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川重回春天读诗之夜 老教授泪读师母林徽因之作

“春天走了,我们还欠她一首诗”。5月28日晚,凤凰网文化2019春天读诗之夜在北京正见阳光艺术中心灿

“春天走了,我们还欠她一首诗”。5月28日晚,凤凰网文化2019春天读诗之夜在北京正见阳光艺术中心灿烂启幕,于坚、西川、黄灿然、咏梅、尧十三、莫西子诗六位春天读诗的老朋友齐聚现场,在古典与现代、诗歌与音乐的结合中,奉献给观众一场深情的重逢之旅。

今年是春天读诗走过的第六个年头,也是读诗之夜与观众的第四次相会。无论世事如何变迁,纵使远行万里、各自天涯,这场以诗之名的约会都会如期归来,因为春意盎然处总有故人守候重逢。而一次次的欢聚最终也都会编织进彼此的生命记忆,历久弥珍。

所以今年的春天读诗之夜特意再次邀请到了著名诗人西川。六年前,正是西川的一句“无比珍贵的是那明媚的时刻/在冬天的郁闷中回到我的心窝”按下了《春天读诗》的开机键;四年前,也是他,用一首《开花》盛放出读诗之夜的绚烂。此次来到读诗之夜新的舞台,西川说虽然自己从未来过这个剧场,但因为读诗之夜的缘故,感觉自己就好像来过一样。

今年的读诗之夜依然设置了读者读诗的环节。年过八旬的罗健敏教授泪读师母林徽因的文字,感动全场,清华大学大二女生张子若则分享了自己最爱的顾城《有时,我真想》。在读诗之夜的保留环节中,全场嘉宾和观众共同朗读了俄国诗人曼德尔施塔姆的《给安娜·阿赫玛托娃》,纪念这位俄罗斯文学白银时代的女诗人诞辰130周年,并朗读了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春天里的祈祷》,向2019年的春天正式道别。

去年登场读诗的快递哥朱宏今年继续参加了读诗之夜

于坚黄灿然诠释诗人情怀 尧十三莫西子诗创意跨界

童声《送别》开场

晚会在童声演唱的《送别》中拉开帷幕。一百年前,弘一法师李叔同用“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白描之笔写下了“知交半零落”的离愁别绪,这份惆怅不仅传唱了数代国人,也晕染开读诗之夜现场悠扬婉转的气氛。

《春天读诗》节目总策划徐鹏远主持

今年的读诗之夜依然由凤凰网文化中心原创主编、《春天读诗》节目总策划徐鹏远主持。他在开场词中表示,六年来“春天读诗”一次次地远行只为了与所有喜欢诗歌的朋友在春光灿烂时重逢,也正因为有着许多观众的陪伴与守候,“春天读诗”才能始终保持纯真、一路成长。凤凰网副总裁兼总编辑邹明每年都会来到读诗之夜并上台朗读,今年因为出差,他无法亲临现场,但他通过视频的方式送来了对活动的祝福,镜头前的他为嘉宾和观众朗读了一首美国诗人艾默生的诗作《杜鹃花》,跨越大洋与时差分享诗情。

尧十三现场朗读《大风夜狂想曲》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大屏幕播放出音乐人尧十三在《春天读诗6》中的片段,他以一个即将远行的漂泊者形象,演绎着源自北宋词人的千古深情,情至浓时,念白变成了吟唱,吉他也弹奏得更响。而当镜头摇向远山淡影、千里烟波,场灯渐明,尧十三慢步走来,打开手中的册子,继续分享英国诗人T·S·艾略特的《大风夜狂想曲》。为了这次读诗之夜,尧十三还自拍自剪了一段视频用作舞台背景,在光影和朗读的交融之中传递自己对诗的理解。

咏梅上台

演员咏梅手捧一盆白色玫瑰登上舞台,她用废名的《十二月十九日夜》、丝绒陨的《没有不孤独的人》和周瓒的《费穆:<小城之春>》三首诗表达自己与世间共通的情感。柔美的声线仿佛一盏黑夜清灯,融化了夜空里的繁星。

诗人于坚

久居云南的诗人于坚,这一次朗读了《在深夜 云南遥远的一角》、《我走这条也抵达了落日和森林》、《大象》、《在漫长的旅途中》、《测量》和《作品89号》六首作品。多年来,于坚始终用他个性的理念和语言,在变形的大地上坚守着诗人的尊严。他的朗读随性而走,忽而用普通话,忽而用云南话,忽而吟唱起来。他还告诉观众,诗不只要听还要看,所以大家一定要看大屏幕上的每一个文字。

诗人、翻译家黄灿然

黄灿然则用诗歌关心当下人的精神困境,《奉献》、《不烦恼怎么办》、《都将消逝》和《不上班多好》四首诗里,既有他严肃的思考,也有俏皮可爱的一面。人群之中的黄灿然瘦弱而平凡,如果不是特别留意,即使擦肩而过,恐怕也会有很多人认不出这位著作等身的诗人、翻译家。但当他读起诗来,略有颤抖和微弱的声音却能直击人心,不疾不徐的语速中,饱含着过尽千帆后的释然与执着。

