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张瑞敏、徐和谊追忆袁宝华

人生九十古来稀,而今百岁亦可期。
步履蹒跚身犹健,耳目昏聩志不移。
思路常新免痴呆,实事求是勿自欺。
喜见神州正崛起,再披彩霞作征衣。
——袁宝华

原中顾委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袁宝华2019年5月9日上午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遗体告别仪式,将于2019年5月21日上午9时在八宝山殡仪馆大礼堂举行。
他是我国第一任物资部长,长期主持国家宏观经济部门管理工作,是一位富有实践经验的经济学家、宏观经济管理专家和教育家,为国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还被称为我国企业改革的拓荒者、现代企业管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逝世后,多位著名企业家撰文悼念,追思袁老,不胜悲痛。
企业家的贴心人
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宋志平
夜深人静,我沉浸在袁老和我们在一起的往事中,回忆着袁老对我们企业、对我们企业家关怀的点点滴滴,他是我们尊敬的领导,也是我们爱戴的企业家贴心人。
40多年前,袁老和谷牧等国家领导人悉心关怀和大力支持中国新型建材事业的发展。是他们经过反复深入调研,向小平同志汇报了相关情况,提出发展新型建材的想法,促成了小平同志来紫竹院视察新型房屋,并作出大力发展新型建材重要指示。1978年在小平同志的关怀下,北新建材的前身——北京新型建筑材料试验厂成立起来,开启了我国新型建材事业发展的篇章。1988年袁老还专程来到当时的北京新型建材总厂视察工作,并写下了“中国新型建筑材料大发展万岁”,给予了我们亲切的指导和莫大的鼓励。祁峻部长亲口讲给我说,中国新型建材的发展不能忘记袁宝华!我当时是北新的副厂长,也陪同着袁老在工厂车间参观,当时的情景依然非常真切,历历在目。
我那时作为首都企业家俱乐部的副主任,也经常和俱乐部的同志一起到袁老家里汇报工作,袁老那时就说过“我看小宋就不错!”后来我也因此出任了首都企业家俱乐部的主任。

