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器足陶瓷器皿之器足篇(四)

上一篇:陶瓷器皿之器足篇(三)

器足篇(四)

陶瓷器皿之底足,三千年来,可谓洋洋大观,林林总总。然而尽管繁多,其中规律还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不揣浅薄,根据教学、文献资料,结合出土实物,总结了一下足部的构成特征,下文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教正。

袋状足

亦称袋足,陶器足式之一。造型多为上粗下细的三足位于器腹下部,三足如口袋状中空并与器腹相通。陶鬲的三足即为典型的袋状足。鬲为煮食器,袋状足的出现,可使器物加热面积增大,是食具发展的一个进步。

null

白釉鬲式炉

直口,平折沿,立耳,束颈,下置三袋足。器表施乳白釉,不及底,露灰白色胎。

null

君子之弄鬲

鬲圆体,大腹,三短足,双附耳,袋状足,有盖,盖上有三环。盖、器各饰方块绹纹二周,附耳上遍饰花纹。器口沿处铸有铭文5字:

君子之弄鬲。

意为君子用于赏玩的鬲。

商周时期,青铜礼器是最为庄严神圣的祭祀用品,但到了战国时代,青铜器的地位随着整个奴隶制度的“礼崩乐坏”而大为下降,甚至成为赏玩用器,“君子之弄鬲”的铭文就说明了这一点。

乳状足

陶瓷器足部形式之一,足下端凸出似乳头,属袋足的一种,常见于新石器时代陶鬹上。

null

龙山文化红陶鬶

null

龙山文化红陶鬶-足

鬶(guī 音规),唇口,口一侧出鸟喙状长流,长颈,下承以三个乳状足。器身一侧置绳状鋬(pàn音盼)手。口沿下及鋬手上端饰乳钉纹。颈、足衔接处饰凸弦纹。器表打磨光亮。据科学测试,龙山文化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500~前2000年。此件红陶鬶造型规整,堪称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红陶的代表作品。

鬶是一种盛水器,造型有点像鸟。这种器形最早出现在山东地区,山东位于东方,那个时候是少昊和太昊的部落,他们以鸟为图腾,所以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出现鬶这样形状的器物了。

其他

在历史众多的瓷器中,不乏部分器物拥有奇特器足,虽无具体实名,亦有其观赏价值,现截取部分供大家欣赏

null

白釉八角杯

杯呈八角形。侈口,内曲腹下收,平底,四个方足。白胎,釉色洁白泛青。

null

钧釉海棠形盆托

方唇,平折沿,六瓣葵口,腹圆曲,有较深的瓜棱,平底三个如意头形小足,胎质细密,呈褐色。

通体施月白釉。光亮莹润,外底部涂有酱色护胎釉。(有学者认为此器的年代应属元-明代)

null

白釉贴梅花纹杯

侈口,杯口呈椭圆形。通体施白釉,外壁堆贴折枝梅花花纹,花枝延伸成圈足。福建德化窑烧制。

null

青白釉印花熏炉

宽折沿,直腹,上有铺首衔环五只,宽底座,下设如意式圈足,一周10枚围之。白胎,胎质坚致。

施清白釉,釉质晶莹剔透。印饰莲瓣纹。江西景德镇窑烧造。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