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ael Wolf:拿着相机的都市人类学家

2019年4月24日,旅居香港25年的德国摄影师Michael Wolf在长州的家中逝世。在过去的几周内,他镜头下的“香港风格”、“亚洲密度”、“都市焦虑”又再次一次引发人们的关注。事实上,“城市生活”一直是Wolf 创作的主题与焦点。他恪守着局外人的眼光,不断从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中发现有价值的视觉表达。 2016年,Wolf 曾携带《后巷临时方案》(Informal Solutions)系列亲临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现场,并参与公众项目『对话』版块,与Steven Harris(M97画廊负责人)展开对谈。Wolf 称自己是个“拿着相机的都市人类学家”。对他而言,在疯狂增长的大都市,不仅充满着生存的严酷,还有难以忽视的幽默、坚韧与蓬勃的生命力。在这里,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通过一份小小的视觉档案,缅怀并讲述艺术家对当代都市生活的独到捕捉与记录。
▌一场中年危机与一个人生决定
Michael Wolf,1954年出生于德国慕尼黑,不久便随父母移居美国。他在一个充满创意的环境中长大,他的父母都研习并教授艺术。1972-1973年,他就读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之后前往德国埃森的福克旺艺术大学(Folkwang University of the Arts)念书,师从主观摄影运动的领军人物、传奇教授、摄影家奥托·斯坦内特(Otto Steinert)。毕业后,Wolf 在德国及欧洲以独立摄影记者的身份,顺利建立自己的职业生涯。

© Otto Steinert (Left) and Michael Wolf (Right),http://photomichaelwolf.com 然而,就在1993年,他经历了一场严重中年危机,他怀疑自己过往和未来,他甚至有一点丧失了对摄影的兴趣。许多年之后,他回忆到:“我记得当时我躲在阿姆斯特丹的旅馆里,脑子里拼命检索着自己可以去哪儿,突然香港这个地方蹦了出来,我本能地觉得在那儿一切都会好起来,然后我激动地给女朋友Barbara打电话,她很支持我”。一年后,Wolf作为Stern杂志的签约摄影师来到香港。三年后,他在那里与Barbara结婚。

© MICHAEL WOLF, Bottrop Ebel, 1976. http://photomichaelwolf.com▌两度荣获世界新闻摄影大赛一等奖
从1994年开始,Wolf 大约有八年时间穿行于大陆各处,用镜头撰写有关中国发展的时代故事。随着全球制造业重心的转移,大陆地区的城乡边界被迅速模糊化,一座座现代都市汇聚着人们膨胀的消费欲望拔地而起……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情形,过往从事摄影记者的经验为Wolf提供了帮助,他敏锐地通过图像挖掘出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逐渐崛起背后原始而生猛的力量。

© MICHAEL WOLF, Portraits Made in China, 1997-1998. http://photomichaelwolf.com

© MICHAEL WOLF, Portraits Made in China, 1997-1998. http://photomichaelwolf.com

© MICHAEL WOLF, Portraits Made in China, 1997-1998. http://photomichaelwolf.com

© MICHAEL WOLF, Portraits Made in China, 1997-1998. http://photomichaelwolf.com

© MICHAEL WOLF, Portraits Made in China, 1997-1998. http://photomichaelwolf.com 对 Wolf 而言,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是一个充满未知与惊喜的地方。他可以轻而易举地在一天之内发现各种有趣或不可思议的事物,比如网吧,床上用品,塑料茶壶,壁钟,等等。除此以外,整个新闻出版和传统摄影行业也尚未受到冲击。这意味着,Wolf 每年能有近100天的时间,专心致力于一个主题的拍摄,并不惜耗费500卷左右胶卷,只为刊发其中最好的20幅照片。

