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下一个现代?

1-4月,东风日产实现销量339,030台,同比增长1.4%,轿车、SUV都实现了同比增长,看起来似乎是跑赢大市,稳健向上。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们来看看日产在中国市场的增长到底是怎么实现的。

轿车市场,以优惠换销量

轿车市场销量榜,日产轩逸常年位列前三,时不时也会把朗逸拉下马冲到单月冠军。不过这种成绩是以大幅优惠+两代同堂的手段实现的,实际上是两款车型加到一起的销量。而同级别绝大多数其它车型,例如卡罗拉、思域、英朗等,基本都是单代车型。

null

优惠方面,新、老轩逸的优惠幅度普遍在2.5万以上,部分地区甚至能超过3万。而同为日系阵营,卡罗拉接近换代末期,终端优惠才给到1.2万左右,本田思域尽管遭遇了机油门事件,现在的优惠也基本不超过5千。

再把视线扩大到整个合资紧凑车市场:

null

新、老轩逸的总销量强压卡罗拉和思域,但它却很难称为卡罗拉、思域的对手,因为轩逸的销量是在近3万的优惠下实现的,主销区间集中在10.5-11.5万之间,经典轩逸的成交价更是集中在10万元以下,而卡罗拉和思域在13万以上市场也有很强的影响力。

null

实际上,轩逸的整体势力范围和现代领动比较接近,不同的是,轩逸现在依靠大幅优惠还能换来可观的销量,但领动已经不行了。

至于中型车市场,天籁是日系三强中最后一个换代的,比雅阁晚了半年,比凯美瑞晚了一年,但天籁却在上市后不久,就给出了1.5万元的优惠,而且是2.0L和2.0T全系优惠1.5万元。同为日系阵营的凯美瑞上市一年后依然没有优惠,雅阁则只在1.5T版本提供1.5万优惠,混动版基本原价出售。

null

也就是说,新天籁是日系三强旗舰车中上市最晚的,却是优惠力度最大的,即便如此,在今年前四个月也只换来了不到2.4万台销量,完全被雅阁(7.4万)凯美瑞(5.5万)甩开。

而在SUV市场,日产的高销量除了基于超出市场主流的优惠幅度外,还配合了另一种玩法——错位竞争。

SUV以大欺小,避开竞品锋芒

在SUV市场,日产也有销量非常靠前的车型——逍客和奇骏,但这两款车的定位却很模糊,很难说清它们真正的竞品是谁。

先看小型SUV:

null

劲客的尺寸和本田XR-V、现代ix25属于一个级别,但其主销价格局限在11.5万元左右,比XR-V 13.2-14.7万的主销区间差了一个级别,更便宜的劲客,销量却不到XR-V的三分之一。反而是和现代ix25相比,销量稍好一些,但主销区间却没有ix25高。

null

在价格上真正和XR-V形成竞争关系的,是日产更大一级的逍客,这款车三围比其它小型SUV大一圈,2.0L的主销发动机也高于XR-V的1.5L+1.8L,可以说完全是以更大的尺寸、更高的配置水平来压XR-V,最终的主销区间也只跟XR-V打个平手,销量却依然没能干过本田。

null

更高一级的奇骏,状况同样如此,它的三围比本田紧凑SUV CR-V大了半个级别,主销区间则基本相当,最终在销量上终于有了一定的优势。而和现代ix35对比会发现,逍客的整体竞争力其实和现代ix35差不多,它们两个才是尺寸相当、价格接近的对手。

null

也就是说,不管在轿车还是SUV市场,日产都是以大幅优惠、以大欺小的方式取得的成绩,和本田相比的话,基本没有能力形成正面对抗。

一款车的市场竞争力,要综合销量和终端价格一起才能体现,从这个角度来说,日产和丰田、本田相距甚远,反而跟被划到第三阵营的现代更为接近。

日产为何卖不上价格?

论规模、论历史,日产并不比同样来自日本的丰田、本田差,为什么它的车型在国内卖不上价格呢?其实根源还是产品力。

提到丰田,我们会想到可靠、省油、保值;提到本田,除了保值与省油外,还能想到动力、操控;而提到日产,除了是一个日系品牌之外,最常被提起的就只有大沙发的舒适性了。

外观造型、内饰做工、操控质感,日产都没有亮眼的表现,市场上动辄两三万的终端优惠,也逐渐拉低了整个日产品牌在消费者眼中的高度。

null

丰田在国内有品牌力、影响力很强的豪华品牌雷克萨斯,还有霸道、陆巡、阿尔法这些在各个小众市场上难以取代的神车,潜移默化间都拔高了丰田车系的整体形象。

本田在国内有各种技术神话的流传,培养了一批忠实的拥趸粉丝,让这个主流品牌也有了超出本身定位的加价光环,思域、CR-V、冠道等车型都出现过加价。此外独树一帜的混动技术,完全不逊于丰田,也让本田系列的所有车型都间接获益。

至于日产,除了优惠大、销量高之外,还有多年未曾换代、与主流市场差距太远的GT-R之外,没有任何经典车型能够拔高日产的整体形象。当然,这不代表日产不曾努力过,只是全都失败了。

先是SUV市场,早在2011年推出了一款定价直逼50万的SUV——楼兰,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款车最开始是对标当时国内一车难求的加价神车——奥迪Q5,后来的结局有多惨就不用说了,天涯君迄今在路上都没见过这款指导价48.8万的楼兰。

null

到了2015年,清醒后的日产大幅调低楼兰的定位,新楼兰指导价下调到23.88-37.98万,也是我们在路上偶尔能看到的一款楼兰。不过它的销量依然遭遇惨败,目前的月销量徘徊在2-3千台。

旗舰级轿车市场上,2016年推出了定位高于天籁的西玛,打出了高档轿跑的口号,百公里加速却直逼10秒,非常尴尬,23.48万-26.78万的定价也丝毫没有竞争力,后来在市场上也沦落到每个月销售个位数的下场。

null

而日产最近一次有可能提升品牌高度,打响技术日产的,是配备可变压缩比2.0T发动机的新天籁,技术堪称黑科技。可惜的是,在经过数月的营销造势之后,2.0T版本几个月都缺席市场,并传出了2.0T发动机因质量问题无法按时交付的负面消息,严重挫败了这款发动机和新天籁的形象,原本应该成为新天籁最佳卖点的,却最终成了槽点。

结果我们也知道了,新天籁上市不久价格就绷不住了,终端优惠全系给出了1.5万以上,销量却依然被雅阁、凯美瑞甩出一大截。

天籁的挫败,代表日产拔升品牌高度的行动,彻底失败了

总 结

一个品牌的衰落,并不会直接反映在市场上,但产品力的整体落后,最终会在销量和价格竞争力上体现出来。日产整体落后丰田、本田的价格竞争力,在上面已经分析过了,至于销量,我们看一下最近几年几个品牌的趋势:

null

2015-2017年,日产的销量虽然一直落后丰田、本田,但基本还一直保持在一个级别,但从2018年开始,日产相比丰田的差距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扩大。到了今年前四个月,日产的销量规模已经出现了被丰田、本田甩开的趋势。

相比现代,日产的销量依然有明显优势,但它在终端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已经降低到接近现代、起亚的水平。而当优惠也拦不住销量下滑的话,那么日产品牌的整体衰落,可能就会像韩国车2017年以来的态势一样,迅速跌出合资品牌的第二阵营。

到那个时候,日产,就是下一个现代。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