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富了西刘海村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朱 静

果蔬采摘园、乡村记忆馆、千亩海棠基地、多肉植物园……成武县党集镇西刘海村如今是“国家级旅游扶贫村”,村中道路干净整洁,路旁植物修剪整齐,家家通着自来水。

微信截图_20190530172354.png

微信截图_20190530172244.png

“我们村现在的生活比城里人过得还好,吃得好、住得好,空气、环境各方面都好,很多城里人都跑到我们村来游玩。”村民刘明发说。以前村里人都想着往外跑,现在正好反了过来,在外打拼的人都想回到家乡发展。

2016年,西刘海村开始大面积种植海棠,2017年举办了首届海棠旅游节。以千亩海棠为核心,西刘海村打造乡村旅游综合体项目,开发观光石亭、竹林小憩、萨克雷特多肉植物园、乡村记忆馆、休闲垂钓、赏花园、有机果蔬采摘园等多处景点。村民年人均收入在1万元以上,村集体收入也大幅度提高。

微信截图_20190530172313.png

微信截图_20190530172300.png

微信截图_20190530172407.png

发展乡村游,迎来八方客

5月27日,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来到成武县党集镇西刘海村。村庄主街道的一处院子是今年年初成立的乡村记忆馆,打开院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由青砖铺设的地面。走近老屋,屋顶上依然保持着芦苇编制的芦席,展示和保护了古老的建筑艺术。斗、升、四方框、《毛泽东选集》、收音机……展品集中展示了党集镇西刘海村源远流长的农耕文化、纺织文化、民风民俗。“这些东西都是村里老党员和群众捐赠的。”西刘海村党支部书记刘建新指着其中一部《毛泽东选集》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这是村里的老党员刘学纯在开馆当天晚上送过来的,一共四卷,之前被老人送给了女儿,听说村里要建乡村记忆馆,老人又从女儿那里拿回来捐到了乡村记忆馆。

微信截图_20190530172327.png

微信截图_20190530172339.png

沿着村里的主街道走到村西,是村里的土地,最引人注意的是三千亩海棠基地,四五月份集中开花的海棠树现在已经结了海棠果。“以前,我们村主要种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作物。”刘建新说,那时候一亩地的年收入还没现在的租金高。2014年,有一位村民建起个人苗木合作社种植海棠,西刘海村决定向合作社取经。2015年,村庄帮助合作社流转土地种海棠。合作社则从外地购进海棠苗,指导村民种植。当年,西刘海村共栽种40亩海棠,每亩栽种600多棵海棠苗。“虽然有合作社帮助指导技术,但村民们第一次种海棠,很多种植细节注意不到,导致海棠病虫害严重,大面积死苗。”刘建新说,为了解决问题,村里邀请山东省农科院专家到村里实地指导,教村民适时浇水、合理施肥,将死苗拔掉后,重新种上了海棠苗。

2016年,西刘海村成立了曙光、春华秋实两个苗木专业合作社,种植海棠1066亩。2017年四五月份,海棠花盛开,西刘海村举办了首届海棠旅游节,每天前来参观的游客约1000人。旅游节期间,村民能收入5000多元,村集体收入近10万元。

目前,西刘海村已经将全村4000亩土地全部流转,打造海棠育苗观赏基地。以千亩海棠林为核心,西刘海村打造乡村旅游综合体项目,开发观光石亭、竹林小憩、萨克雷特多肉植物园、乡村记忆馆、休闲垂钓、赏花园、有机果蔬采摘园等多处景点,还在红卫河北支的大堤上种满了油葵花。六七月份,油葵花盛开,河堤变成一片花海。

村居改善,村民收入翻倍

当天的大风天气让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没进入西刘海村前便想到了传统村庄尘土飞扬的场面,然而进入村庄后的所见完全颠覆了此前的想法。村里的水泥路干净整洁,大风并没有刮起尘土而是带来了青草和花的香味,道路两边平均三十米一个垃圾桶,村民自觉把垃圾扔进垃圾箱,地面上看不到垃圾。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走访过程中遇到了刚买牛肉回来的村民刘明发,说起现在生活的转变,刘明发打开了话匣子。“以前猪肉都不舍得多吃,现在牛羊肉想吃就买。”刘明发说,他家以前有十亩地,以前累死累活一亩地收入不到一千元,土地流转以后,不用出力每亩地每年就能收入1200元,空闲时再回到地里干零活,一天还能收入50到100元,一年下来比之前的收入翻了好几倍。“我有三个孩子,都考上了大学,已经在外地成家立业了。以前我们老两口在家种十亩地,没空看孙子,土地流转以后,我老伴去了孩子那里,解决了孙子无人看的问题。”刘明发高兴地说,土地流转、发展乡村旅游对村民来说真是大好事,现在村民的生活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西刘海村,每家门口都有一个“口袋公园”,里面种植着枣树、柿子树、以及各种花草,并且有专人修剪。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注意到,每棵树木上都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负责人的名字。“村里的树木在谁家门口谁负责管理,该浇水时浇水,该施肥时施肥,村民都很自觉。”刘建新说,像冬青这类难修剪的植物,村里请了专业人员统一管理。

在外务工人员纷纷回村发展

今年42岁的刘基存是西刘海村村民,2017年之前在外打工多年,听说村里发展旅游业,2017年就回到村里承包了河堤上的土地种植果蔬,发展采摘项目。刘基存的采摘园里种着枣树、桃树、西瓜、黄瓜等几十种果蔬。“我种的这些都是有机果蔬,果树一般三年才能结果,我又在下面套种了有机西瓜,去年一斤有机西瓜比普通西瓜多卖五毛钱。”刘基存说,现在村里发展乡村旅游,很多游客前来采摘,回头客也不少。“以前人们只求吃得饱,现在大家的需求已经转为吃得健康。”刘基存说,有机绿色果蔬是农业发展趋势,他看好自己的采摘园发展前景,下一步他准备在采摘园里散养一些鸡鸭鹅,走综合式发展道路。

和刘基存不同的是,刘国辉来自成武县大田集镇,看准了西刘海村发展乡村旅游的商机,来到西刘海村承包了几十亩土地种植多肉。“今年海棠节期间,我这个大棚里的游客多得像赶集一样,一天下来光零卖就收入了一万多元。”刘国辉说,他的多肉园名气越来越大,一年下来能收入几十万元。

“村里的多肉园、采摘园等不仅有助于发展乡村旅游,还能吸纳一部分劳动力。”刘建新说,村里发展越来越好,机会越来越多,很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都回到了村里。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