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鸭山 多彩田野别样增收


饶河县小南河村村民正在播种葵花籽。冷菊贞本报记者刘晓云摄


集贤县农民在育秧大棚作业。李学军本报记者刘晓云摄


集贤县农民采用新型滴灌技术。李学军本报记者刘晓云摄


集贤县福利镇高丰村水稻种植基地插秧现场。李学军本报记者刘晓云摄


宝清县插秧节现场。 石振玉本报记者刘晓云摄

□国林岳杜朝剑本报记者刘晓云

2019年,双鸭山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提升农业农村发展质量。全市着力优化种植结构,巩固绿色发展优势,大力发展科技兴农,强化农产品市场营销,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年初以来,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民增收这一目标,抢前抓早,精心组织,强力推进春耕生产,为今年农业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盯准市场调结构

机车手潘文波熟练地操作着他的“洋马”机器,摆放在机身后的水稻秧苗伴着插秧机前进的节奏,一板板绿油油的秧苗被均匀地植入水田的泥土中,机器开过之处,6列整齐的秧苗迎风微摆,放眼望去水田里铺满了一片新绿,一亩稻田很快就插秧完毕。

不负好春光,希望田野勃发生机。5月17日,集贤县福利镇高丰村水稻种植基地一派繁忙的插秧景象。“今天是我们第一天插秧,合作社为了解决春旱灌水不足,组织力量在全村及时打了30口水井。早插秧就是抢积温,把农时抢出来。”潘文波说。

距离潘文波的水田2公里外,合作社成员张海新正在育秧大棚里紧张地忙碌着,起秧盘、去泥土,随即一卷,准备装车运往水田地。他家今年种植了9垧地的水稻,自己繁育的3000盘秧苗,完全可以满足水田种植。“由于今年新打了两眼水井,恐怕插秧要较往年拖后几天。”张海新说,5月25日之前就能完成插秧任务。

高丰村水稻种植合作社远近闻名,2018年被评为国家级标准示范社。从七年前成立到今天,高丰水稻种植合作社种植面积发展到6000余亩,社员达到148人。其中,良种繁育基地1500亩、富硒大米基地1500亩、稻田种养基地300亩和2700亩的商品粮基地。合作社成立后极力打造“北场子”牌高丰大米,并先后成功引进绥粳4、绥粳18、稻花香2号等长粒香水稻品种。

调优结构。“种什么、怎么种?”老问题有了新答案。5月26日,饶河县小南河村村民开始播种葵花籽。小南河村在2017年种植向日葵花海后,吸引游客5000余人,给农家乐带来了良好的收益。去年,收获的葵花籽油榨成了瓜籽油,销售一空。今年,小南河村继续种植50余亩向日葵花海,葵花籽油已经签订了部分订单,“美丽经济”之路越走越稳。

坚持“稳粮、扩豆、优经、增饲”原则,在稳固粮食产能前提下,双鸭山市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积极扩大富硒米、高淀粉玉米、高蛋白大豆等优质粮食面积,引导农民扩大食用菌、杂粮杂豆、白瓜、蔬菜、中成药等特色作物种植。

今年全市农作物种植呈现“两减两增”趋势,全市总播种面积为599.4万亩,其中,玉米面积255.5万亩,比去年减少32.5万亩;水稻面积110.5万亩,比去年减少6.9万亩;大豆面积207.3万亩,比去年增加29万亩;杂粮杂豆和经济作物面积24.7万亩,比上年增加3.3万亩。其中,杂粮杂豆面积10.3万亩,比上年增加3万亩;蔬菜(含瓜果)面积4.8万亩,比去年增加0.3万亩;中药材6.4万亩,比去年增加1.3万亩;食用菌8000万袋,比去年增加4500万袋。全市耕地轮作试点面积约44.2万亩、水稻休耕面积约14.4万亩。

数字背后看质量,调整和优化结构,也促进农业向中高端迈进。

5月14日,友谊县果蔬基地产业扶贫(二期)项目施工现场,挖掘机、推土机正在作业,在另一旁的圆葱栽种现场,工人们也正忙着移植栽苗。“我们现在开始栽的是大棚移植的洋葱苗,是今年县里提出来的,棚室结合陆地种植,一共是500亩,主要是对俄出口。”技术员刘树国说,“亩收入能达到9000多元,8月份就可以收了,这个时间很短,受益很高。”

