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素不相识的人,合力建起了一座巴别塔

在《创世纪》的故事里,人类计划联合起来兴建一座通往天堂的高塔。为了阻止人类,上帝让人类改说不同的语言

在《创世纪》的故事里,人类计划联合起来兴建一座通往天堂的高塔。为了阻止人类,上帝让人类改说不同的语言,使人与人之间不能沟通,计划因此失败,人类自此各散东西。

但在我接下来要讲的故事里,“巴别塔”被建成了。

一群身在天南海北、八杆子都打不着的人们,为了完成同一件事聚集到了一起,建起了一道通往知识天堂的天梯。

事情听起来很简单,他们要干的事就是编一部书,一部内容开放、自由、可以说是中国最宏大的一本百科全书,它的名字叫——“百度百科”。

这不是一篇科普文,这里要说的是一群人的故事,但开始讲述这个故事之前,我想问一个问题:百度百科有什么了不起?

而接下来这些不同的人物,将会用不同的百科故事来完成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这是一群看似普通的知识人的故事,但若知识是这个世界上的最有力量之物,那么编辑这部卷轶浩繁的百科全书的人们,还算是平平无奇吗?

别急,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看这群人的故事吧。

热爱

“热爱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形容爱的程度很深。”


我一直都不明白这些词条到底有什么魔力,能吸引到这么多百科用户。他们管自己叫“科友”。

编辑当然是免费的,也不会带来收益,那么来百科辛苦编辑一个个词条的科友们,到底图的是什么?

直到我听到了“陶普”和他的前辈“全伊”的故事。

2012年11月,陶普加入了大学里的百度百科俱乐部。在他看来,那是一个高大上、不收费、还能有机会去北京参加夏令营的俱乐部。全伊是这所俱乐部的社长,是个公认的优等生,大一就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是他们年级最被看好的人才之一。

可是,就在2015年,全伊突然发生了意外,从此失去了语感,甚至忘却了他在百度百科的账号密码。

当陶普再见到全伊的时候,他激动地翻出了手机里自己参加百度百科北京夏令营的照片给陶普看。他的目光停留在这些照片上,那眼神仿佛是在凝视着生命中最珍贵的宝物。

陶普帮全伊找回了账号密码。久违地看到自己的编辑词条记录,这个曾经前途无量的年轻人,费力地吐出了两三个字,吃力地用手比划着什么。陶普明白,他是在表达自己因为身体原因被迫退出这场战斗的怅惋。

2018年百科校园夏令营合影

后来,全伊的家人帮他在空间更新了一句话:“扣子可以重扣,人生不能重来”。

深受触动的陶普,决定要进一步学习编辑词条。“作为学弟的我,如果能继承他的意志,接替他维护这些词条,尤其是他最自豪的母校的词条的话,或许就能够给他带来一些慰藉吧。”

于是陶普开始学习特色词条编辑规则,参加百度百科导师计划,得到了同是科友、也是导师的“华厦”的指导和培养,终于编辑成功了他的第一个特色词条

特色词条是百科词条的典范之作

紧接着,他又加入了百度百科的几个用户团队:百科蝌蚪团、分类达人团的高校组和地理组。

科友们如同一支规模庞大的战队,百度百科把像陶普这样的爱好者组织在一起,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加入,比如,编辑能力最强、编辑最高质量词条的蝌蚪团;热心公益活动和分享知识的百科校园团队;按兴趣分类完善分类词条的分类达人团。

2017年,陶普成为了百科交通组的组长,开启了他的百科故事新篇章。

他说他终究不想做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既然有缘来到了这里,终归是该留下点痕迹的。

生活里没有魔法,但有了坚持和热爱的基石,一切故事便都顺理成章。

陶普的魔法时刻,是“从默默编词条到开始‘搞些事情’”。

首先是按照规章制度组建了一个全新的分类达人小组——百科交通组,接下来是主持编制了《交通设施类词条编辑指南》——这份指南被分类拓展总负责人称作“指南的典范”。

然后是编制更多的指南:《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类词条编辑指南》《铁路车站类词条编辑指南》《铁路线路类词条编辑指南》……这期间,交通组的“基础视觉识别系统”也建立完成,包括小组标识、标准色、组名中英文标准字体及相关应用等。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百科交通组的科友设计的签名档

slogan是“因热爱而长久追求”


