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完成村落文明记忆的史诗性表达?《中国村落》研讨会给出答案

如何完成村落文明记忆的史诗性表达?《中国村落》研讨会给出答案

传媒内参导读:5月22日,大型人文纪录片《中国村落》研讨会在浙江国际影视中心举行,吕建楚总裁表示,《中国村落》是一部记录美好、记录情感、记录时代的纪录片。集团将进一步践行“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真实记录奋进新时代,更好地为人民抒怀,为时代放歌。

“故乡回不去,但又挥之不去……”著名剧作家王宏在研讨会上发出了这样深情的感慨。对于有着几千年农耕文化的华夏民族来说,村落不仅是见证历史发展的一块“活化石”,也是触摸中国文化渊源和沧桑变迁的一个重要切入口。

然而,随着科技进步和时代发展,工业化进程推进以及城镇化的大势所趋,却让一个个古老村落消失在现代化的匆忙脚步下。如何拯救和复兴这些曾经孕育了华夏文明的古老村落,真正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新农村建设时曾经说过的“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严峻课题。

如何完成村落文明记忆的史诗性表达?《中国村落》研讨会给出答案

5月22日,大型人文纪录片《中国村落》研讨会在浙江国际影视中心举行,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中央戏剧学院教授、《中国村落》创作指导路海波,总政话剧团团长、剧作家王宏,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蒲娇,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吴灿,浙江大学教授范志忠,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高士明,中国美术学院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副院长刘智海等专家、学者和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葛学斌,浙江省广电局副局长王国富,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刘如文等领导,以及浙江广电集团党委书记、总裁吕建楚,浙江广电集团总编辑华宣飞,浙江广电集团副总编辑、浙江卫视党委书记陈立波,部分央级主流媒体代表应邀参加了研讨会。

如何完成村落文明记忆的史诗性表达?《中国村落》研讨会给出答案

吕建楚总裁首先致辞欢迎,“浙江广电集团历来十分重视人文纪录片的创制研发工作,我们要做记录时代的纪录片,有主体责任承担的纪录片,有新时代使命担当的纪录片。”他表示,《中国村落》是一部记录美好、记录情感、记录时代的纪录片。集团将进一步践行“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真实记录奋进新时代,更好地为人民抒怀,为时代放歌。

随后,与会嘉宾纷纷就作品的内容特色、价值观传播尤其是乡村振兴等命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更是对《中国村落》给予高度评价,盛赞该片是“村落文明记忆的史诗性表达”。

如何完成村落文明记忆的史诗性表达?《中国村落》研讨会给出答案

村落文明记忆的史诗性表达

再造先进文化

作为一个以农耕文明为主的国家,散落在中华大地上的数百万个自然村落,才是孕育和滋养了中华文化的重要养分。冯骥才先生表示,“我们的祖先是从村落里走出来的,现在的城市也是从村落一点点发展起来的,村落是我们中国人的家园。”

研讨会上,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盛赞《中国村落》的家国情怀:“我们从村落里找到中国人所有问题的根,对中华民族来讲,这是重要的文化主体、文化记忆和一个重要的文化的史诗性作品。我觉得我们浙江卫视做了非常好的事情,我为你们点赞!”

从江南水乡再到客家土楼,《中国村落》用充满诗意和美感的镜头,将深埋于乡土间的文化与价值进行梳理、呈现,通过探索中国村落的缘起与发展,不仅展现出中国村落所独有的一种难以言说的文化魅力,也在尝试拼接成一份专属于中国人的独特“文化记忆”。

而这样的作品立意,也深深吸引了中央戏剧学院教授、《中国村落》创作指导路海波,他认为节目以文化自觉的态度重新审视传统文化,并融合新意,再造了先进文化。

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蒲娇,代表冯骥才先生对《中国村落》的顺利播出表示祝贺,更传达了冯骥才先生对该片的高度赞赏:“传统村落是目前与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不相同的人类第三类文化遗产,《中国村落》是一部完整表达村落文明进化的精品。”