© MICHAEL WOLF, China: Factory of the World, 2004. http://photomichaelwolf.com

© MICHAEL WOLF, China: Factory of the World, 2004. http://photomichaelwolf.com

© MICHAEL WOLF, China: Factory of the World, 2004. http://photomichaelwolf.com

© MICHAEL WOLF, China: Factory of the World, 2004. http://photomichaelwolf.com

© MICHAEL WOLF, China: Factory of the World, 2004. http://photomichaelwolf.com
1997-1998年,Wolf 以中国城乡为背景拍摄《中国肖像》(Portraits Made in China),将20世纪末流行的皮夹克、宽大西装、喇叭裤等装束统统集合在影像中。2004年,Wolf 为Stern杂志拍摄《中国:世界工厂》(China: Factory of the World),揭露了中国玩具制造工人的真实状态,该系列为他赢得了2005年世界新闻摄影大赛当代热点类一等奖。6年后,Wolf 则再次受到世界新闻摄影大赛的垂青,凭借《东京压缩》(Tokyo Compression) 拿下日常生活类一等奖。
▌香港、东京与巴黎,三座世界魅力都市
Wolf 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超级都市爱好者。从在他看来,庞大的超级都市总是充满戏剧性的事件,人们的生活因而变得刺激,在拥挤的街道和林立的建筑中,现代人一边接受磨难也一边接受救赎。在Wolf 的整个摄影生涯中,他到访和拍摄过的城市不计其数,而其中香港、东京和巴黎无疑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2003年,非典侵袭香港,这让 Wolf 忽然意识到,多年来他频繁前往内地,却从未深入观察过自己旅居的这片土地。于是,他开始拍摄香港。在一次采访中,他告诉大家:“那个时候,一切都变得异常沉默,每个人都很恐慌,但我却不以为然,甚至可以从早上六点一直拍到晚上六点”。从城市肌理到日常事物,直至社会环境变化,Wolf 逐渐将香港最繁杂最丰富的一面保存在影像中,从而构成了一份陌生与熟悉并存的香港地方志。

© MICHAEL WOLF, Corner Houses. http://photomichaelwolf.com 2009年,Wolf 来到东京,这里拥有与香港一致的“高密度”与“快节奏”。但令 Wolf 更感兴趣的是这里的地铁与通勤状况。他每天早上7点开始工作,感受周遭发生的一切,并强迫自己近距离拍摄人们的面部表情。有时,人们会对他竖中指,但更多的时候,人们选择闭上眼睛,以求片刻的空白时光。那些被困在地铁上的普通工薪阶层,那些被迫贴在车厢玻璃上的脸,成了绝望与末世的现代隐喻,而正是在 Wolf 极端的镜头语言下,人们意识到都市文明中的生存危机。

© MICHAEL WOLF, Tokyo Compression, 2009-2010. http://photomichaelwolf.com

© MICHAEL WOLF, Tokyo Compression, 2009-2010. http://photomichaelwolf.com

© MICHAEL WOLF, Tokyo Compression, 2009-2010. http://photomichaelwolf.com

© MICHAEL WOLF, Tokyo Compression, 2009-2010. http://photomichaelwolf.com

© MICHAEL WOLF, Tokyo Compression, 2009-2010. http://photomichaelwolf.com 巴黎则促使Wolf 创造出另一种特别的城市探索方式。一开始,这座文化之都让Wolf 无所适从,因为从景观的角度去看,巴黎几乎没有变化。于是,Wolf 把自己关在家里,尝试使用Google街景服务窥探整座城市,并将电子拍摄器捕捉到的图像进行裁剪,转换为新的摄影。他往往从街角出发,顺着街道行至广场,任何事物都有可能引起他的关注:玻璃窗、人影、被遮挡的车辆……在一个浩瀚的虚拟空间,Wolf 开启了街头摄影的全新可能。

© MICHAEL WOLF,A Series of Unfortunate Events, 2010. http://photomichaelwolf.com▌五个特别项目带来五种叙述视角
Wolf 无数次表示,那些家居或时尚杂志中的“家”并不是人们所处的现实,而他想要做的就是潜入城市的细部,在普通人的生活及生活痕迹中,追踪并讲述现实的真相。Wolf 曾说:“单一的图片并不能说明什么,但被作为一个系列和类别来观看,就会形成有意义的叙事。”而他的大部分创作都将建筑、人和生活物件有机结合,构成别具一格的摄影叙述视角。
《建筑密度》(Architecture of Density)是Wolf 职业生涯的代表作,也是对香港的一种经典视觉描述。在这些照片中,人们无法看见天空、地平线与建筑面的边界,因而无法准确获知高层楼宇的准确大小,与此同时,在不断重复的纵横几何图形中,又隐约显露出市民不同的生活细节,诸如晾晒的衣物,不同颜色的窗帘,悬挂的空调外机等。这些密密麻麻、鳞次栉比矩阵,俨然已经堆叠起一个Wolf 式的“钢筋丛林”。

© MICHAEL WOLF, Architecture of Density, 2003-2014. http://photomichaelwolf.com

© MICHAEL WOLF, Architecture of Density, 2003-2014. http://photomichaelwolf.com

© MICHAEL WOLF, Architecture of Density, 2003-2014. http://photomichaelwolf.com

© MICHAEL WOLF, Architecture of Density, 2003-2014. http://photomichaelwolf.com 除了高耸的大楼,香港后巷是另一个让Wolf 着迷的地方。在他看来,后巷是地道的香港特产,那里安静、有趣,又充满着闲适的烟火气,与喧闹的街面形成鲜明反差。在那里,忙里偷闲的打工仔、脱色的二手椅、清洁工的拖把和手套都能构成令人玩味的画面。因而,Wolf 耗费13年时间,逐一探访港九新界一带不起眼的后巷,完成创作《后巷临时方案》(Informal Solutions),将香港别样的“美”呈现在人们眼前。