莫西子诗献唱《月光白得很》

音乐人莫西子诗抱着吉他上台,用即兴的音符伴奏希腊诗人卡瓦菲斯的代表作《伊萨卡岛》:“当你启程前往伊萨卡/但愿你的道路漫长,/充满奇迹,充满发现。”诗篇结束, 他猛扫琴弦,高亢的嗓音唱起一支空灵的歌。这首歌改编自诗人王小妮的作品《月光白得很》,是诗歌与民谣的又一次绝妙组合。

老教授泪读师母林徽因之作 清华女生致敬顾城

凤凰网副总编辑李小鸣致辞

琴音绕梁,凤凰网副总编辑李小鸣踏着余音上场。他感谢了在场的所有嘉宾和观众,希望每个人都在诗歌中收获一个美好的夜晚。李小鸣表示,春天读诗的六年让看起来在象牙塔里阳春白雪的诗歌变得越来越受人关注,这六年,春天读诗不仅希望通过诗歌照亮生活中的华彩篇章,更对人们的悲观和沉沦给以关照,展现生命的火热、梦想的光亮。致辞最后,李小鸣介绍了两位特别来宾,他们将作为今年的读者代表登台朗读。

梁思成学生罗健敏现场朗读林徽因之作

先出现在观众视线中的是一位步履微颤的老人,他银白的发丝与台下年轻的面孔反差强烈,也与“春天”这个主题词对比鲜明。作为当晚年龄最大的长者,他像历经了一场严冬的松柏,叮嘱春天里的孩子们:有些往事,不能忘。他,是梁思成的学生,罗健敏;他读的诗,是林徽因的《哭三弟恒——三十年空战阵亡》。

“这冷酷简单的壮烈是时代的诗/这沉默的光荣是你。”罗老先生以铿锵的声音坚定地读着每一个文字,喷薄欲出的激情点燃了台下的所有观众,八十年的人生经历让他对文字背后的时代沧桑和世间冷暖有着更深的体会,一句“中国还要上前,黑夜在等天亮”无比激昂,一句“而万千国人像已忘掉,你死是为了谁”又无比沉重。当念完纸上的最后一个字,罗老再也抑制不住内心汹涌的情绪。他弯腰向观众致谢,同时眼泪夺眶而出,右手捂着口鼻抽泣不止,久久直不起身来。

清华妹妹张子若朗读顾城《有时,我真想》

岁月离场,青春接棒。2017级的清华学生张子若手拿一册顾城诗集走上舞台。巧合的是,刚刚的罗建敏先生1955年入学清华,这一老一少恰是相隔六十年的校友。这是诗歌奇妙的力量,总会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把原本没有交集的生命轨迹连接在一起。

子若说,自己第一次看“春天读诗”还是在高考前,现在已经大二了,今晚很高兴自己有机会来读诗,所以她要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顾城的《有时,我真想》。顾城被称为“童话诗人”,子若年轻的声音里有着残存的天真,刚好适合那些文字的发音。然而顾城笔下的浪漫从来都不是少年的异想,这是她未来人生需要慢慢体悟的。

西川重回读诗之夜 全场共同纪念阿赫玛托娃

夜色温柔,惊喜远没有结束。如果说开场的一曲《送别》是远行的起点,五位嘉宾和两位读者的朗读是沿途的风景与感悟,那么是时候归来重逢了。

六年前,西川用一首《明媚的时刻》开启了春天读诗的美好篇章,从那时开始春天读诗就像一个浪漫的约定,总会在四月如期相见,一位位读诗人来过又离开,一字一句都化作了记忆,留在旧日的档案里。这一次,西川重回读诗之夜,用一次久别之后的重逢,唤起了往昔的美好,也召唤出来日的期待。

《平原》、《西川省纪行》、《一个发现》、《尽量不陈词滥调地说说飞翔》和《自言自语》五首风格各异的诗作,让观众见识了一位成熟诗人的天马行空和信手拈来,更展示了诗歌形态的无限可能。

全场读诗

西川的朗读结束后,主持人再次请出当晚全体嘉宾,并邀请所有观众起立,举起手中的白玫瑰,共同读出最后的两首诗,向这一季春天正式地挥手告别。这是“春天读诗之夜”的保留压轴,今年所朗读的是俄国诗人曼德尔施塔姆的《给安娜•阿赫玛托娃》和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名作《春天里的祈祷》,其中《给安娜•阿赫玛托娃》是为了纪念“俄罗斯诗歌的月亮” 阿赫玛托娃诞辰130周年而精心选择的。两百余个声音汇成了当晚最响亮的高潮,但愿天堂里的老灵魂可以听到。

“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既已相会,再见总是不忍说出口的,玺儿和金鹏两位歌者在全场读诗后献上了一曲《别》,用旋律代替话别,为2019春天读诗之夜画上了一个温柔的句号。

莫道此去经年,春天读诗,我们2020年再会!

全场合影

责编 | 徐鹏远

■  凤 凰 网 文 化  ■

时 代 文 化 观 察 者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