如何完成村落文明记忆的史诗性表达?《中国村落》研讨会给出答案

探寻中华文明根脉的宣言

创新美学表达

在营造视觉美感的基础上,《中国村落》要表达的更是一种精神文化层面上的探索与追寻。对此,总政话剧团团长、剧作家王宏表示:“我认为比起一般的风光片、纪录片,这部《中国村落》描述的不只是风光,记录的也不只是平面生活,它更像一部因诗画而构成的有关根脉、根亲、根源,或说根本的宣言,在向大众诉说着一个国家的来龙去脉,这片乡土的前世今生与未来进步的方向,它更像是一剂当今社会所急需的培根筑魂的良药。”

除了作品立意上的深刻内涵,《中国村落》在制作上也保持了“中国蓝出品”的一贯高水准。镜头表达上大量使用延时摄影,并通过技术手段复原了几个面目全非的村落本来的样子。

这不仅让无数观众为之惊叹,也打动了包括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吴灿在内的众多专业人士。“内心有种特别的感动,《中国村落》整个涉及的面、涉及的深度,从春夏秋冬、塞北江南都在影像体系里,而且画面十分精美。”他还开玩笑地说,“你们的一个镜头比我们几篇论文管用多了!”

如何完成村落文明记忆的史诗性表达?《中国村落》研讨会给出答案

浙江大学教授范志忠则是从纪录片的表达方式上指出《中国村落》的过人之处。“第一,这部片子代表着新派纪录片的创作特征,它探索了一种新的创作模式;第二,它开拓了一种新的叙事方式,这种叙事方式是符合国际化纪录片的一种互联网时代纪录片表达方式;第三,作品对中国村落的表达拓展出了一种新的美学表达方式。”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中国美术学院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副院长刘智海的认同。“《中国村落》既呈现了一种创新型的视听力量,更呈现了我们当代中国人对乡土文化的历史记忆与现实的渴望。”

主流媒体使命的自觉担当

构建大片工程

以村落作为载体,通过呈现中国传统的自然轶事、生活余韵、审美格调,去重塑一个兼具乡土气息与人文情韵的文化中国,这种极具人文情怀与文化质感的表现方式,让《中国村落》有了迥异于同类作品的深刻内涵。

高士明教授表示,“《中国村落》是复调式的,它面向时代,面向全球的生态文明观,除了聚焦乡愁之外,还有全新的生态文明意识。”

对于各位专家、学者充分肯定,浙江广电集团总编辑华宣飞也表示,“纪录片是国家文化战略的一部分,浙江省委宣传部、省广电局高度重视纪录片的生成,我们集团从文化精品传承创作的层面也承担了主体责任。”

如何完成村落文明记忆的史诗性表达?《中国村落》研讨会给出答案

事实上,浙江广电集团在纪录片的创制上早就提出了构建“东西南北中”这样一个精品纪录大片的格局,“东”是反映浙江发展海洋经济、以建设海洋强省为主题的《东望大海》,“西”是计划在今年年底播出的纪录片《西泠印社》,“南”是历时三年打造的纪录片《南宋》,“北”是沿着北纬30°创制且拍摄的《艺术北纬30度》,“中”则是《中国村落》。

这一充满想象力的宏大布局,不仅显现出浙江广电集团在深耕纪录片创作领域的坚定信念,也让观众对即将陆续推出的各部纪录片作品有了更多的期待。

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刘如文对此给予充分肯定,“‘东西南北中’这样一个工程,在省内外都产生了非常积极、良好的反响,不仅选题立意高,创作模式也非常新,体现了浙江广电集团的社会责任、文化情怀,这种担当意识是非常强的。”

浙江省广电局副局长王国富更是对浙江广电集团多年来在人文纪录片领域内的持续深耕以及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期待浙江广电集团与浙江卫视利用平台和团队优势创制更多佳作。

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葛学斌对专家意见表示赞同。在他看来,之所以《中国村落》能够从众多同类作品中脱颖而出,恰恰体现了浙江广电集团的一种情怀。“既跟上时代的节奏,顺应发展的大势,又有浓浓的情怀,关注时代发展特殊需要关注的话题,这特别有意义,特别有价值。”

他还对接下来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希望浙江广电能够超越自我,选择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话题,并让大家的目光和关注超出浙江的范畴,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做出品牌影响力,显示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