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栏港区: 创新引领产业发展新生态

  采写:本报记者 康振华   摄影:本报记者 张洲   万通化工:告别“白色污染”   可降解塑料

采写:本报记者 康振华

摄影:本报记者 张洲

万通化工:告别“白色污染”

可降解塑料产量位居全球第三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称,全球90亿吨塑料垃圾中只有9%被回收利用,大多数最终堆积在垃圾填埋场或者流入自然环境中,严重危及自然生态系统和物种的生存。“白色污染”已经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各个国家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面对日益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人们希望寻找一种能替代现行塑料性能,又不造成白色污染的塑料替代品,可降解塑料应运而生,这种新型功能的塑料,其特点是在达到一定使用寿命废弃后,可降解成易被微生物吞噬的小碎片被自然环境所消纳。

而在高栏港区,作为全球第三大可降解塑料生产商的珠海万通化工有限公司,经过五六年的科技攻关,如今技术领先全球同行,产品65%销往欧洲,成为世界防治“白色污染”的重要力量。

提起化工企业,不少人首先联想到的就是“污染”。但是走进万通化工,完全颠覆了人们固有的观念,他们从10年前开始研发完全生物降解塑料,累计投入研发资金超过10亿元。

“我们就是想在环保上尽一个高分子材料人的力量,担当社会责任,解决‘塑料不可降解’这个世界难题,为人民的美好生活带来福音。”珠海万通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彤旻说。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研究开发可自然降解的高分子材料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重要课题。许多发达国家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组织了强大的科研力量进行研究开发。

2001年,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敏锐地捕捉到完全生物降解材料这个发展前景十分看好的领域,开始组建研发团队,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艰难攻关。

2009年,金发科技投 资4亿多元在高栏港区成立珠海万通化工有限公司,计划总投 资20亿元,在高栏港区建设高性能可降解塑料材料研发与生产基地,基地占地面积51.50万平方米。

“在一般人眼里,这种可降解材料的最难处是怎么降解。”蔡彤旻说,“我们不这样认为,它必须是在需要时保持完整性,不需要时立刻降解,不能再留一点一滴的残物。这是两个十分矛盾的方向,也是难以攻克它的原因。”

蔡彤旻告诉记者,开始他们埋头攻关,企业年年亏损,但他们毫不气馁。

“虽然头几年对港区经济没做什么贡献,但高栏港区对我们一如既往的大力支持,让我们增添了向科技进军的信心。”蔡彤旻说,“后来我们技术攻关获得突破,从2015年公司发展驶上快车道,产销量每年以50%以上的速度增长。”

如今,万通化工年产6万吨产品,65%出口到欧洲国家。可广泛运用于3D打印材料、购物袋、垃圾袋、包装膜、农用地膜、快递袋、缓冲气泡垫、一次性餐饮用品等。其产品品质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38项,产品获得多个国际权威机构认证。2018年,万通化工共实现营收5.68亿元,利润接近1亿元。

“目前,同行业全球最大产能的厂家在欧洲,年产10万吨;我们年产6万吨,在全球排名第三。”蔡彤旻说,“我们明年准备报建年产12万吨的生产线,届时将名列全球同行业首位。”

万通化工整个基地全部建成后年产可达40万吨,预计年销售收入达100亿元,并使高栏港区成为国内重要的高性能塑料材料研发与生产基地。

植物龙:主攻土壤治理

目前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5项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863高科技计划承担单位”“广东省土壤生态治理工程中心”……走进位于高栏港区的广东植物龙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大门口的这几块牌子十分醒目的映入人们的眼帘。该公司副总经理庄智敏告诉记者,植物龙由专利技术起家,2001年,依托于一项专利发明——胺鲜酯,开启了“持续创新、持续成长”的发展步伐。如今,已成为国内涵盖“生态植保、土壤治理、农业生物技术”领域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2014年,植物龙全面进军土壤治理领域,自主创新国际领先的土壤活化、土壤调理、土病防治、土污修复等高端技术。2015年,植物龙荣获中国科技创新示范单位荣誉称号。2015年11月,该公司与广东省农科院联合组建了国内首家蚕沙生物肥研究中心,开启全球第一家蚕沙生物肥料新产业;2016年5月,植物龙蚕沙生物肥项目列入广东省应用科技研发专项计划;2017年2月,广东省科技厅批准由植物龙组建广东省土壤生态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当年9月,总投 资1.5亿元建立的高栏港区新厂区投入使用,建立装备完善的高栏港产业研究中心,投 资1000万元建立微生物发酵平台、每年投入研发经费不低于营业收入的6%、对接政府资源,省农业产业园和重大科研项目立项近8000万元经费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强劲资金支撑。目前,该公司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5项。

据了解,植物龙与广东省农科院开发的国内首创蚕沙有机肥,通过提高土壤多酚氧化酶、中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脲酶等多种土壤有益酶的活性,达到改良土壤的效果。同时,在分解毒害有机物、降低土壤重金属污染以及去农药残留等方面都极具应用潜力。

未来植物龙将在重金属污染治理、抗生素降解、抗病抗逆抗连作障碍、抗除草剂残留、土壤线虫和地膜降解方面继续深耕细作,为中国土壤治理作出更大贡献。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