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自卫队渡海进攻能力评估(上)

“必须”有能力渡海进攻

当前自卫队应着力打造的是渡海进攻能力,其次是抢滩登陆能力。即使从国土防御的角度而言,渡海进攻能力也十分关键。日本拥有众多远离本土的岛屿,仅凭战术层面的海上机动部队是无法有效保护的,地处西南防线前沿的先岛群岛距离本土主要港湾1000多公里,漫长的补给线使得光凭登陆部队难以遂行夺岛作战。

如果从维和等海外用兵的角度考虑,渡海进攻能力同样不可或缺。近年来,自卫队的海外派遣规模逐年递增,执行任务的内涵从后勤补给升级为作战行动,自卫队的足迹也已踏遍各大洲。从发展趋势看,今后自卫队在大洋彼岸大规模实施军事行动将常态化,为此势必要有强大的渡海进攻能力作支撑。目前,日本国家利益的触角已拓展至全球范围,但对国家利益的威胁也日益来自全球各地。为有效抵御安全威胁,自卫队陆海空军事力量也应延伸至大洋彼岸,保护国家利益。

当然,要顺利遂行渡海进攻作战,仅仅组建水陆机动团、采购两栖战斗车是远远不够的。防卫省正在佐世保基地编制训练了3000人的水陆机动团,兵力相当于3个营,目前该团已采购美军的AAV7型水陆两栖战斗车,防卫省还在研究两栖战斗车与“鱼鹰”倾转旋翼直升机联合作战的可行性。先期采购的AAV7型水陆两栖战斗车是旧款,不过作为登陆战使用的装甲输送车,这是唯一的选择,可以进行弥补的是,“鱼鹰”直升机不仅搭载兵员多,并且由于是最新装备,使用起来非常便利。不过归根到底,水陆机动团只是为遂行登陆作战任务而组建的,即使该团齐装满员,也无法在先岛群岛实施夺岛作战,因为作为登陆战前提——自卫队的渡海进攻能力依然不足。

即使水陆机动团加上整个海上自卫队的力量,渡海进攻战仍难以奏效,其原因有二。一方面,自卫队海上运输能力不足。当前海自的登陆舰、运输舰还不足以支撑大规模登陆作战。海自大隅级登陆舰共有3艘,每艘可运载330名官兵,即使将大隅级全部投入战场,也仅能满足约1000人的投送需求,而这只是1个营的规模。另一方面,即使将水陆机动团的1个营投送至登陆地域,这支营级规模的分队也难以遂行作战,因为实施抢滩登陆战须有配套的支援部队和补给物资作保障,而从海自捉襟见肘的兵力装备投送能力不难看出,海自并不具备这样大规模运输能力。

null

遂行渡海进攻战的条件

夺取制海、制空权是遂行渡海进攻战的基本前提。无论是为确保运输舰队从出发港安全开进至登陆地点,还是到达目标海域后进行登陆准备,若不掌握制海、制空权,一切都无从谈起,敌海空军将会轻易扼杀自卫队的登陆企图。

其次,需要具备大规模的运输能力。运输舰船在渡海进攻战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要投送登陆部队,而且须承担参加登陆战斗的各类工程、后勤保障部队以及大量补给品的运输任务。值得注意的是,运输部队不单单是指首批登陆舰、运输舰等舰船,还包括投送后续部队和补给品的后续运输梯队。

第三,水面舰艇部队要提供有力的保障。无论是舰队开进过程中的护航,还是支援登陆部队的火力保障,都需要水面舰艇部队来完成。即使制海、制空权在握,为免遭敌潜艇或空中打击,渡海进攻部队必须承担起对登陆部队和后续部队的护航任务,还须保障登陆作业各种工程、后勤保障部队。

第四,登陆部队构成中须包含支援部队。如前所述,第一梯队抢滩登陆后,物资装备卸载、补给、战场救护等任务,须由专门的支援部队承担。如失去上述保障,登陆部队将无法巩固滩头阵地,更谈不上顺利向内陆推进了。

第五,设置全权指挥参战陆海部队的战地联合司令部。海上作战行动是一个系统工程,如果仅设置水陆机动团指挥部,则作战无法实施,同时也不能将指挥权交给后方司令部。战地联合司令部的设置须在行动初期就纳入作战计划,并赋予其战地指挥权。

在上述遂行渡海进攻作战的条件中,自卫队已具备或大致具备其中多个条件,比如为夺取制海、制空权打造的海空战力,比如水面舰艇部队的护航力量和扫雷能力(稍显不足但容易解决)等,但也存在很多缺陷和困难,一是未设置战地联合司令部,二是未组建登陆战支援部队,三是海上运输能力不足,而这些能力的缺失很可能是致命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