该项目围绕本土农业特色优势,全力打造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计划总投资315万元,总占地面积大约3.5公顷。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10栋果蔬冷棚及配套附属设施设备,种植品种为早春香瓜和晚秋西瓜,预计7月底前竣工投入使用。

友谊县德旭农业高科技有限公司经理李东说:“该项目建成后,可直接带动全县建档立卡户20余户收益分成,预计总产量可达36万斤,总产值117万元,总成本37万元,净利润79万元。”

绿色动能更强劲

“合作社为打造绿色有机稻米,在种植过程中取消农药、化肥,全部采用有机菌肥和蚯蚓粪肥,今年如果不出现意外,预计可产水稻1500吨。”高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德辉说,“我们目前已与河南、福建、大连等地签订销售合同800余吨。下一步,合作社还将对水稻进行深加工,计划与科研团队研发糊米茶系列产品和实验开发小龙虾稻田基地,来增加社员的收入。”

走进宝清县尖山子乡索东村王德江的生态农业循环园,红彤彤诱人的草莓挂满了墙面,几千棵苹果树上开满了雪白的花朵,来采摘草莓和购买鹅雏的人络绎不绝,一派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我用养种鹅的副产品——鹅粪养殖蚯蚓,用蚯蚓粪栽培桃树和草莓,蜜蜂授粉,蚯蚓松土,物理除虫,种植全过程不打农药,不上化肥,生产的纯绿色无公害草莓上市后很受消费者欢迎。目前的3栋温室大棚共栽种草莓3万棵,今年元旦前就已上市销售,最贵时每斤草莓50元,预计销售收入30万元,纯收入达到20多万元。”王德江说,他的温室大棚里春季、夏季育鹅雏、冬季种草莓,用鹅粪养殖蚯蚓,再用蚯蚓粪培育桃树和草莓。这样的绿色、环保、可循环农业让他年收入百万,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能人。

在双鸭山,农业生产正“变优”“变绿”,发展动能更强劲。全市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支持发展实施生态循环农业,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2019年,全市绿色食品重点围绕强化基地建设、巩固产业基础,推动全市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制定下发工作实施方案,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机构,确保全市140万亩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创建质量和标准。

该市在已有“集贤大豆”“宝清大白板南瓜籽”“饶河大米”“饶河东北黑蜂”“太保胡萝卜”等11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的基础上,利用寒地黑土、非转基因资源的优势,加大绿色有机食品开发比重,增加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数量,提高产品品牌价值,支持引导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申报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截止到目前有12家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合作社拟申报富硒大米、笨榨大豆油、腐竹、椴树蜜等产品认证。

绿色农产品是“管”出来的。双鸭山市不断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质量追溯体系,强化监管,确保绿色有机产品各项指标符合规定标准和要求,树立绿色食品品牌形象和产品认证权威性。该市制定了统一规定的生产记录手册、绿色有机食品生产操作规程,要求各生产基地建立完善各项生产档案,建立农药、化肥使用台账,定期检查;指导绿色有机基地对接企业,加入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全市目前已有50家企业进入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实现产品质量可追溯。

科技培训保高产

“因为气候原因,今年插秧期比往年晚了几天,但是有了植物干细胞助长剂,我的苗比其他村民的长势要好。”最近,宝清县小城子镇东泉村村民王富海一直庆幸自己用了新技术。他通过加入润茂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第一批使用了合作社提供的干细胞技术种植,对高产高效种地有了更多期盼。

而在春耕前,宝清县就在夹信子镇勇进村召开了免耕播种新技术现场会。还有青原镇永乐村秸秆还田及花达水搅浆技术现场,兴业村的秸秆堆沤有机肥、花达水泡田现场,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学习新技术。

发展现代化农业,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去年,双鸭山市共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新技术12项,推广面积达1000多万亩,组织县区农业局、农业合作社、新型职业农民100多人赴省农科院、牡丹江分院等地进行参观学习,并多次聘请知名专家围绕推广农作物高效栽培、秸秆综合利用、中草药种植、种养结合模式等内容开展培训讲座。