陶普和他的小伙伴们,就这样用心地“经营”起了百科交通组这一方天地。而在百度百科,这样的小组还有很多。


这场浩繁的跋涉里肯定有乐趣,没乐趣坚持不下来,可只有乐趣也不行,它需要漫长的坚持和韧性。

就像“戴丽”说的,爱是初心,也是羁绊。

她清楚地记得2013年5月,她第一次编辑的词条是一本她很喜欢的小说,后来,为了维护她的偶像的词条,戴丽加入了百度百科明星团。再后来,她成为了自己的偶像词条的特色维护者;现在,她已经是百科明星团的外交团团长。

五年是怎么过来的?“韧性”是戴丽提到最多的一个词。

她曾和大家一起为了举办活动熬夜到凌晨;她曾在医院的陪护床上遥控活动进展;她还眉飞色舞地对我说起和“团子们”一起热火朝天参加编辑赛的故事。

“团子”是百科明星团内部的一句行话,如果翻译过来的话,就是:战友、伙伴。

到后来,这种爱发生了一场转移,本来是因为偶像的百科词条进来的,后来变成了与百度百科的羁绊——“一开始是爱(偶像),现在也是爱(百科)。”

相处久了,你会从这帮科友们身上感受到某种使命感、责任感,甚至是无法名状的战斗情怀。他们这个集体有着一种趋向一致的人格:坚定,硬核,充满希望。

这种硬核并不体现在外表上,而是硬在骨子里。

你只能把这种特别的东西,归结于他们所共同经历过的一切。

而这种共同的热爱甚至会化作某种力量,某种奇迹。

“瑾儿”,百科文艺组组长,一个编辑了数千个文化类词条的姑娘,实际上却因为体质弱而常常病痛缠身。但她坚持阅读了上千本中外名著、写下了数十万字的读书笔记,在看到百科上还有很多文学词条不够完善的时候,那种自发的责任感推动着她去学习编辑,发挥自己的专长优化词条,因为,她爱着文学的世界。

“大刘”是一名来自北京交通大学的在读博士,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下,他尽可能地抽出时间,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团队一起完成了4个交通类特色词条指南的开拓,因为,他爱着自己的专业。

“诸葛才”是马来西亚人,因为发现关于马来西亚的词条有错误,于是开始了他的百科之旅。他汇总了所有马来西亚的词条,逐个完善,因为,他爱着自己的祖国。

热爱,这份感情在百度百科的土地上尽情生长着,也推动了许多科友的成长,这些科友们共同创造了一个属于百科的童话。

虽然他们的童话故事写出来以后并没有自己,但其他人都从中看到了一样东西,那就是由无数童话凝结出的词条所组成的——百度百科。

值得吗?不值得吗?

在这些快乐的脸上,我看到了科友们的喜悦:百度百科包罗万象,在这里你总能找到自己的热爱。

所谓热爱,并不复杂,它只是让参与其中的人们在完成“百科全书”这场未知的探险中,能跟这个世界、与自己相处得安心,也在这个过程中,让自己和百科一起变得更强大。

分享

“分享是一个汉语词汇,是指与他人分着享受、使用、行使。”

老马丁在他的《权力的游戏》里曾经写道:雄狮从不会在乎羊群的想法。

《权力的游戏》不是一个分享的故事,而是一首冰与火之歌,铁王座只属于一个人。

而分享是百度百科的灵魂。

当我走进科友的世界时,我发现他们实在是太可爱了。

平时,他们有着各自的身份,过着各自的人生。但来到百科,他们就是一批热爱知识分享、喜欢编辑词条的用户,他们像雄狮一样编辑,像羊群一样共享。

这么说还是太抽象,那么就让我来讲一个“传道者”的故事。

“猴哥”的故事开始于2013年的一个百无聊赖的下午。工作比较清闲,但又不能玩电脑和手机,于是大家就假装查资料上网,看些娱乐八卦打发时间。但猴哥却发现了一片新大陆——“百度百科的页面跟百度页面差不多,不仔细看的话,别人也会以为我在查资料,编几个词条还是比看八卦有意思一点”。

没成想,“摸鱼”渐渐变成了“养鱼”。

他开始按照百科新手引导去看教学视频,做任务,好像在被什么神秘的力量牵着走。

到了2014年的某一天,他收到了来自百度百科官方的邀请,只要找一位导师,学习做出5个特色词条就可以加入一个叫蝌蚪团的用户团队。

百科蝌蚪团是科友团体的中坚力量,肩负更多的责任

猴哥选择的导师“小牵”以影视和明星词条见长,而他在大学读的是日语专业,于是就选了几个日本的影视和明星,按照导师的批注不断修改。经过几十次反复修炼,他终于完成了目标。

