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焦点访谈曝光保健品市场黑幕!

日前,央视的焦点访谈以《保健品成了“坑老品”》为题,再次曝光非法厂家违规销售保健品的案件,引起社会广

日前,央视的焦点访谈以《保健品成了“坑老品”》为题,再次曝光非法厂家违规销售保健品的案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近年来,保健品市场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屡屡曝出各种“坑老”的负面消息。一些不良企业往往用小恩小惠吸引老年人参加活动,再通过所谓健康讲座等形式夸大疗效虚假宣传,来兜售保健品,各种套路层出不穷,很多老年人上了当还蒙在鼓里。

而由于这类案件难于取证,不良企业却往往能轻松逃避法律的监管和制裁。浙江盛世红瑞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涉嫌虚假商业宣传一案,就是这种种乱象的冰山一角。

央视曝光

健康讲座已成变味营销

据央视称,浙江红瑞乐邦是一家销售保健品的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6年,总部位于重庆。截至2018年9月,浙江共有下属门店264家,他们销售的保健品有红花红景天、祺然片、牦牛酸奶粉、胶原蛋奶肽等等。

这些保健品都有批准文号和生产许可证,属于正常的保健食品,但特别之处在于,这些保健品只能在红瑞乐邦的门店买,在市面上和网络上都找不到。不过,这里销售的保健品却比市场上同类的保健品价格高出不少。

除此之外,这家公司的营销方式也很特别。在门店中,记者看到都是老年人在参加各种理疗体验和健康讲座培训,没有发现年轻人。原来,红瑞乐邦公司销售的目标人群就是老年人。为了吸引老年人,他们通常采用小恩小惠的办法引你上钩,附近的居民说,他们送过鸡蛋。

把老年人吸引来了以后,第二招就是打亲情牌。对老年人以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相称,关心老人的身体健康,沟通感情,嘘寒问暖套近乎。

吸引老年人来到店里,紧接着就要给他们上课。这些课程都是有备而来,针对老年人的各种需求和软肋量身定制讲座内容,老年人喜欢听什么,他们就讲什么。在向老年人授课之前,红瑞乐邦公司会先对自己内部员工进行洗脑和动员。

铺垫了这么多,为的就是把产品卖出去,如何能卖得好,卖得多,连环套中最重要的关键套路就是要宣传到位。虽然红瑞乐邦公司卖的是保健品,但从培训的内容上来看,却跟保健品没有什么关系,讲的都是各种常见病的治疗,而且还很突出功效。这也是针对老年人的软肋所做的专门设计,目的就是让老人们相信他们的产品能治病,具有神奇的疗效。为此,红瑞乐邦公司制作了大量的课件、PPT和宣传片。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苗月新说:“这种明显是一种变了味的营销,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洗脑。有学术研究,大约是两周左右的时间就能完成,把一个人本来具有很理性判断的心智模式给消除掉了,它在销售过程中用的手段和方法,对消费者的理性判断形成了一种干扰。”

不久前,宁波市海曙区执法人员根据前期摸查结果,对浙江盛世红瑞健康产业有限公司进行了突击检查。在红瑞乐邦公司的电脑和硬盘中查获了超过1800个小时的商品宣传视频和PPT课件。经认定,红瑞乐邦公司存在严重夸大宣传和虚假宣传的违法事实。

监管加强

整顿风暴席卷全国

不可否认的是,国家近年来加大了对保健品直销企业的监管力度。

2018年12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电话营销行为管理的公告》,其中明确提出,保健食品经营者以电话形式进行保健食品营销和宣传时,应当真实、合法,不得作虚假或者误导性宣传。

2019年1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工信部、公安部以及民政部等13个部委共同开展整治保健品市场乱象的“百日行动”,食品(保健食品)以及声称具有“保健”功效的服务等为整顿重点。

随即在全国各省市掀起了整治保健品乱象风暴。据健识局了解,四川省各地加强横向协同、纵向联动,严厉打击“保健”产品(服务)市场各类违法行为,查处案件435件,案值4646.85万元,罚没款3367.79万元。

同时,通过行政约谈、提醒告诫等方式,强化行业自律,成都市组织在蓉45家直销企业召开座谈会,现场签订《成都市直销企业规范经营承诺书》。

而贵州省则对“保健”市场乱象突出的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商品及服务、重点场所、重点区域和重点人群,集中执法力量进行攻坚,查办了一批案件,有力震慑了违法经营者。截至3月8日,全省共立案129起,案值498.393万元;结案47起,罚没款167.34万元,移送司法机关15起。

截至2019年3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工作情况显示,行动中共立案6535件,结案2290件,案值77.9亿元,罚没金额2.68亿元,移送司法机关案件174件。

其中,虚假宣传及虚假广告案件数量占比最高,两类案件共立案2531件,占比38.7%;结案733件,占比32%。违规直销和传销案件案值和罚没金额最高,案值49.54亿元,占比63.6%;罚没款1.94亿元,占比72.4%。移送司法机关案件主要涉嫌传销、危害食品安全等违法犯罪行为。

在日益趋严的监管政策以及国家对违法案件不断加大曝光度的背景下,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在“百日行动”期间进行严格自检自查、并对问题进行整改的企业将会留下来。反之,不合规的企业将会被淘汰。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