今年,双鸭山市紧紧抓住备春耕生产这一关键农时,组织县、乡农技推广人员组成农业科技入户宣讲团,深入生产一线,包乡、包村、包地块,全程开展政策宣传和技术指导,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今年春耕生产的特殊形势,适时搞好春耕生产,为一次播种夺全苗提供技术支持。

利用“农业科技之冬”活动,双鸭山市重点围绕种养业结构调整、农业先进实用技术,采取县训师资,乡训骨干、科技大户和种养能手,巡回为科技户和广大农民讲课等形式,根据群众的需要和培训实际情况,在培训过程中采取了多种有效方式,培训各具特色。

今年3月中旬,该市专门邀请省农科院、八一农垦大学和省植保站的4位理论和实践经验十分丰富的农技专家,围绕秸秆综合利用造肥技术及在种养结合生产中应用、2019年大豆等农作物生产形势、主要病虫草害防治及施药技术等内容进行授课。来自全市四县四区的种植大户、合作社负责人、乡镇农技人员等200多人通过2天的学习,收获颇丰。

去冬今春,全市共开展农机检修、特色种植、农技培训等各类培训班近150次,近5万人次参加培训;开展“科技之冬”“科技大集”16次,3.2万人次接受培训,发放科技种植书籍、宣传图册、宣传单近3万本(册)。通过专家巡回讲座、举办科技大集、专家大院技术咨询、广播电视专题讲座、播放技术光盘、网络技术培训、印发技术手册和明白纸、建设农民科技书屋、入户现场指导等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将先进农业适用新技术及时传播到广大农民手中。

重点对有发展潜力的高油大豆栽培、节水溉灌、大棚蔬菜种植等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培训,全层施肥、设施农业、秸秆清理、残膜回收、沼气池建设、管护及沼渣、沼液的利用等技术,加大了政策法规、经营管理、市场信息、科技发展动态等有关内容的培训力度,做到了培训有新内容、新观点,培训水平上档次。

产业融合促振兴

这几天,刘明坤只要没急事,就到基地里琢磨,地怎么种才能产量更高,收益更好?

刘明坤,集贤县升昌镇永胜村的永胜农机合作社理事长。2010年办起合作社,最初,就是带领社员开着农机去种地、收割。现在,通过种植高效作物和发展特色养殖,逐渐走出了一条多元发展的振兴之路。

合作社在建三江七星农场有规模化种植基地2.5万亩,其中玉米种植1.1万亩,采用下限一个积温带的种植品种,提高玉米品质、提升市场竞争力;大豆种植1万亩,采用高蛋白、高油、非转基因品种;杂粮种植600亩;水稻种植3400亩。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减药技术,基地有效提高了肥料利用率,从源头控制农产品农药残留,降低了生产成本,保护了生态环境。

刘明坤特别爱追新事物,合作社现在采用了物联网系统,实施农业环境监控、病虫害在线监控、农田作业视频监控、农技在线服务、农机智能管理、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这个物联网技术可以对农产品生产及土肥资源高效利用,达到化肥减施增效的成果。”他说,还可以对农业生态环境进行监测,获取相应的数据进行分析,提前预防病虫害,迅速采取相应措施抑制病虫害的发病条件,控制农药使用,提高农产品质量及降低生产成本。

种着高效农作物,合作社又在集贤县永安乡联明村建设养殖基地。基地占地4万平方米,其中现代肉牛牛舍5000平方米和1万平方米运动场,存栏肉牛400头;现代猪舍5000平方米和4000平方米运动场,东北黑猪存栏500头;有机肥发酵场年处理养殖粪便5000立方米,可保证3000亩土地的绿色有机用肥。养殖基地还有日产纯粮白酒1吨、酒糟2吨的白酒厂。

“我们的粗饲料来源于合作社种植的青贮玉米,精饲料来源于合作社农产品加工的辅料,确保有机饲料的来源,从源头上确保了畜牧产品的绿色生态质量。”刘明坤说。合作社在升昌镇永胜村建设了粮食加工基地,其中非转基因传统压榨大豆油加工车间日加工大豆4吨,杂粮加工车间日加工杂粮5吨,有机大米加工车间日产大米60吨,饲料加工车间日加工饲料20吨。

永胜农机合作社是双鸭山市近年来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典型。“我们以农产品加工企业、新型农业产业模式和新型经营主体为牵动,将农业与加工、电商、旅游、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增加农民收入。”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