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驰求发展,长安铃木求生存

5月24日上午,绿驰汽车与长安汽车正式达成战略合作,绿驰汽车与长安铃木“联合制造”举办签约仪式。根据了解,双方将共同生产制造一款纯电动车型。二者的合作,让一直苦于造车资质的绿驰终于有了新的出路,进入产品的量产化阶段。同时,也让长安汽车过剩的产能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解救。

本次签约的联合制造工厂为长安铃木2013年年底正式投入使用的第二工厂。绿驰的首款产品将在此工厂进行生产制造。值得一提的是,该工厂被誉为铃木全球体系中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工艺全球领先的工厂之一,也是铃木汽车在中国的标杆工厂。该工厂总占地面积约2020亩,规划建筑面积为50万平方米,共分三期建设,建成后总产能将达到75万台每年。有了强大的工厂“加持”,则为绿驰赢得了更多的时间成本。

新造车公司绿驰汽车成立于2016年,总部位于上海。其创始人及CEO为曾在郭台铭的鸿海集团任职的任亚辉担任。成立三年多来,其在众多新造车公司中一直属于“低调类”,对外显有露面。但根据官方消息,绿驰汽车首款紧凑型纯电动SUV(内部代号M500)即将走向量产。目前,其首款产品正在进行整车的耐久性测验。今年年底将开启预售。

绿驰M500

绿驰M500

长安铃木成立于1993年,起初是由长安汽车、日本铃木以及铃木中国三方共同出资成立,长安汽车拥有50%的股权。作为合资公司,长安铃木曾在中国取得不少惊人成绩,其年销量甚至曾在2011年达到22万辆,而随着其产品定位的一成不变且没有及时转型导致其经营情况急转直下,到2018年,其前七个月的销量仅为26000多辆。由于经营不善,2018年9月,长安汽车以1元的价格收购日本铃木以及铃木中国,长安汽车持有长安铃木100%的控股权。

尽管如此,其销量问题在短时间内仍未改变,曾作为铃木明星车型的维特拉今年4月的销量仅为388辆。这也就造成了长安铃木大量的产能闲置。而其母公司长安汽车也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整体下滑而一蹶不振,2019年第一季度,长安汽车营业收入为662.98亿元,同比下滑20%。而这也成为绿驰汽车与长安铃木进行联合制造生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绿驰汽车创始人、CEO任亚辉表示,合作将是双方企业、合作伙伴乃至消费者多方共赢的合作,对中国汽车工业的整合发展产业升级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一方面,合作能够有有效的盘活存量产能,是优质的生产力量得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能够使优质的智能化新能源汽车产品得以快速快速可靠的实现。

绿驰汽车联合创始人、CEO任亚辉先生致辞

绿驰汽车联合创始人、CEO任亚辉先生致辞

据了解,双方将在供应链体系、技术标准、制造流程之间体系等多方面可控的范围下进行制造资源的共享。同时双方的合作还将涉及产品认证、产品制造及制造质量管控、零部件及整车厂内物流多个具体环节。

长安汽车总裁助理、长安铃木总经理周波表示,双方希望通过此次的联合制造项目,实现双方的优势互补,助推长安铃木的转型。

长安汽车总裁助理、长安铃木总经理周波先生致辞

长安汽车总裁助理、长安铃木总经理周波先生致辞

事实上,迫于资质问题,”联合生产“往往是新造车将产品推出的第一途径。根据相关媒体报道,从去年开始绿驰就已经开始为生产资质问题奔走,并与多家汽车制造商讨论联合制造的问题,而合作方需具备成熟的生产能力与生产经验,最终与长安汽车达成战略合作。这也说明,与长安汽车的合作符合绿驰在未来的发展规划。

目前,绿驰自建工厂也在建设当中。据了解,从去年6月开始,绿驰汽车就已经开启了位于江西九江的生产基地的建设。该生产基地总占地1060亩,总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投资达55亿元人民币。据悉,该生产基地年规划产能为20万辆,一期建成后可达10万辆每年。此外,根据有关人士的透露,绿驰还将继续申请生产资质以保证日后的长远发展。

但不得不提的是,虽有自身工厂。除了生产资质外,绿驰将大量产能安置于长安或许还有其他考虑。

有分析人士表示,根据发改委去年发布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其中要求新建新能源投资项目的省份,必须满足’上两年汽车产能利用率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和’现有新建纯电动企业已建成且年产量达到预定规模’两个条件。同时,如果各省中已经有新能源项目,2019年1月10日后新建产能之路将被收窄,只能等现有的新能源汽车产能成熟,才能允许下一个。此前特斯拉和蔚来在上海工厂的建设或许就遵循了这一逻辑。无独有偶,新造车公司爱驰汽车也目前同样在江西省投资建厂,且动工时间早于绿驰。如此看来,或许绿驰选择在重庆与长安汽车合作也是出于政策层面的考虑。

如今,汽车市场的大环境依旧在走衰,新造车公司与传统车企的合作,能够帮助双方在生产制造等方式上获得模式上的升级与创新。而本次长安铃木与绿驰汽车的合作,也是二者在经济环境下行情况下的一种优势互补,为双方带来更大的增益的一种方式。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