就任仅十天的末任直隶总督张镇芳,是何来历

来源 | 头条号掌心春秋 溥仪当了三年多皇帝被赶下台成了清朝末代皇帝,其属下直隶总督张镇芳运气比他更

溥仪当了三年多皇帝被赶下台成了清朝末代皇帝,其属下直隶总督张镇芳运气比他更差。只当了十天总督清朝就覆灭了。

清代设置的地方总督,例兼兵部尚书或督察院右都御史,统掌一省或两三省的军事、行政大权。其级别一般是正二品,加授兵部尚书,督察院右都御史衔者为从一品,另兼大学士衔者为正一品。

最盛行时,有诸如东三省总督、直隶总督、两江总督、两广总督、闽浙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四川总督、云贵总督、漕运总督、河道总督等十一位。

清朝灭亡,伴随末代皇帝溥仪的,自然还有当时仍身为总督职位的多个末代总督。张镇芳虽然就职仅十天,却也荣幸位列其中。

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廷诏命:“直隶各省设立总督一员,驻扎省城。”由此开始设立直隶总督一职,驻守地点为保定府。而由于直隶地处京畿要地,更是封疆大吏中最重要的职位,并从雍正二年起例授兵部尚书加督察院右都御史衔。从雍正元年至宣统三年,187年间。直隶总督历经74人,99任,其中实授38人,署理30人,护理6人。

本篇要写的这位就任仅十天的末任直隶总督张镇芳,是何来历呢?

史料介绍,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满清皇室亲贵煽动一些御史,屡次上疏弹劾袁世凯权高势重,清廷为避险采取明升袁世凯为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的策略,暗中剥夺了他的军权。

袁世凯空出来的直隶总督一职,先由湖广总督陈夔龙改任,陈任职两年两个月病休,才由时任湖南提法使的张镇芳于宣统三年(1911)十二月署理,因此他成了满清最后一位直隶总督。

这张镇芳的官运不佳,他到任才十天后的十二月廿五日(即1912年2月12日),清廷隆裕太后代宣统皇帝下诏退位,大清王朝被划上了句号。

说起生于1863年的张镇芳,不仅是河南项城袁世凯的同乡,更是袁世凯嫂子的弟弟,二人属于近亲关系。

张镇芳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明好学。光绪十年(1884年)他考上廪生,次年拔贡,秋闱乡试为第一名举人。八年后,他29岁再考取举进士。最初被分到户部任六品京官,一直干了八年。

做了八年仍是六品,还没熬到飞黄腾达。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张镇芳和朝廷其他官员一样,趁着联军没打进北京城内的前夜逃命了。但他没有逃回老家,而是追上了挟持光绪帝西逃的慈禧太后,随即被任命为陕西司行走,效劳两宫,成为西逃护驾官员之一。

朝廷议和,签订《辛丑条约》后,张镇芳随慈禧太后回京途中,见到了日后带他飞黄腾达的袁世凯,这时候袁世凯已经是从二品的山东巡抚。

前文交代了,张镇芳是袁世凯嫂子的弟弟,袁世凯为了培养势力,捞取政治资本,决定寻找机会提拔可以信赖的张镇芳。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李鸿章死后,袁世凯顶替李鸿章成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张镇芳也从此飞黄腾达。他先后升任与理财有关的银元局会办、直隶差委总办、长芦盐运使等重要职务。

应当说,张镇芳品行不错。他任职地方官员期间,一直恪尽职守,发挥才智,尽心尽力地为清廷做事。在地方做了几年官,就帮助朝廷增加了上百万两白银的国库收入。

虽然清末像张镇芳这样一心忠于清廷的好官并不少,可即便他们再努力,也难以挽救已经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的清王朝。

还好,张镇芳虽然仅当了十天直隶总督就“失业”了,但他“闲置”还不到一个月,袁世凯就于1912年3月当上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改朝换代,张镇芳的仕途丝毫没有受到影响,而且还时来运转。

在大总统袁世凯的信赖下,民国政府委任张镇芳回到他与袁的老家河南任都督兼民政长。

由此,张镇芳门庭生辉,他在省城开封的宅第成了旗杆高竖、石狮把门、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张帅府”。

张镇芳认真秉承袁世凯意旨行事,在河南全面恢复封建旧秩序,取缔要革命的国民党。宋教仁被刺后,河南革命党人召开宋教仁追悼会,革命党报纸《民立报》编辑写了副挽联称:“目中竟无拿破仑,宜公先死;地下若逢张振武,说我即来。”(注:张振武为武昌起义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

为镇压二次革命,张镇芳在省城建立军警联合会。立即包围了取向激进的《民立报》社,捕杀了编辑部主任罗瑞青等4人。一时开封城白色恐怖笼罩,无辜市民亦遭殃。河南项城人最愤恨、最不能原谅张镇芳的,是他竟然杀害了同乡、由他自己选派到优级师范深造的学生、老同盟会员、省议员朱丹陛。

