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静宁县中队:用27年“标兵中队”赓续红色基因

根植甘肃静宁这片红色沃土,武警平凉支队静宁中队不断汲取红色养分,弘扬优良传统,践行“思想红,作风硬”精神。建队以来,中队先后5次被授予荣誉称号、5次荣立集体二等功、14次荣立集体三等功,27次被表彰为“标兵中队”,连续70年保持安全稳定。

“成绩的取得,得益于驻地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是一代一代官兵传承红色基因,矢志强军打赢的结果。”中队指导员王小红说。

官兵在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前开展向党旗宣誓活动。

官兵在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前开展向党旗宣誓活动。

大熔炉培塑红思想,紧紧跟上不掉队。

“中队诞生于硝烟弥漫的战场,曾被武警部队授予‘基层建设标兵中队’荣誉称号……”每年新兵补入,做的第一件事是组织官兵参观荣誉室,上的第一堂课是中队艰苦创业发展史,送给大家的第一句话是“当红旗县队传人”。就是要让每名战士都有红军传人的光荣感和自豪感。

去年退伍战士给中队的书信中写道:“生活在静宁中队这个光荣集体,有太多的优良作风和传统激励着我,丢失荣誉是罪人,没有进步是失职,我为自己曾经是静宁中队的兵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下士乔震入伍前曾是学校的“风云人物”,成天迷恋于“古惑仔”。入伍后,一个个献身使命、敢打必胜的英雄故事深深地震撼着他的心,特别是静宁籍传奇老红军余新元13岁参加红军、一辈子践行雷锋精神的故事,让他流下了热泪。他对班长说:“以前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大腕,现在我找到了真正的人生梦想,就是要在这个红色军营里当好一名红军传人!”从此,乔震有了很大转变,成为中队训练尖子。

官兵在激流中开展抱圆木仰卧起坐极限体能训练。

官兵在激流中开展抱圆木仰卧起坐极限体能训练。

今年3月4日,在第56个学雷锋纪念日来临之际,中队官兵代表4000公里追寻红色足迹,聆听96岁静宁籍老红军余新元讲红军故事,零距离接受红思想教育,激发思想工作活力。

中队还每月收集官兵成长进步小故事推送“家长微信群”,看到自己孩子由娇生惯养到独立坚强,由安于现状到好学上进,都非常欣慰,战士张博父亲感言到:“在静宁中队这个大熔炉里,总有许多催人奋进的故事,人人有梦想、有激情、有责任、有担当,把儿子交给你们,中队踏实放心” 。

大学校充满正能量,施以真情促成才。

中队有一句俗话,叫“进了红旗县队的门,就是红旗县队的人;出了红旗县队的门,带着红旗县队的魂”。中队班长王平,因工作需要调整到庄浪中队,去年年终考核时,一人背两支枪冲在最前面,战友们感叹:“静宁中队的兵就是不一样,处处当先锋拿第一”。木炭放进火炉里,会不由自主的发光发热。

士官罗福强,当兵前身体胖,五千米跑总落在最后面,看到战友们个个争先,不甘落后的他一有时间就加码苦练,官兵眼里的“小胖墩”渐渐变成了“排头兵”,如愿当上了班长,2018年,他所带的应急班荣立集体三等功。

有文化滋养的部队才有发展潜质,中队从建队之初的煤油灯下学毛著,到利用小黑板、小白板、电子阅报栏、手机学习强国APP,建成网络学习室,官兵业余时间聊天手游的少了,畅游强军网冲浪的多了。中队还与静宁县职教中心签订共育协议,官兵参加自考、函授和计算机等级考试,升级学历、掌握技能,70%的战士退伍前都能拿到大专以上文凭,大多数官兵都掌握1至2门实用技术,成为名副其实的多面手、小能人。

官兵周末在图书室开展读书活动。

官兵周末在图书室开展读书活动。

在中队,经常性思想工作如一缕清风,正气充盈。干部公道正派,一心为公,敏感事务不敏感、进步完全靠实干。战士陈泊辛带着上士官学校的愿望参军入伍,父亲给他先后寄来3笔钱,让他入营搞关系、下队搭“天线”、上学找“靠山”。到中队不久,这3笔钱就被原封不动的退了回去。小陈在手机短信中对父亲说:“爸,你放心吧,庸俗关系学在中队没市场,要想进步走正途,若走邪路没出路!”去年,陈泊辛凭借过硬素质和优异成绩被士官学校录取。

训练场上,练就过硬本领。

大家庭争当主人翁,人人动手创标兵。

只有把战士当主人来待,战士才能把中队当家来建。训练场短缺一度制约中队训练水平提高。一次支委会上,士官支委刘变强提出“缩菜地、建战地”的建议被采纳。中队自己动手平地600多平米、运土300余方,建起标准化的战术、攀登和400米障碍训练场。

null

近年来,中队采纳官兵合理化建议100余条,官兵总结出的科学施训小妙招、预防事故“20个怎么办”和训练防蛮干、执勤防打盹、网络防泄密、玩笑防过头等小口诀实用管用,收效良好。

只有经常性思想工作走深踩实,官兵工作才会上心、责任才能上肩。2008年1月4日凌晨3时,1名在押犯企图冲监逃跑,当班哨兵高度警惕、及时发现,中队依案成功处置。近年来,中队担负隧道坍塌、山体滑坡救援,洪涝灾害抢险、突发疫情处置等急难险重任务10余起,有效处置执勤险情9次,全体官兵人人冲在前、当先锋。

官兵参与驻地抢险救援。

官兵参与驻地抢险救援。中队70年全面发展荣光背后,凝结着一茬茬官兵同心协力的奋斗艰辛,饱含着一代代官兵深情美好的期望寄托。从第7任中队长白守忠开始,到调离退伍的一茬茬官兵,“离队寄语”“祝福来信”已成“家风”。 中队第16任指导员李卫斌2001年调离后,每年一封来信做法成为佳话,这一段段“寄语”、一封封“家书”流露着中队先辈们的浓浓深情,已成为“传家宝”,中队收集整理好,引导官兵读起来、学起来、用起来,用前辈们的无尽期望激励官兵为推动中队全面建设贡献力量。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