1997年,为弘扬企业文化,广泛进行以厂为家和敬业精神的教育,北新建材汇集了部分干部员工和记者的作品,出版了企业文化丛书“北新——我们的家”,袁老为我们题写了书名,并亲自出席了新书首发会。他对企业的关爱溢于言表,让我们深受感动,倍受鼓舞。
2002年,我到中国建材,那时还叫做中国新型建材集团公司,出任总经理。袁老为我题写了两幅字“与时俱进”“求新求强“。每每看到袁老的题字,我都会倍感肩负的责任,而更加努力地工作。
后来,袁老还亲自为我所著的《包容的力量》《央企市营》《经营方略》《整合优化》等书题写书名,并向来看他的一些领导热忱推荐我的书,让大家都来“看看志平写的改革的书”。
2008年我获得了袁宝华管理金奖,这是中国企业管理科学领域的最高奖。袁老那时已有九十多岁高龄了,他还是亲自来到会场为我授奖,这是我一生的荣耀,永生难忘!
袁老百岁生日那天,我特意早早去了活动现场,但一进门就看到袁老已经坐在轮椅上微笑着等候大家,我握着他温暖的大手,心里无限感激。
最近这一次去看袁老是在去年。他的听力和视力都下降得很厉害了,得靠孙女袁娅在耳边大声重复说话才能听见。我说“袁老,我是志平,来看您了”。袁老若有所思地说“志平在我印象里是个热情的年轻人,还是三四十岁的样子”,我说我也六十多了,袁老自言自语说“志平也六十多了”,让我心头一暖,一下子眼睛就潮湿了。这时的袁老,身体已经很虚弱了,他是因为我们去了才被叫醒的,看到我们,袁老还惦记说“代我向企业的同志们问好!”
袁老这几年春节都穿着一件大红色的毛衣外套,那是我让光照宇精挑细选买了送给老人图吉祥长寿的,袁老很喜欢,年年穿。每次看他穿着这件大毛衣,我都特别高兴和感动。
袁老资历很深,被誉为中国现代经济之父。他多年一直住在那个普通的二层楼住宅里。我从当年在北新当厂长时开始,就经常来袁老家汇报思想和工作,一晃也几十年了,他家里的沙发陈设都没有变过。袁老喜欢书法,他屋里墙上的字经常更换,记得他百岁那年去看他时,他还饶有兴致地给我讲解墙上的那幅寿字图。
我站在这栋熟悉的小楼里,看着遗照里袁老慈祥的面容,想起了这么多年和袁老在一起的往事,想起了我前些年来时,在这里袁老和袁老的爱人和我聊天谈话的情景。这里是一个多么温暖的家庭,充满了思想、文化和情怀。其实,这些天我一直在读袁老的回忆录,这本书放在我书筐的顶部,本来我还想写篇读书感想,我不知道,这会否是一种心灵暗示。袁老他走了,但他留给我们的是永远的怀念和一生的追随!
终身难忘的老师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有许多的老师,在不同的方面深刻影响自己的道路。作为企业家,我有一个企业管理方面终身难忘的老师。他就是我们国家现代管理学的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的袁宝华同志。袁宝华同志长期担任中国企业家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会长、名誉会长,是我国管理科学的重要创始人和奠基人,从理论到实践对企业管理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海尔集团的创新发展与袁宝华会长的关心、鼓励和指导是分不开的。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
今年5月9日,袁宝华会长永远告别了我们。追思万千,不胜悲痛。
袁老从学生时代参加“一二·九”运动开始,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无论在艰难困苦时期,还是高速发展时期,他都心系国家、心系企业,因为他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和崇高的品德。
1989年国庆节的晚上,我作为工业企业代表受邀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他走到我们中间和我们亲切交谈。期间,他问我一个问题,“你看过《资治通鉴》没有?”我回答说看过。他接着说,《资治通鉴》中有一句话最重要,你们要牢牢记住,那就是“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他的意思是,作为一个企业家,德才兼备最重要。这个“德”字就是袁宝华同志身上体现出来的坚定的政治信仰和崇高品德。
30年过去了。今年的国庆节,我们即将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华诞。袁宝华同志生前一直在国家工业主管部门和国民经济综合部门担任主要负责人,亲身经历、参与和见证了中国工业从零到世界第一工业大国的壮阔历程。
30年过去了。袁宝华同志在天安门城楼的谈话始终激励着我努力向这一目标和境界奋进。而我,也在海尔持续创业创新的探索中不断加深对这句话的感悟。正如他的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企业家的担当和责任在不同的时期也有不同的内涵。
袁宝华会长曾指出,管理科学不能停留在西方现代管理理论的圈子内;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要采取“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方针;人的研究是一切管理的核心问题。他的企业管理思想博大精深,对广大中国企业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但对我最大的启发却是两点:
一是人的价值最大化。二是创出属于中国人的世界级的管理模式。
创业初期,海尔人的目标是创出一个冰箱名牌;走出国门后,海尔人的目标是为祖国奉献一个世界名牌;进入网络时代,海尔人的目标是首创世界级物联网模式。从“敬业报国、追求卓越”到“创造资源、美誉全球”,再到“诚信生态、共享平台”。海尔模式不断演进,但主线一直贯穿始终,那就是人的价值最大化。
海尔是改革开放的产物。1984年,我刚到海尔的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担任厂长的时候,这个集体小厂资不抵债濒临破产的边缘,在这种情况下我之所以提出创名牌的目标,和袁宝华同志还有一定的关系。1978年,袁宝华等同志访问日本后,中企联就开始在全国推广日本的全面质量管理(当时称为TQC),我曾经做过青岛市TQC推广的讲师。这段经历为我后来在海尔创新OEC管理模式有很大帮助。但启发更大的不是全面质量管理本身,而是人的价值最大化。
当时国内企业学习日本全面质量管理大多学的是方法和工具,比如鱼骨图、直方图等等,但我研究之后发现,全面质量管理最重要的是“下道工序是用户”的思想,需要提高全员素质才能实现高质量。我们在创业初期砸掉76台有缺陷的冰箱就是在这种理念下发生的,目的是改变员工的观念和质量意识。根据员工素质较低的实际情况,海尔探索出“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管理方法,逐步发展为今天的人单合一。
工业革命以来,国际上公认的管理模式有美国的福特模式和日本的丰田模式,这两个模式都是传统工业管理的经典模式,但在互联网和物联网时代,国际管理界认为人单合一可能是工业管理的第三代模式。2018年底的《哈佛商业评论》发表封面文章“科层制的终结”,文章认为海尔人单合一模式是对传统的管理模式的终结。今年5月6日,世界著名品牌机构WPP发布“BRANDZ最具价值中国品牌”,把海尔评为全球首个物联网生态品牌。海尔模式之所以成为物联网时代管理模式的颠覆者,恰恰是因为海尔模式的宗旨,以“人的价值第一”颠覆西方传统管理的“股东价值第一”。
袁宝华会长关于“管理科学不能停留在西方现代管理理论的圈子内”的论断超前而敏锐,创出属于中国人的世界级的管理模式,让人单合一模式引领物联网时代是海尔人坚定不移的目标。自2005年9月20日首次提出人单合一模式,我们的探索已持续十四年。在探索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先例可供借鉴,我们也曾遇到许多困难,遭到许多质疑,但无论探索之路多么艰辛,我们都不忘初心,因为,袁老的风范和品德始终在鼓舞着我们。2012年5月,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授予我“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这项中国企业管理界的最高奖项是对海尔商业模式创新实践的认可和肯定,更是对袁老管理思想和前瞻性的验证。
2015年5月,我荣幸地接受邀请出席袁宝华同志系列著作出版座谈会。我在发言中说,从袁老的著作中不仅看到袁老无穷的人格魅力,更看到他身上体现出的崇高境界。我想,这种境界可能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仁人志士无不毕生追求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袁老的国家情怀大德高尚;袁老的经世济民功勋卓著;袁老虽已驾鹤西去,但其高风亮节却通过他的著作启迪后人。
时光易逝,精神长存!袁宝华会长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典范。我辈唯有不负厚望砥砺前行,早日创出属于中国人的世界级的管理模式,以告慰先生。
袁宝华同志永垂不朽!
企业管理的燃灯者
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

