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一个优秀的室内设计师,也是有门路的

在良莠不齐的家装市场,能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设计师不单单要靠缘分,更需要依靠业主自己去审视。 装修时,

在良莠不齐的家装市场,能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设计师不单单要靠缘分,更需要依靠业主自己去审视。

装修时,如何判断一个室内设计师是否优秀?下面这位知友的经验之谈,相信能给你更多启发。

知友:执北(200+ 赞同)

结合我多年来在行业里的摸爬滚打,见识过某些同行的招摇撞骗,以及某些上当群众的血泪教训,我总结出了三条鉴别设计师水平的方法,分别是:

看作品。

看作品。

看作品。

看到这里,你肯定觉得很奇怪。除了看作品,还可以看证件、看奖项、看履历、看谈吐气质等方面呀,为什么我只提到一条标准呢?

更何况,除了看,不是还可以沟通吗?问问设计师对材料预算的看法,问问设计师对空间尺度的概念,问问设计师对功能构造的想法,不也挺有效的吗?

然而,这些听起来天然正确的鉴别标准,对于普通业主来说,几乎没有任何的可操作性。只有看作品,才是唯一有效的鉴别方式。

要想说透这个问题,必须先弄明白另一个问题:什么我们需要在装修之前,判断一个室内设计师是否优秀?

前几年的国内装修市场鱼龙混杂,信息极度不透明。但如今,传统的经营者渐渐发觉,原本人傻钱多的国内装修市场,开始忽悠不动了。传统装修设计行业这个满身沉疴的大胖子,开始改头换面,以各种新概念或者所谓的高科技包装身份,开始收割新一轮的韭菜。

他们变得更狡猾,吃相更好看,就连公司里的工地样板展示间,都翻新得流光溢彩,璀璨生辉。

你看,这边是水电预放线展示区,这边是横平竖直的地面线管,这边又是隐蔽工程的保护展示。

除此之外,他们的话术也变得更加精湛了:“现在时兴的装饰风格都是要简约大气,北欧日式、MUJI、INS,轻硬装重软装,避免过度装修”,“水电等隐蔽工程非常重要”,“装修要符合个人气质,一屋一装修,拒绝套路化模板化”……

没有装修经验、没有设计基础的普通业主,怎么逼问出人家设计师的真实水平?

所以说,通过交谈去鉴别设计师水平,听似天然正确,其实根本不好操作。

那通过看呢?就像前边说的,看证件奖项履历、形象穿搭,再或者看气质谈吐。

这似乎也不靠谱。你可知有一个词语叫“包装”?这就好像每一家发型工作室都有一个穿着韩版小西装的金牌发型总监叫Tony,每一家装修公司也总有一位展示着黑白人像,脸上打着侧光的权威设计总监。

一个设计师,能设计出什么样的作品,在他读过的每一本书里,看过的各种艺术展里,旅行过的每一个地方。但唯独不在他那几本证书奖状里,也不在于他的履历里。

这些东西包装成本低,鉴别成本高,含金量太低,往自己脸上贴金太过容易,没什么参考价值。

所以,看形象穿搭,看证书履历,看气质谈吐,只能说此路不通。唯有设计作品最能体现设计师的真实水平。

作品如此重要,那究竟要怎么看呢?要高屋建瓴,从整体上看装饰设计。

看是否符合你的审美偏好,装饰设计尽量不要看局部,局部的处理其实是比较简单的。一面墙,一个斗柜,一株绿植,一盏落地灯,再加个滤镜,很容易出现典型的网红效果。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业余的网红都可以给自己的小出租屋搭造出不错的效果,而往往一些广阔空间只有大师手笔才能做得出彩。

相反,整体的视觉氛围、线条如何延伸,色块如何拼接、灯光照明怎么布置,家具摆放如何错落而又统一,更考验艺术造诣与设计师本人的审美水平。

如果你确实是业余,看不出什么门门道道来,那不妨直接想象自己住进了图中的那套房子,在日常起居、洗菜做饭、迎宾待客等方面,是否会有舒适的体验。

就像下面的书柜,有人会觉得视觉上非常有意思,但也有人认为顶层空间使用不便,难以打理清扫。因此需要多思考与观察,但建议少做直接的判断。


再一个,看设计作品的丰富度,但丰富度并不是指数量。

室内设计行业,从来不是个倚老卖老的地方,过时的作品积攒再多也没有意义。而丰富度更多指的是:同样一个设计师,在面对千万种不同的业主需求时,是否拥有巧妙的破解思路。

每一套案例,都是设计师对具体现实问题的解答。尽管设计理念高度统一,设计目标殊途同归,然而具体的落地手法一定是有所差异的。

家装与工装,毛坯房装修与精装房改造,大户型与小户型,中老年业主与青年业主,高预算与低预算,都大有不同。如果都能巧妙地做出不同的应对,每一套设计都有自己的亮点,那么设计能力一定在水平之上。

如果所有的作品充满套路与惯性思维的,那么就要警惕了:这位设计师要么水平有限,要么已经长期待在自己的心理舒适区,走不出来了。

在混乱无序的环境里,不能偏信营销手段,不能依靠从业者的道德素养。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一定要直接看作品、看作品、看作品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