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鹿的故事》首演,雷佳:我和谭盾用湖南话排练

1973年,应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国务卿基辛格的特别要求,费城交响乐团成为首个在中国演出的美国乐团,

1973年,应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国务卿基辛格的特别要求,费城交响乐团成为首个在中国演出的美国乐团,以精湛的演奏水准向中国观众诠释了“费城之声”的震撼。自此,费城交响乐团也成为中国观众最为熟悉的世界顶级乐团之一。

2016年起,费城交响乐团与东方艺术中心签下五年战略合作协议,约定此后五年每年造访上海,举办音乐会。5月26日晚,费城交响乐团再度践约了。特别的是,这场音乐会的舞台上还有两位中国艺术家。歌唱家雷佳演绎的谭盾新作、声乐协奏曲《敦煌壁画·九色鹿的故事》迎来首演,出生于上海的90后钢琴家张昊辰则与雅尼克·涅杰-瑟贡率领的费交合作了《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九色鹿”的创作灵感来源自敦煌壁画,这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之一,曾被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改编为动画片,成为几代人的共同记忆。在谭盾的精心创作下,这首作品重新阐释了“九色鹿”的传说,并加以升华。“与谭盾老师正式合作,这是第一次。”演出前,雷佳接受采访时透露,她与谭盾二人都和敦煌文化很有缘分,谭盾是敦煌研究院授予的“敦煌学者”,对敦煌文化很有研究,而雷佳第一次挑战自己作曲的作品就是《敦煌谣》。更有趣的是,“我俩都是湖南人,在练习过程中,我们甚至尝试过用湖南话演唱,一起排练的过程中也产生了很多有意思的碰撞”。

《敦煌壁画·九色鹿的故事》是谭盾专为女高音和交响乐团而作的一首声乐协奏曲。雷佳说,“《九色鹿》的故事,我们小时候都在动画片里看过。它改编自敦煌莫高窟第二百五十七窟壁画,讲述的是九色鹿舍身救落水者却被无情出卖的故事。对于这首作品的演绎来说,最大的难度在于其中塑造了九色鹿、落水者、国王、旁白等多个角色,各个角色之间需要进行灵活转换,对演唱者的要求很高。其次,作为一支声乐协奏曲,需要演唱者和乐队之间有很强的默契,尤其是要在很短的排练时间内进行磨合,这相当考验双方的专业能力。”

在雷佳看来,《敦煌壁画·九色鹿的故事》是一部很特别的作品,从选题上就决定了它具有敦煌神秘飘渺的美感。作品塑造的多个声音形象,需要通过演唱者一个人来表现,对演唱者来说也是极大的挑战。声乐协奏曲的形式在国内并不多见,独唱要成为乐队中的一件“乐器”,不仅与乐队的交流尤为重要,用谭盾的话来说,演唱者的声音还要从乐队里“长出来”。

“我们要在与西洋交响乐团的配合中,用世界声音唱出东方味道,把握故事内核精神的同时,要对每一处细节进行钻研打磨。我和谭盾老师就此交流了很多,比如这次,我们就在说唱部分加入了湖南花鼓戏的表演技巧,别有风味。”雷佳说,自己从小对声乐表演很感兴趣,18岁时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开始系统学习声乐,一路读到了民族声乐艺术表演博士。“支持我在艺术之路上一路走来最大的动力就是热爱。对音乐尤其是民族声乐,我好像永远保留着最初的热情和好奇。音乐艺术是一条没有终点的路,走在这条路上,不单是欣赏沿路风景,最重要的是在行走过程中不停学习、提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