因为猴哥对日本分类感兴趣,又或者按照他自己的说法,因为他的“头像很帅”,一位老科友很快就拉着他和其他三五个人组成了“日本流行文化小分队”,也就是现在“流行文化小组”的前身。

猴哥本人,传说可以代表百度百科科友的平均颜值

2015年9月,猴哥百科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出现了,他以导师的身份加入了导师计划,并成功地把他的第一个学员带进了蝌蚪团。紧接着,百科官方发起了导师联盟计划,猴哥加入了花果山小组(百科花果山团队的前身),从此一发不可收,一年内就教出了50多名蝌蚪。2017年底,分类达人团群雄逐鹿新格局开启,百度百科花果山团队正式拥有了自己的山头。

到了今天,这个当年打着瞌睡摸鱼的新人,已经成功培养出120多名蝌蚪,是百科教学成果数一数二的“园丁”,他也收获了一座又一座百科最佳导师的奖杯。

猴哥说,每一天接触到的新人都有可能是宝藏,都值得用心栽培对待。

他喜欢看到懵懂的新人在自己和伙伴们的耐心指导下一点点成长起来的样子,他乐于把自己丰富的编辑经验传授给每一个新人,当他们完成一个又一个特色词条,成功加入蝌蚪团时,那种满足与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

百科里没有独门秘籍,所有的知识、技能、智慧都在这个世界里以尽可能丰富的方式尽力传递。

编辑一部百科全书是极其漫长的过程,同时也意味着巨大的知识恐慌,从一个词条版本提交开始,它面对的就是全世界所有眼睛的审视。错误似乎在所难免,但又必须避免。

日子久了,这很容易变成一场孤独之旅,但科友们的凝聚让大家在百度百科的世界里从未觉得孤单,因为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蕴含着知识的一方山水,山水可以遥相呼应,最后把所有知识的裂缝全部补齐,最终博采众人之所长,成就百科全书。

没有一个超级英雄能够独自成就百科。那就通过分享,去创造一群协作无间的超级英雄吧。

每一个新人加入百度百科,需要对付的敌人都是百科的不完美。但当所有人将自己的知识和力量传递整合,结果就是能够创造出一个不断趋向完美的百度百科。

日子久了,这种分享就变成了一种热望,一种不甘心,一种不可磨灭的动机。

每完成一个词条,每教出一个蝌蚪,这些分享者都会感到激动、振奋。

百度百科就在这样的渴望和分享中,稳稳地向前。

成长

“简而言之,就是自身不断变得成熟稳重的一个变化过程。”

我对百科最大的疑问其实是:在漫长的时间消耗之后,这些参与到这场浩瀚编写过程中的人们到底得到了什么?

来看“小郭”的故事。

和前文中的陶普一样,他也是被百科校园举办的知识竞赛所吸引,从而进入这个陌生的世界。

当他完成了第一次词条编辑以后,他开始被父亲打趣地叫作郭编辑。按照他后来的说法,当时产生了一种奇妙的成就感。他觉得百度百科简直就是打开了他新世界的大门。怎么会有这么多奇妙有趣的事物呀,怎么会有这么多种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呀,他想要把这些内容写得更加丰富,让学弟学妹们有更多的资料可查,获得更多知识,打开更宽的眼界。

于是小郭报名参加了校园编辑赛进一步磨练编辑水平,最终在六校PK中,拿下了第二的战绩。之后,和前辈们一样,他也开始组建自己的校园团队。在小郭眼里,要操心的事情已经不只是自己够不够强,还要考虑怎么让更多的团队小伙伴变得强大。但想要团队强大,自己就要更强。

