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艺节 | 文华奖得主万晓慧:《在路上》热演,求索在路上

“《在路上》给观赏者带来一个又一个的惊喜。”看完湖北省京剧院新编大戏《在路上》,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赵

“《在路上》给观赏者带来一个又一个的惊喜。”看完湖北省京剧院新编大戏《在路上》,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赵伟明评价,“主演万晓慧把握人物准确得当,舞台表演光彩照人。”凭借《在路上》,湖北省京剧院演员万晓慧获得第16届文华表演奖。

《在路上》讲述女纪检干部韩梅冲破重重阻碍调查一桩暗藏贪腐的人命案。万晓慧饰演的韩梅在反腐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既有铁骨又有柔情,展现人性中最美好的品格。她与王小蝉饰演的赵翔是大学同学,他们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起步,曾经有着共同的理想和抱负,最终因为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幸福观的差异而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韩梅和赵翔之间的正邪搏斗更表现出韩梅对百姓的爱和女性可贵的悲悯情怀。

《在路上》情节源自真实案例,一位新履职的纪委书记发现一桩两年前已结案的案件有重大破绽,顶住压力重新调查,最终查出案件背后的腐败分子,伸张正义。用京剧塑造当代人形象,固有的程式是否用得上?万晓慧坦言,传统戏有水袖、头饰和华丽的戏服吸引观众注意,还有数百年无数名家打磨的程式化身段可供参考。新编现代戏贴近生活,演员不能用虚拟化的手段,得尽量让观众没有距离感,还不能太夸张。她不想把韩梅塑造成一位女英雄,“韩梅只是千千万万纪检干部中的一员,这是一个接地气的角色,为人民办事。”

接到《在路上》剧本,万晓慧留意身边的女干部,“观察她们说话、走姿、气质,参考影视剧里相似角色的语调、语速,把握人物形象。”在她眼中,韩梅干练、雷厉风行,又有温柔的一面。该剧由三位“梅花奖”得主万晓慧、王小蝉、裴咏杰领衔主演,让万晓慧演得很过瘾,“高手过招,非常刺激,像打乒乓球,有来有往。《在路上》来上海演出,观众热情又懂戏,叫好都在点上。”

梅花香自苦寒来。1993年,11岁的万晓慧告别父母,以插班生的身份进入北京戏曲学校。同她一起入学的湖北学生有14名,现在仍活跃于京剧舞台的,只有万晓慧一人。1999年,万晓慧在全国张派青年演员选拔赛中以《望江亭》一折获得银奖第一名。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张派传人薛亚萍看中了她,“这个孩子唱得很像我。”薛亚萍悉心指导万晓慧。2002年,万晓慧进入湖北省京剧院,此后十年,她一心一意刻苦钻研《秦香莲》《状元媒》《四郎探母》等传统剧目。

2011年,京剧《建安轶事》让万晓慧迎来职业生涯的转折点。作为湖北省京剧院大型原创新编历史剧,《建安轶事》讲述一代奇女子蔡文姬的跌宕人生。与传统剧目不同,新编剧没有模板可参考,全靠演员理解和创作。每演一场戏前,万晓慧都会查阅书籍资料,反复揣摩人物心理。2013年,《建安轶事》荣获第14届文华大奖,万晓慧也因此荣获第10届中国艺术节优秀表演奖。2015年,她获得第2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成为剧院最年轻的一朵“梅花”。

《在路上》是万晓慧职业生涯又一次挑战与机遇。该剧先后在湖北、江苏、北京等地演出30余场。主创团队根据观众和专家的意见边演边改,在传统京剧表演形式的基础上做了不少创新调整。剧中唱腔大量运用传统京剧皮黄板式,配合交响乐的伴奏,使音乐旋律多样化,唱念、舞美等方面也让人耳目一新。《在路上》还把京剧的行当与剧中的人物进行对接,唱腔与音乐和人物的情感浑然一体,很多曲牌“虽是新人初见,又似旧友春风”,演员唱得过瘾,观众听得也过瘾,“‘反腐,一直在路上’,让人有种行进感”“就创作时间而言是有眼光的,并不是跟风而作,最后呈现效果既高端又极具现代感”“整部作品做到了‘大格局、深挖掘、小切口’”“我们有高颜值、可爱的纪检干部”。

戏里,万晓慧唱,“你给百姓一粒种/万斛粮仓堆起来/你给百姓一滴水/万顷清波涌出来/你给百姓一捧土/万仞高山垒起来/你给百姓一片云/万朵彩霞升起来……”戏外,万晓慧说:“文艺工作者要与党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讴歌时代,自己就要认识时代;树立新风,自己就要一身正气;追求艺术之美,自己的思想品质就要大美,这样才能存正气,弘美德。”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