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一元,苹果卖了用户信息?

全文共2206字,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 作为互联网的阿克琉斯之踵,没有哪家企业能安全趟过隐私泄露这个泥

全文共2206字,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

作为互联网的阿克琉斯之踵,没有哪家企业能安全趟过隐私泄露这个泥潭,前有Facebook的一蹶难振,后有谷歌的屡吃罚单。这一次,就连以系统安全性著称的苹果也卷入其中。三名加州用户一纸诉状,将苹果苹果告上法庭,理由是后者涉嫌出后iTunes用户的个人信息。苹果暂未置评,但关于“苹果还安全吗”的讨论已沸沸扬扬。

01

明码标价

“包含有千名消费者信息数据的一份清单是可以购买到的,每一千人的数据售价约为136美元,”即每个iTunes用户的个人信息售价约为1元人民币,当地时间5月24日,彭博社披露了这起诉讼。

在起诉书中,3名来自来自罗德岛和密歇根州的用户Leigh Wheaton、Jill Paul和Trevor Paul指控称,苹果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泄漏用户个人信息,还对外销售了音乐业务用户的个人资料,他们所在州的“数十万”居民受到苹果此次行为的影响。

“苹果公司披露iTunes用户的个人数据不仅是非法的,而且也是危险的,”三名原告声称,任何个人或企业都可以向苹果租得一份名单,筛选出符合“未婚”、“本科毕业”、“70岁以上”、“女性”、“年收入超过8万美元”、“爱听乡村音乐”等标签的用户。

对于苹果出售用户信息的具体方式,原告也在诉讼文件中做出了清晰说明,指出苹果在公布iTunes用户的个人收听信息后,此数据的收件人将其与苹果客户的其他个人信息相匹配,然后在公开市场上转售该信息,苹果向其App Store中可下载的各种移动应用程序的开发者以及数据聚合器、数据合作社、列表经纪人和其他第三方出售、出租、传输或披露数百万客户的个人收听信息。

在隐私保护页面上,苹果一直注明,“可能收集的信息包括来自iTunes Store、App Store、Mac App Store、Apple TV和iBooks Stores的App Store以及我们的其他产品和服务中的活动,”并称这些信息将被汇总并“用于帮助我们向客户提供更多有用信息,并了解我们网站的哪些部分,产品和服务最受关注。”

对于这起诉讼,苹果还未发表意见,北京商报记者也联系了苹果媒体联络中心负责人,询问此次诉讼原因的真实性以及苹果的看法,截至发稿,还未得到具体回复。

02

不封闭的苹果

作为相对较传统的音乐内容服务,iTunes商店于2001年推出,用户需要单独付费以下载特定歌曲。早年,这一音乐播放软件曾伴随iPod的销售红极一时,市场份额在2013年高达75%。但事实是,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助推了流媒体音乐模式的演进,iTunes的业务也开始萎缩,连iPod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到2018年,在spotify等流媒体的蚕食之下,iTunes一方面为了争夺音乐市场已经焦头烂额,另一方面,在电影租赁和销售的市场份额也从50%降到了如今的20%-35%。令iTunes更尴尬的是,苹果之后改造了收购获得的“Beats音乐”服务,推出了全新的“Apple music”,后者依靠着iOS系统的捆绑式推广,已在全球获得数千万会员。

如果此次诉讼成功,赔偿无疑是苹果要面对的,而本就有些鸡肋的iTunes在信任危机之后何去何从,也会成为难题。根据美国密歇根州和罗德岛两个州各自的个人隐私保护法律,三明原告为每个信息被披露的罗德岛iTunes客户寻求250美元的经济赔偿,为密歇根州的每个客户寻求5000美元的经济赔偿;

事实上,iTunes用户信息只是个例,无论此次是技术性失误,还是有心售卖,苹果似乎正离安全封闭的初心有些远了。

“what happens on your iPhone stays on your iPhone”(在iPhone上发生的仅停留于iPhone),今年年初,CES开幕的前夕,苹果在拉斯维加斯会展中心场外展出了一块巨幅户外广告牌,这正是广告牌正面的标语。

讽刺的是,最近关于苹果不再安全的消息却层出不穷。今年1月,休斯顿律师Larry Williams对苹果提起诉讼,理由是FaceTime出现了重大漏洞,能让用户在FaceTime电话未被接受的情况下也能强行与另一个人建立FaceTime连接。

虽然法院认为Williams提出的FaceTime漏洞存在不合理危险性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并以证据不够驳回了这个案件,但这一漏洞被曝光后,苹果也陷入了舆论漩涡,立即停用了Group FaceTime功能并道歉,随后于2月进行了更新和修复。

03

隐私之殇

“现在已经到了消费者该要坚决捍卫自身隐私权的时候,”在《时代》杂志的撰文中,苹果CEO蒂姆·库克写道,呼吁“全面的联邦隐私立法”,并希望企业从客户数据中删除个人信息,或者干脆不收集这些信息。

但在数据为王的今天,几乎没有哪家企业能做到对用户隐私滴水不漏的保护。因为数据泄露,Facebook从神坛跌落,为了挽回信任,甚至不惜从公共开放转型为私密社交。因为非法使用用户个人信息,法国数据监管机构对谷歌处以5000万欧元罚款。

苹果也并非固若金汤。作为硬件制造者,尽管库克宣称,“个人数据只会让收集这些数据的公司变得更富有”,但事实上,据报道,谷歌为了让iPhone自带的网络浏览器Safari默认设置为通过谷歌路由网络搜索,于2018年向苹果支付了90亿美元,今年支付了120亿美元。在2017年透明度报告中,苹果还承认,收到了政府多达3358次分享用户个人数据的要求,答应了其中的717次,比例高达21%,并承认泄露的用户数据大部分与iCloud分享有关。

2018年5月,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正式实施,此后投诉如潮。今年1月,欧盟委员会表示,自GDPR生效以来,已向欧盟国家提出了95000多起投诉。

越来越多的公众监督正迫使硅谷巨头们提高透明度。苹果们也在努力,至少在宣布各项新内容时,都会加入对隐私保护的重视。上周三,苹果表示,其浏览器引擎Webkit将推出一项新技术,跟踪广告的点击和转化情况,同时保护用户隐私,且这项技术只允许相关网站,而不包括任何“不透明的”第三方来分析点击。

在3月的发布会上,苹果推出Apple News+也表示将隐私保护作为核心焦点。同时,苹果与高盛联合推出的信用卡也不会向营销人员销售用户数据。本月早些时候,谷歌也表示将在Chrome浏览器中推出类似仪表板的功能,让用户在应对cookies跟踪时有更好的控制权。只不过,空头支票好开,具体成效还需实际行动来检验。

精彩回顾

永久自行车转型卖面膜梦碎

全文丨郭树清谈中美贸易摩擦、人民币汇率、金融对外开放

全民“打假”丨青年汽车水氢发动机的水有多深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