惊悉我们敬仰的袁宝华老先生溘然离逝,我深感震惊,一种缅怀与伤感之情也涌上心头。12年前,我个人的一本文集《企业论丛》在企业管理出版社出版,袁老还曾欣然为此书作序,对我这个企业界的晚辈给予热情鼓励,还勉励我要“戒骄戒躁,努力拼搏,为北京汽车工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谆谆教诲,犹言在耳,然袁老却已遽归道山,音容难再,我国的工业界与企业界失去了一位远见卓识、运筹帷幄的领导者,我们这些企业管理者也失去了一位年高德劭、仁厚睿智的长者与良师,心中难免怅然若失。

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
袁宝华老先生作为中国工业界和企业界的老领导、老前辈,他被称为“我国企业改革的拓荒者”,为我国的经济建设、企业改革、企业管理等事业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对于我们企业管理者来说,袁老更像是一位燃灯者,引路人,为我国的企业管理指明了一条科学管理、卓越管理的康庄大道。袁宝华先生曾担任过新中国第一任物资部长,改革开放之初又担任国家经委主任等要职,长期主持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工作,是一位实践经验十分丰富且德高望重的经济学家与管理专家。他很早就倡导“为用户服务”的理念,早在1981年,他就提出:“生产是为了使用。因此,按照用户的需求,发展产品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是我们组织生产、指挥生产的根据,也是社会主义企业发展生产的目的。”同时,他又极为重视质量,认为“质量是最好的宣传广告,是国际上的通行证和护照”,因此“要在思想上、工作上有个大转变,把提高质量、发展产品品种真正摆到工业生产的首位。”这些思想对于我们做好企业工作都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
袁老还对企业管理十分重视,最早倡导在国营企业中推行经济责任制,解决“吃大锅饭”的难题。面对我国企业普遍缺乏科学管理,经营效率低下的问题,1987年6月,他明确提出企业升级要从管理抓起,提高企业素质,一靠技术进步,二靠加强管理。他说,“我国多数企业技术落后,管理更落后”,可谓抓到了企业的症结所在。为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他大刀阔斧推进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在探索建立我国的企业管理科学上筚路蓝缕,夙兴夜寐。1983年初,他提出建立我国企业管理科学必须坚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方针,对推动我国企业管理科学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袁老的管理思想,已在国内产生了很大影响,中国企业界的管理最高奖“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我个人有幸也获得了这一殊荣,这是我非常珍视的至高荣誉,此刻也让我更加缅怀袁老的高尚情操与深刻思想。
徐和谊(左)获第九届“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与原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忠禹合影。

徐和谊(左)获第九届“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与原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忠禹合影。
斯人已去,风范长存。我想,对于袁宝华老先生这位“年逾期颐,文垂百世”的可敬长者,我们对他最好的纪念,就是学习他的家国情怀与革命精神,传承好他的经济理论与管理思想,不断地把我们的企业管理得蒸蒸日上,不断地把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大业推向前进,以此告慰英灵,山高水长。
袁宝华同志生平
1916年出生,河南南召人。
1934年考入北京大学。
1935年参加了著名的“一二·九”运动。
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回到家乡组织群众开展抗日救国运动。
1940年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
1941年到中央组织部工作。
1945年赴东北,先后担任中共洮安县委书记和原嫩江省青委书记等职务。
新中国成立后,袁宝华同志先后担任东北工业部秘书长兼计划处处长,重工业部副局长、局长,冶金工业部副部长,国家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兼国家物资管理总局局长,物资管理部部长,国家计划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兼全国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主任。
1985年5月至1991年12月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袁宝华是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的创建者和主要领导人。他是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二届中央委员,在中共十三大上当选为第二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2019年5月9日上午,袁宝华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原标题:著名企业家追忆袁宝华)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