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讨论下沉市场,实际在讨论什么?

下沉市场,这是现在的互联网人最喜欢说的一个词。

前几天刷朋友圈,笔者偶然间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原本不太会用智能手机的亲人们,开始在朋友圈转发某个网赚类APP的裂变海报,海报内容也非常直白的“体现”二字。

这款app的知名度非常低,就算说出来恐怕也鲜有知道的人。笔者对它的了解也只限于偶尔能在谷歌广告中见到推广,在网上搜索也没什么有价值的信息。

可是就这样的一款APP,愣是绕过我这个互联网从业者,渗透到远在老家的亲人们。

一开始我还感慨裂变的威力,可回头仔细一想,这件事没那么简单,

就在我们身后的这一大片下沉市场,不是我们这些坐在一线办公室里能想明白的事。

null

中国的互联网人不懂三四线城市的生活,不懂小镇青年,更不懂下沉市场究竟有多大。

我说这话肯定有人反驳我,说不是有趣头条和拼多多吗?

不错,这两家确实是做下沉市场的先驱。

“让阅读更具价值”就凭这一句话,趣头条从成立到上市,这家企业仅用两年零三个月,创下当时中国互联网企业成功上市的最快纪录。

拼多多则仰仗拼团砍价,愣是从越发高冷的电商切出一块大蛋糕。

据QuestMobile最新发布的"下沉市场报告"显示,截止到2019年3月底,互联网三线及以下城市的用户规模达6.18亿,而在电商行业中,拼多多凭借5880万的月活用户稳居第一位。

为什么趣头条和拼多多还能迅速崛起?对此只能通过下沉市场的红利来解释,并不是这两家的产品有多么出色,而是他们两家瞄准了一个很好的市场。

在这片下沉市场里,可能挣的钱不多,但能收割大量流量和用户。

这片市场的用户,他们年龄在18岁以下、46岁以上,白天刷手机的很多,终端价格普遍低于2000元。他们有时间,有精力去使用一些能够满足他们需求的产品。

null

6亿多的下沉市场用户,满足他们被忽视的需求。这听起来似乎很伟大,但本质还是看中流量价值带来的商业利益,去薅尚未被薅过的羊毛。

做下沉市场的公司给这些用户现金,这些用户给他们流量。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然而事实上,这些下沉市场的用户,他们的隐藏需求真的被满足了吗?他们真的希望看看新闻就能赚钱吗?不见得吧?

按照满足需求的稀缺性程度,可以把互联网产品分成两类。

一类是在当期目标市场上,产品或服务的稀缺性强。

一类是在当期市场,产品或服务不具备明显稀缺性。

对第一种,市场需求的巨大动力能够推动企业在极低成本下实现高速成长。

第二种则因为市场的需求作为动力源被稀释和分散,这个时候企业需要发展,必须主动增加动力,拉动对你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需求。

很明显,趣头条属于后者,而拼多多则更偏向于前者。这样的打法也确实收获了流量,那么在成功以后他们是否又选择继续下沉?真正去了解小镇人的需求?很遗憾,并没有。

null

中国互联网自打诞生的那一刻,就自带一些孤傲的气质。

1994年,中国获准入网,两年之后,中国第一家叫做“威盖特”的“网吧”在上海出现,只不过在当时被叫做“电脑室”。

据坊间传闻,当时电脑室一个小时的上网费用高达40元。而当时全国的平均工资只有500元左右,网吧绝对算得上是奢侈消费场所。

只不过,互联网的下沉速度要比人们想象的快。

1999年,腾讯的OICQ服务上线。社交需求是中国互联网爆发的第一个需求,正当马化腾在线网聊的时候,腾讯也迅速突破1000万用户,属于中国的互联网时代开始生根发芽。

但在20年前,一台PC机的售价往往要在上万元起,并非属于大众消费品。

因此,中国互联网也拉开了第一次市场下沉,只不过选择下沉的“产品”则是网吧。

在“要想富,开网吧”口号的号召下,网吧在2000年开始在全国各地开花。网吧作为早期互联网下沉的最佳场所,就是靠着小镇中的网吧圈起了第一波“网民”。

当年还没有流量入口的概念,最起码公司明白网吧是用户最集中的地方,也是最容易获客的地方。花里胡哨的宣传海报反而成为网吧的一大特色。

null

互联网的这一次下沉,用户的需求点都出奇的一致,这没什么可说的。可我们仔细回想当年的生活,却可以让我们更好的理解下沉市场的用户人群。

当我们还原当时人们的生活,我们会发现当时的网民有这么几个特点。

首先,是熟人社会属性。

网吧本身就是一个线下场景。去网吧的人通常也是三五成群,多是朋友熟人。有什么消息也是从这些朋友口中得知。

试想,你第一次去网吧后,你的朋友给你安利了什么游戏?

事实上,下沉市场的熟人社会属性要比一二线城市明显得多,随处都可以见到亲戚里道你来我往,左邻右里其乐融融;而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很多人可能连对门住的是谁都不知道。

这样的社交网络,直到去年才被重视起来。

其次,是价格敏感属性。

当年的网民收入水平普遍不高,全国就算有所差异变化也不大。

但今天就不一样了,一线城市与三四线的贫富差距明显。

据官方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有80%的人口每个月的可支配收入不足3000元,而最低收入的20%人群每个月可支配收入只有500元。更不用说“全国还有10亿人没坐过飞机,5亿人没用上马桶”。

当年的网民也是这样,可选择性特别少。除了少数的土豪以外,大家都是价格敏感型的用户。这也从而发展出一整套的互联网“免费策略”的玩法。

最后,是闲暇娱乐属性。

null

当年的生活节奏没有现在快,没有现在焦虑。

根据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联合推出的《中国职场人平衡指数调研报告》,31~40小时是三线以下城市居民一周工作时间占比最高的时间长度(占比35%),低于一线城市(56%)和二线城市(47%);

在工作时间大于41小时的区间,三线以下城市同样低于一二线城市;相反,三线以下城市居民工作时间在21~30小时的占比,高于一二线城市。

有闲,是最大的特点。也正是这一点,使得网吧行业异常火爆。

实际上我们现在所说的下沉市场是什么?还是当年互联网刚刚兴起时的所包含的用户特点。

中国互联网发展20年,实际上用户的需求与特点并没有改变多少。

所改变的是这一整代互联网人的生活。

当讨论下沉市场时,讨论的是什么?是我们已经逝去的生活!那个已不复存在的年代。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