朱丹陛曾在豫东南组织淮上军同清军作战,在推翻帝制保卫共和的斗争中,是同阎子固先烈一样大有功劳的人。在开封白色恐怖下,朱丹陛策划炸毁开封火药库后潜回项城,不料行踪暴露,张镇芳令军警联合会派20余骑兵追捕,1913年农历八月二十一日,朱丹陛在老项城西关校场被杀害。

为了平息民怨,民国三年(1914年)2月,袁世凯以“剿匪无方乱杀青年”之名将张镇芳撤职,由段祺瑞兼任河南都督。

此后,张镇芳别离官职,主持官商合股的盐业银行,以抗外资。

从晚清官场一路走来,张镇芳骨子里一直都酷爱封建帝制。调回北京的次年(1915年),他鼎力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成为袁世凯的“十三太保”和复辟帝制“七凶”之一。遭到世人唾弃。

民国五年(1916年)六月袁世凯病死,他任命的江苏都督、长江巡阅使张勋,也一贯难舍帝制,他的部队继续留着清朝的发辫,号称"辫子军",他自称"辫帅"。

张勋不仅自成一个军阀派系,还在徐州成立了“十三省区联合会”号称督军团,明里暗里积极策划复辟满清帝制。

这期间,北洋政府内部明争暗斗,在“府院之争”的1917年春,段祺瑞被黎元洪免去总理职务,想借张勋的力量驱逐黎元洪。于是张勋就以调停之名,带5000辫子军进京逼黎去职。而各派复辟势力也一齐涌向京津一带。

哪知,张勋带兵进京的主要目的,是扶持仍在紫禁城内的清逊帝溥仪复辟。当年7月1日,张勋支持的复辟闹剧上演,溥仪宣布重新复位,并大肆封官授爵,其中支持张勋行动的张镇芳被封为议政大臣兼度支部尚书。

而这出复辟闹剧只维持了十二天,就在段祺瑞的重兵围攻下彻底失败。张镇芳也以内乱罪被抓捕,旋被民国政府判处无期徒刑。

但张镇芳交际深广,神通广大。经北洋东路军司令段芝贵等人多方通融,又由张镇芳家人以张镇芳名义义捐赈款40万元,在他判刑两天后,便以病为由被保外就医,送回天津,服刑三个月后重获自由。

张镇芳出狱后住天津,先后担任北方银行董事长、盐业银行董事长,有时回老家项城小住,再未介入政治。直到1933年70岁病逝。

张镇芳作为清末民初的历史人物,是非功过自有定论。他曾为国家和百姓做了一些好事,人们还记着:

诸如他首先在直隶保定捐资创办了优级师范学堂,为近现代中国开办三级制的新式学堂,起到了引领催生作用;光绪三十三年春,他曾为家乡项城捐银6万两,开办百冢铺师范学堂,比河南大学还早六年多;宣统元年(1909年)河南省受灾,他老家项城地势低洼易涝,旱灾也不断,这年灾荒更重。张镇芳特意捐银4000救灾,一半给项城,一半给省内其他受灾地区;民国年间,张镇芳还捐四十万元修建北京香山慈幼院总办公楼(即现在香山公园管理处档案室),至今还被称为“镇芳楼”。

河南民间流传的一则轶闻说,张镇芳督豫期间,他的启蒙老师夏云五、人称"夏老轩",因修家乡草河上的板桥,筹不够建桥经费,曾北上开封,找张镇芳筹资。夏老轩步行三天,找到都督府。门卫见他满脸灰尘,衣冠不整,既不让进,也不通报。夏老轩无奈亮出身份,称“我是张都督的恩师。”门卫这才禀报,随即都督府后仪门大开,张镇芳亲自把老师迎进帅府。寒暄间,张镇芳弄清老师来意,便没言声。夏老轩一住几天,饭菜招待无微不至,可他再也呆不下去,便向张镇芳表明:“乡亲们修板桥,要我向您求援,你不长不圆,中不中,今个要说清,我好回去···。”

张镇芳满脸陪笑,告诉老师说,修板桥的银两您来的当天就派人送回去了。我想让老师多住几天,所以一直没说透。夏老轩回项城后,闻知果然钱早送到。于是他逢人便称道张镇芳如何尊师,张镇芳大开仪门迎老轩也成了邻里津津乐道的一段佳话。

还有,张镇芳的儿子张伯驹,乃是民国时期有名的民国四公子之一(其他三人分别是:少帅张学良、袁世凯之子袁克文、满清宗室爱新觉罗·溥侗)。

(右一即张伯驹)

张伯驹是当代中国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收藏鉴赏家、书画家,一生致力于古文物的收藏与保护。他曾与张大千、徐悲鸿等为故宫博物院收购清宫流散书画出谋划策,做了大量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将自己价值连城的数百件藏品全部捐献给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为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删除内容或协商版权问题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