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家对经销商的管理优化

零售卖场管理研究/黄静

null

当下快消品经销商普遍面临一个现状:竞争激烈了,货不好卖了,渠道利润被压缩了,不能开源,就只能节流,提升效率,于是管理难度增加了,管理成本增大了,前后一看,钱挣少了,事变多了,问题一大堆,旧观念适应不了新形势,老经验解决不了新问题,于是顾此失彼,身心疲惫。于是产生了混的心态,就这么着,反正也没多挣钱,也不需要扩大规模,维持现状得了。如果再加上二代接班不利,不少人甚至萌发了要卖掉公司的打算。

客观的说,很多传统品类经销商,如白酒、调味料、粮油等,无论是在观念思维、团队建设、流程制度、管理细节各个方面都存在大大小小的问题。所以,厂家指望客户有钱、有人、有终端、有观念、有热情,几乎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合格的,满意的,省心的客户几乎没有,所以厂家要把经销商的角色定位搞清楚,核心价值明确,经销商能被利用的核心价值无外乎:

1、渠道资源:有稳定的销售网络

2、客情资源:有老板们亲自参与建设的卖场客情关系网

3、业务团队:有一支相对成规模的业务员团队

4、导购团队:有一支成型的促销导购队伍

5、资金垫支风险:替厂家承担资金风险

以上几点是目前经销商对厂家而言,最重要的价值,其他的就不要做无谓的期待了,否则,不停的抱怨经销商没钱,没热情,没技术,管理混乱,这些没有意义。事实就是经销商不具备精细化管理能力,内部管理也没有明确流程,员工基本是凭自己的理解和能耐干活,对方向、重点、方法缺乏系统的认知。把能利用的核心价值用好,其他就自己干吧。

简单说,厂家必须要介入经销商的内部管理,把经销商的业务员变成自己的业务员,把经销商的导购变成自己的导购。

1、与经销商公司的业务员建立直接联系,保持日常沟通。

跟业务员建立直接联系的好处在于,能真实掌握一线门店的情况,且在日常的往来中,时间久了,会沉淀出他对品牌的好感和对厂家对接人的好感,势必在工作中就会侧重关注你的品牌。要知道经销商公司老板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就是不抓一线细节的,跟业务员建立直接联系非常重要。一般经销商公司的业务员不会很多,这个工作量不会很大。

2、TOP20-30的重点门店导购建立直接联系,掌握门店的即时情况和数据。

老板通常不认识公司下属的导购,都是业务员在对接,很少开会培训,几乎就是原生态的野蛮生长,对品牌认知不够,缺乏销售技巧和动力,这就会严重影响产出,看起来那么多导购数量,其实质量不高,价值不高,这就需要厂家自己去深挖了。跟TOP20-30的重点门店导购建立直接联系,掌握即时数据和促销动态,还可以教授产品知识、解答销售疑问,一般TOP20-30的重点门店导购数量在十几到几十个之间,组建个沟通群应该不是很复杂。

null

3、介入经销商客户的系统,设专门端口,掌握即时数据和动态。

现在是信息时代,如果全部靠人去管理当然不现实,必须要依靠系统,但是很多经销商公司根本就没有上成型的IT信息系统,或者说系统功能不完善,起不到该有的作用,建议厂家了解经销商的系统使用情况,有必要的话通过进入销售系统、钉钉办公系统、微信群等方式,设立品牌的专属端口,掌握相关的数据、动态和一线问题反馈,及时做跟进解决,防止问题被掩盖淹没,而影响生意。

4、做好规划类工作,让经销商不费脑筋,只干活就行了。

基于经销商专业度和管理现状的考虑,把资源给到位,经销商自己去玩的那种单纯式操作显然不现实,也不符合经销商于厂家核心作用的定位,经销商“愿不愿干--(政策)”、“会不会干--(技术)”、“想不想干--(动力)”这几个方面厂家统统都要去操心。那么根据时令做好销售的规划,根据情况灵活的调整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保持跟进,让经销商不费脑筋只干活,他会觉得省心省力,形成对厂家的依赖,这样比较现实。

5、每个月订立计划,开清单,追踪。

很多经销商的计划性太差,习惯大一统,捏大饼,看大面,对如何做规划,如何分解,如何给员工方向、给目标,给资源并不擅长,所以常常是混乱的无序的,问题出了,不是推诿就是逃避,找当事人还一脸无辜,事实上,这是管理层面的工作,也确实不是员工的责任。品牌多,单品多,门店多,问题多,老板也是晕的,所以,厂家要自己做好每个月的工作计划,并开列需要落地的工作清单给到经销商,然后还必须拿根鞭子在后面抽!

一切都是为了销量,经销商只是工具,怎么把工具用好是关键。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