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戏凭什么吸引众多明星捧场?

4月12日,有一部舞台作品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演出,演出现场座无虚席,演出结束后掌声雷动,这就是刘震云

4月12日,有一部舞台作品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演出,演出现场座无虚席,演出结束后掌声雷动,这就是刘震云原著改编,牟森导演作品《一句顶一万句》2.0版本——《一句顶一万句》之出延津记。

场灯开启,冯小刚、徐帆、贾樟柯、董卿、李冰冰、咏梅、岳云鹏、刘仪伟、齐溪、张默、周杰等众明星也悉数位列观众席。刘震云与导演牟森在谢幕时说:感谢今天所有到场的观众朋友,能够腾出时间,来倾听这些人的心事。

《一句顶一万句之出延津记》首演照,摄影:朱朝晖

首演现场

今天来看震云的小说改编的话剧,牟森导得好,演员演得好。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把一件说成了另外一件事。其实今天也不是来看戏,是想借看戏见见贾樟柯导演,其实也不是想见贾导演,是想听听贾导演对这出戏的评价。

——导演冯小刚

很久没有看牟森导演的戏了,今天看《一句顶一万句》,他把演员调教的很出色,让我在看戏时忘了编剧和导演的存在,这能力不一般!

——演员徐帆

刚刚看牟森导演、根据刘震云小说改编的话剧《一句顶一万句》。震云说这个话剧讲了一些普通人的心事,让我很感动,这也是我们大家的心事。

——贾樟柯

我特别想来看的是古希腊风格,通过河南话,通过震云老师的作品,能这么打动我们现在坐在这个剧场里的所有的观众,我觉得特别感谢牟森导演,震云老师,还有所有台上的演员,你们奉献出了一个多么好多么伟大的作品。

——柏林电影节影后咏梅

今天看这个话剧我也特别的悸动,这个话剧的名字叫一句顶一万句,看完我的感觉是这个话剧让我明白一个人演的是一个人,但是顶一万人,在芸芸众生之中,每一个人都经历着各种各样的命运和人生的挑战与考验,关键是看我们自己的内心,如何去面对和接受那个自己。

——演员李冰冰

《一句顶一万句》,了不起的小说,了不起的话剧。

——主持人、演员刘仪伟

是什么魔力让“小众”话剧掀起了观戏热潮?

“《一句顶一万句》,写的是普通人的心事,卖豆腐的,剃头的,杀猪的,蒸馒头的,还有传教的。他们在人群中占多数,但是说话不占地方,一万句不顶一句,这些话压到心底了就成了心事,但是万千的心事汇在一起就成了洪流。”

正如贾樟柯导演在首演谢幕交流时说:这个戏所讲述的,不仅对我,还有跟很多人应该都非常的亲近,这样的人,就是我们的亲戚,就是我们的家族,看到后来我有点掉眼泪,因为特别像我妈妈他们那一家的故事,虽然故事不一样,但是同样是百转千回,这样的流动,离开伤心之地,特别是这个剧里面讲的地方我特别熟悉。从洛阳,到沁源,是我长期活动的地方。我知道在现在还有这样的故事在发生。

《一句顶一万句》剧照,摄影:朱朝晖

河南人演河南戏,直抵中原精神内核

河南话越听越动听

《一句顶一万句之出延津记》启用全河南籍演员,河南方言演出,尽显“中原是一种态度”,尤其是剧中喊丧的罗长礼的一声长鸣:客奠啦,孝子孝孙哭震天!可谓震耳欲聋,直插云霄。河南人,中原人,中国人骨子里的坚韧、委屈、彷徨、孤寂,和勇往无前都在这一声吼中反复回旋,显现。

《一句顶一万句》剧照,摄影:李晏

原著小说是“现实魔幻主义”的当代经典文学

《一句顶一万句》原是刘震云的长篇小说,出版于2009年,曾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等多个奖项,译有20多种语言,被称为中国版《百年孤独》。文学批评家张清华评价说:“《一句顶一万句》是一曲生存的悲歌,一部命运的戏剧,一曲婉转凄凉的民间咏叹调,一部题旨与叙事完全统一的‘炫技’之书,一部充溢着生命的大悲凉和生存的真荒诞的小说。”

刘震云认为《一句顶一万句》是一部“现实魔幻主义”的作品,“写的好像是现实,但作品体现出来的意蕴却是魔幻的”。他举例说到:“一个意大利神父来到河南的时候一句中国话不会,转眼四十多年过去,河南话都会说了。来的时候眼睛是蓝的,黄河水喝多了眼睛都变黄了。待了四十年,只发展了八个徒弟。没有教堂就住在破庙里,每天回来给菩萨上香说,‘菩萨啊,再让我收几个信徒吧。’这太魔幻了。”正因为有这样一部风格独特的文学经典做支撑,《一句顶一万句》才得以在戏剧舞台上绽放光彩。

 《一句顶一万句之出延津记》首演剧照,摄影:塔苏

改编者牟森曾为中国当代戏剧赢得前所未有的荣誉

《一句顶一万句之出延津记》的改编者与导演牟森,在80-90年代是备受海内外瞩目的戏剧导演。1993年的《彼岸》,1994年的《零档案》《与艾滋有关》,1995年的《红鲱鱼》皆是现象级的作品。