他开始拼命学习、培训新人、运营活动,到处挖掘可以挖掘的人,不厌其烦地对新人讲出自己的故事,分享经验和心得,营造出温馨又热烈的团队氛围。

偶尔也会有“职场煎熬“。他们会为了查找一个权威的参考资料彻夜不眠。

甚至还会有“职场斗争”。他们会为了一个词条中的措辞争辩不休,生气了,就几天互不搭理。

但当争论结束达成一致、完成词条的那一刻,他们似乎又成为了全世界最开心的人。在这些属于科友们的故事里,每个人都陪着百科,或者,是在百科的陪伴中一块儿长大。

每个科友都有个属于自己的百科岁数。

陶普的师傅华厦,今年“六岁“,算“老人”了。他现在负责选拔、培养评审官,管理评审团队,用他的话说,百度百科已经成为了他的生活。

小郭说,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东西在鼓励自己继续前行,除了与科友们日渐加深的情感以外,更多的是自己对自身成长的喜悦感。

这种成长不仅在于编辑了多少词条,被多少人看到过,而是百度百科于他们,就像人生的一个缩影。他们总有解不开人生的结、陷入到巨大困难里的时刻,成长,从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最终,他们在完成百科词条编写的过程中,也完成了那个叫人生的词条。这就是成长。

百度,百科

“百度百科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网络百科全书,旨在创造一个涵盖所有领域知识,服务所有互联网用户的中文知识性百科全书。”

现在让我们重新回到百科的定义上来,让我们看看上面这群人们,到底是如何被定义的——

“百度百科核心用户是从百度百科用户中产生的优秀科友,需具备原创及信息整理能力,了解百科相关规则,能够为百科词条内容建设持续发光发热。”

他们所有人的故事,种种的困境与突破,欢笑与坚持,最终通向的是那个最单纯、最基础的问题:

为什么要编写百度百科?

就像多年前人们问过的:为什么要编写词典?

这让我想起了许多电影里编写者的故事,比如日本电影《编舟记》里编写《大渡海》,从而让语言跟上日新月异的进化步伐;

年代再远一点,韩国电影《词典》里编写的韩语词典,是为了保住朝鲜民族的文化根脉。

再远一点,基于《牛津英语词典》幕后故事改编的电影《教授与疯子》,这部贯通古今的大词典,自然也是为了人类语言的存续与向前。

所有这一切全书的编写,不是为了一个编者留名,不是为了一时之利,亦不是为了炫耀自夸

它们全都为文明而生。为了留下一座属于全人类的宝库。

想通了这一点,百度百科的意义和价值,还用多说吗?

但书写这部百科全书的方式已经不同了,它不再是任何一个,甚至一群固定的人,耗费数十年心血完成的事,而是在这个人人参与分享的世界里,汇聚天下英才,共同成就一部旷世全书。

为什么百度百科能够打动那么多人、吸引那么多人?

因为它是互联网自由、平等、开放精神结出的果实。

而参与者经历的,其实是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的过程,词条背后隐藏的是社会状态与人类情感,而百度百科则通过一个个词条,让大家看到百态人生、看到人间。

某种意义上说,它在和时代的某些习性唱反调,当大家都想着往前冲,人人都想占点儿便宜,做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时候,上文中所有参与编辑百科的人,不在乎多少名利,大多都很单纯地想着,能为百科做点什么。

 

世界之大,能百科到一起,都是缘分。

百度百科里,承载了多少人的故事。这些故事本身,就已经证明了知识与分享的意义:以百科之名,将各种不同经历、身份、学识、爱好的男女老少,紧密联系在一起。去完成一本最浩瀚的全书,去确认我们的传承。

知识本身的光芒,被无限放大,因为每一个百度百科用户都带着一簇光,光芒汇聚,就照亮了知识的长路。

一次次的编辑提交后,深夜不知不觉到来。凌晨三点的百度百科中,依然有人在忙碌。城市的灯已经熄灭了,点开词条编辑器,完成眼前的词条,仿佛周围的世界又变亮了。

这种感觉,就如同一群超级英雄刚刚拯救了纽约,天南海北共同作战的科友们互道一声晚安,这是属于他们的光荣时刻。

而他们知道,百度百科还不够完美,因此更需要更多人加入他们,用共享打造完美。他们所渴望的,是“希望自己值得被信赖,担得起嘉奖。”

在我对这些被采访者的威逼没有利诱之下,以上这些故事中出现的人物皆使用了化名,他们说自己在文中只需要一个统一的名字——科友

他们只是一群平凡人,以人人参与、分享知识为精神指引,用知识一点点地改变世界而已。

但既然他们做的,是改变世界这样的事情,那么说他们是一大群超级英雄,好像也没什么错吧。

知识无边无涯,科友们的事情还没做完。他们迎接着下一个词条和下一个故事。

那么,就让故事继续。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