© MICHAEL WOLF,Informal Solutions, 2003-2015. http://photomichaelwolf.com

© MICHAEL WOLF,Informal Solutions, 2003-2015. http://photomichaelwolf.com

© MICHAEL WOLF,Informal Solutions, 2003-2015. http://photomichaelwolf.com

© MICHAEL WOLF,Informal Solutions, 2003-2015. http://photomichaelwolf.com

© MICHAEL WOLF,Informal Solutions, 2003-2015. http://photomichaelwolf.com 《100 X 100》以特殊的香港公屋文化为拍摄题材。2006年4月,Wolf 得知九龙历史最悠久的石硖尾公屋即将面临着拆除重建,便带着相机挨家挨户走访,在四天的时间内记录下了100户公屋居民的影像。作为客居者,许多时候Wolf 往往比本地人更敏感地意识到地域身份和风貌的瓦解。他说:“对摄影而言,有一件事是极其恰切的,那就是记录。我记录城市建设中逐渐消失的事物,我视之为自己的一种使命”。

© MICHAEL WOLF,100 X 100, 2006. http://photomichaelwolf.com

© MICHAEL WOLF,100 X 100, 2006. http://photomichaelwolf.com

© MICHAEL WOLF,100 X 100, 2006. http://photomichaelwolf.com

© MICHAEL WOLF,100 X 100, 2006. http://photomichaelwolf.com

© MICHAEL WOLF,100 X 100, 2006. http://photomichaelwolf.com 同年,Wolf 又深入深圳大芬油画村,拍摄完成了《真实的山寨艺术》(Real Fake Art)。30年前,位于深圳边缘的大芬村只有3万居民,现在却发展成一个大型城区。这里以批量生产世界名画而闻名,其中80%左右的产品出口美洲及欧洲。在这个系列中,Wolf 让年轻的画师拿着自己临摹的名画,站在大芬村的街头巷尾。通过这样的方式,Wolf 试图为纪实摄影增加一重观念和社会剖析的意味。

© MICHAEL WOLF,Real Fake Art, 2006. http://photomichaelwolf.com

© MICHAEL WOLF,Real Fake Art, 2006. http://photomichaelwolf.com

© MICHAEL WOLF,Real Fake Art, 2006. http://photomichaelwolf.com

© MICHAEL WOLF,Real Fake Art, 2006. http://photomichaelwolf.com

© MICHAEL WOLF,Real Fake Art, 2006. http://photomichaelwolf.com 《长洲日出》(Cheung Chau Sunrises)是Wolf 最后的遗世之作,今年3月由弗劳尔斯画廊(Flowers Gallery)在Art Central上展出。在过去的两年里,Wolf 每天早上5:30到7:30,都会在长洲的家中拍摄记录海湾日出景象。这些优美、永恒同时又转瞬即逝的自然风光,显然有别于其在之前创作中对都市空间和生存条件的关注。或许,我们可以将这一系列理解为Wolf 针对都市人寻求精神之自由所起草的方案:凝视天空与地平线,从日常生活的桎梏中抽身。

© MICHAEL WOLF, Cheung Chau Sunrises, 2018.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Flowers Gallery, London and New York Wolf 的作品被许多国际艺术机构永久收藏,包括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芝加哥当代摄影博物馆、德国埃森富克旺根博物馆、荷兰国立博物馆和海牙市立博物馆。在Wolf的整个创作生命中,他从未因自己“外来者”的身份犹豫不前,相反,他将其化作一种动力,一种绝佳的观看,与中国乃至世界共振。

关于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
PHOTOFAIRS | Shanghai

作为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影像艺术平台、中国大陆最为国际化的艺博会,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在过去几年中,对亚洲艺术影像市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亦建立起关于艺术影像媒介最为权威和活跃的交流平台。影像上海保持开拓精神,聚焦国际前沿,以博物馆品质提供诸多版块的全新内容,为亚太藏家、观众和专业人士提供欣赏和发现影像艺术的最佳体验。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的参展画廊均通过严格甄选和精心策展,分布在核心 ( Main ) 和平台 ( Platform ) 两大版块,前者汇集了专注于现当代摄影的国际顶尖画廊,后者则是新兴艺术家和国际画廊的重要平台 。从教科书级别的艺术大师,到活跃在国际摄影和移动影像前沿的艺术新星,逾百位各个年龄层次的优秀艺术家的力作将济济一堂。博览会亦推出『在场』( Staged )、『洞见』( Insights )、『焦点』( Spotlight )、『对话』( Conversations )等精彩特展和公众内容版块。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