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一所幼儿园所在地,百年之前竟然是……

有故事的老房子,多有灵性。冥冥之中,埋下草蛇灰线,引人入胜。 某日经过上海市黄浦区丽园路,见一幼儿园

有故事的老房子,多有灵性。冥冥之中,埋下草蛇灰线,引人入胜。

某日经过上海市黄浦区丽园路,见一幼儿园,隐隐现出秀雅的灰砖黑瓦,当时心中一动。但无牌无识,只当是老校翻修。后查阅黄浦地图,发见打浦桥附近有处文物遗址名曰“浙绍永锡堂古戏台”,上网搜索,竟是那日惊鸿一瞥的幼儿园!园内别有洞天,古色古香的合院正中立着两层戏楼,雕梁画栋、翘角飞檐,一派江南风情。昔时清音宴待、酬神联谊、扶弱济贫、赈灾助丧的浙绍公所永锡堂,已化身孩子们嬉戏启蒙的乐园,现名“爱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从永锡到爱童,从善堂到学堂,二百年间不变的是求善求美的奇缘。

屋檐细节

所谓浙绍公所(绍兴会馆),即旅沪浙江绍兴同乡人会馆,为旧绍兴府属八邑(会稽、山阴、萧山、诸暨、嵊县、新昌、余姚、上虞)旅沪商人于乾隆初年(1737年左右)创设,是上海最早的同乡会馆之一。

绍兴与宁波环境相似,乡人为破地狭人稠困局,多外出经商,“童而习业,壮而远游”。绍兴商帮主营绍酒、柴炭、钱庄、锡箔和染坊等,鸦片战争前已是上海最有实力的帮口之一。因“其间肩贩手工……流离转徙者尤多”,以“答神庥,笃乡谊,萃善举”为初衷的同乡组织应时而生。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强烈的血缘宗族和地域观念,认为“死无所归,殡无所依,尤大可悲也”,强调“叶落归根”、“入土为安”。而客居者凭一己之力,很难扶柩归乡。这促使各类同乡组织不断壮大,并以处理乡人殡葬事务为主业之一。

浙绍永锡堂由此而来。浙绍公所肇始时,只设祭祀殿堂,随着绍籍旅沪仕商增多,客死沪上者的安葬渐成问题。道光八年(1828年),公所在老闸初建“永锡堂”,设义冢、厝舍,以备寄停棺木和掩埋无力归葬之柩。咸丰十年毁于兵灾,继因划入租界,遂在今址(丽园路650号)购地10余亩,同治元年(1862年)重建。据《上海地方志》记载:初仅殡舍百余间,后陆续购地扩建,光绪八年(1882年)建花厅3间,平房10间,殡舍20间。经营制棺、售棺、寄柩、运棺业务。至1920年,已占地42亩,建筑面积1.3万多平方米,可寄柩万余口。

据说,秋瑾1907年在绍兴遇害后,遗体一度秘密暂厝他乡;1912年灵柩运抵上海,就厝在永锡堂丙所(即殡舍,厝棺的房舍)内,之后再转至杭州西湖畔入葬。

随着时代的进步,永锡堂从最初仅为旅沪乡胞提供运柩丧葬、敬神祭奠等服务,渐而兴办教育、卫生与慈善事业,并在抗日救亡和爱国民主活动中发挥作用。

从《上海地方志·卢湾区志》可知,永锡堂面对乡胞急难,多能挺身。不仅为革命斗争和进步活动提供活动场所,如1908年浙江旅沪学生6000余人借永锡堂召开浙江保路特别大会;更是积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如两次淞沪抗战中,都借出汽车运送物资和难民。对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亦能援手。如1931年夏长江大涝,辟为临时收容所,收容鄂、赣、皖、苏难民。

最显“善堂”本色的,自是其创办的教育事业,多带慈善性质,并具一定规模。如1930年,永锡堂内开设永锡初级义务小学,免费招收同乡和邻近贫寒子弟。从浙绍永锡堂总干事钟质民的《十年回忆》一书可知抗战时期永锡义务小学办学之艰辛。与浙绍公所源出一流的绍兴旅沪同乡会,更是大力兴学。1912年办商业补习学校,专招旅沪习商的子弟;1917年创办同乡公学(后称第一小学),1920年在南市设第二小学,在闸北设第三小学,1938年又设绍兴七邑旅沪中学。

爱童幼儿园大门

除了办学,永锡堂还以独特的方式,在中国美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

永锡堂戏台,可称为中国话剧的发源地之一。1907年,浙江上虞人王钟声等在上海组织春阳社,演出《黑奴吁天录》,这就是“话剧在中国的开场”。春阳社在上海的演出地就是永锡堂。

永锡堂旧址,还孕育了中国现代意义上第一所美术学校——“上海美专”。永锡堂为自足,曾广置地产,营造住宅。1921年,上海美专租得顺昌路原永锡堂丙所部分房产和地皮,1923年迁西洋画科于此(今顺昌路550号—565号)。1925年,又在此购地2亩,逐渐扩展,建立了存天阁、海天斋等校舍。

美专开创了中国美术教育许多先河,如首次实行男女同校、首次在课堂中引入人体模特等。1923年起,蔡元培担任上海美专董事会主席,题赠校名、谱写校歌;康有为亲笔题写“存天阁”。为上海美专付出过心血的名师还有:胡适、章士钊、徐志摩、潘天寿、张大千、黄宾虹、傅雷等。学校培养的人才包括:李可染、程十发、徐悲鸿、朱屺瞻、蒋兆和、韩尚义、赖少奇、潘玉良、赵丹等。

“永锡堂”也随着美专人的画魂诗心一道,名垂青史。著名藏书家、文学家叶灵凤于1925年就读,他在《读书随笔·三集》里说:“那时的上海美专已有了新校舍,……这本来是寄厝棺材的地方,所以始终有一点阴暗之感。”而1946年入学的木心,在《战后嘉年华》里坦言:“上海美专无疑是我快乐的淘气竞技场,与往昔踽踽独行在西子湖畔的惨绿少年已经判若两人。”他“至今还在喜欢还在感激上海美专”,赞赏它的传统作风,那种不期然“遵循着蔡公孑民先贤遗箴”的“兼容并包”与“学术自由”。

爱童幼儿园

1952年永锡堂由国家接管,曾为丽园路第二小学、丽园路幼儿园,后由区教育局校产管理站使用。2008年该址列入区文物保护单位,因面临入学高峰时期,2013年起对旧址实施修缮,恢复幼儿园功能。据修复人员介绍,此次修缮的核心保护价值为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使用价值,在保护文物建筑本身的原真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尽量“修旧如旧”,功能上尽可能满足幼儿园的设施和配置要求。

一度有人提议,让永锡堂戏台变成文娱场所,专供演出。想来还是学堂更合本意,二百年前的浙商已知“同业终有废兴,是举可随永久。”

90年过去了,永锡堂始终与教育相连。堂中原有的两棵榉树,荫庇几代,已亭亭如盖矣。

《诗经》有云“孝子不匮,永锡尔类”,锡同“赐”,大意即孝顺良善之心,代代相传。浙商前辈们的实业救国探索,革命先驱们的自由民主精神,艺术大师们的崇美求真境界,尽数凝结于此。

古戏台余音绕梁,嘉福永锡,在这里念书的孩子们,是有福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