其中,《零档案》作为布鲁塞尔艺术节委约作品首演于比利时,1995年在法国演出完毕又至美国洛杉矶UCLA演出,后因众多国际艺术节的邀约纷至沓来,《零档案》在海外接连演出了近百场,为中国当代戏剧赢得了前所未有的荣誉。1994年5月17日,让·皮尔·狄柏达(Jean Pierre Thibaudat)在法国《解放报》上这样写到:“面对如此残酷、赤裸裸地表现生命的场景,你颤抖着,受到极大的震撼,它象征着一个年轻的中国剧团的崛起,加入了戏剧的历史。”

 《一句顶一万句之出延津记》首演照,摄影:朱朝晖

退出戏剧界二十余年,牟森早已调转了美学方向,此次他通过《一句顶一万句》,又在戏剧舞台上成功践行了他当下的艺术追求。资深策展人赖慧慧在看过《一句顶一万句》的演出后评论说:“版画式的人物勾勒,写意写实的背景。仿佛凝冻在那个年代的时代美学,竟然那么鲜活地保存在现在。20年后,没有先锋和当代的包袱,意味深长和功力深厚的牟森。”《一句顶一万句之出延津记》,是为戏剧爱好者不应错过的重磅剧目。

演出宏大而深情,让正典叙事重现当代舞台

“‘正典叙事’在中国缺位太久了”,牟森曾在采访中这样感慨到。从2010年至2016年,牟森在深圳与上海做了三个大型空间项目,《深圳,中国梦想实验场》《上海奥德赛》和《存在巨链——行星三部曲》,无不体现着他“回归正典”的艺术旨趣。

到了2018年,牟森希望能通过《一句顶一万句》,让正典叙事重现于当代舞台。从剧目的首演反馈来看,牟森的这一想法已在业界找到知音。学者吴稼祥称:“牟森以‘抵达’与‘拯救’作为他叙事艺术总纲,想复兴亚里士多德诗学。这部话剧,是他实践自己诗学的一个范例,刘震云恰好为他提供了最好的原著。”导演陈洁认为:“《一句顶一万句》在内容上深刻成熟地表达了中国社会最广大人群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缺失,在形式上借鉴了古希腊悲剧的壮美之风。歌队、神父、剧中人物身上与神性相接的本能,以及一代又一代的宿命都让人想起古希腊悲剧,想起荷马史诗,导演的借鉴我以为正是他恰到好处的安排。”

《一句顶一万句之出延津记》首演剧照,摄影:塔苏

中国人的心事儿,流淌在吟唱之中

《一句顶一万句》讲的是百姓的“杀心”。李敬泽说:“读《一句顶一万句》,常想到《水浒》,千年以来,中国人一直在如此奔走。”牟森说:“抽刀便杀人者为‘好汉’,拔刀又掖刀者为‘百姓’。”《一句顶一万句》写的是百姓,是中原大地上的每一个人。他们为一口痰生恨,为几张饼生恨,为一记耳光、一次催账、一场通奸,生恨。他们拔刀,无数次杀心起,又无数次杀心落,终是泪落、刀藏,孤身离去,独自奔走。

《一句顶一万句》说的是伤心人的“出走”。在牟森看来,吴摩西的出延津,是中国人的出埃及记,是一种英勇的壮举。许多作品里都描写过流离失所的受苦人,他们被迫迁徙是因何?无非是天灾与人祸,如灾难,如战争,如经济波动、政治迫害。但在《一句顶一万句》中,人们背井离乡,为的竟是孤独,是伤心,是一句话,是一个人。心事筑成一座奥斯维辛,直逼得人落荒逃离,浪迹千里,寻往心安之地。

《一句顶一万句》剧照,摄影:李晏

近两年最受关注的中国原创剧目之一

2018年4月,《一句顶一万句》在国家大剧院的三场演出上座率高达98%,到场观众有包括著名导演徐晓钟、林兆华、孟京辉、田沁鑫、林荫宇、易立明,著名编剧过士行、万方,著名演员濮存昕,文艺评论家林克欢、解玺璋、宋宝珍、李静、陶庆梅、杨乾武、傅谨,前北京人艺院长张和平,京演集团副总经理李龙吟在内的众多戏剧圈专家,还有著名歌手崔健,著名主持人张越、王小丫,文化名人吴稼祥、陈晓卿、张立宪、潘采夫等诸多文艺界名流。《南方周末》《三联生活周刊》《新京报》《北京青年周刊》等各大主流媒体也都对该剧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

《一句顶一万句》剧照,摄影:石榴

不用羡慕北京,广东的观众们也能看到啦!《一句顶一万句》全新升级的2.0版本——《一句顶一万句之出延津记》,将于6月8-9日在深圳,6月15-16日在广州,与各位观众见面!■

*本文转自“北京鼓楼西剧场”

舞台剧《一句顶一万句》之出延津记

【深圳站】

票价:680/480/380/280/180元

【广州站】

时间:6月15-16日 19:30

地点:广州大剧院歌剧厅

票价:80 180 280 380 480 580VIP

演出时长:120分钟(无中场休息)

*河南方言演出,中文字幕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