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40%小学生近视 67%初中生近视

6月6日,“全国爱眼日”即将到来。据统计,江西省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达到40%,初中生近视眼发病率超过67%,高中生在85%以上。而且,近视高发期的年龄也逐渐提前。事实上,近视绝非多戴一副眼镜这么简单,近视的发生与危害是不可逆的。江西采取哪些举措防控近视?如何更好呵护青少年“心灵的窗户”?

null

现状

南昌市四成以上中小学生患近视

当前,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有6亿近视患者,其中,高中生和大学生七成近视,青少年近视率世界第一。

随着目前电子产品的普及,孩子高负荷使用电子产品,再加上近距离看书和长时间写作业,眼睛负担十分沉重。有眼科医生表示,大部分孩子都存在用眼负担过重的问题,青少年近视防控已刻不容缓。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南昌市有40%以上的中小学生均患有近视,而且在暑假期间近视度数出现大幅增长的比例高达30%。有眼科专家指出,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政策干预,预计到2020年,江西5岁以上人口的近视发病率将超过50%,达到3000万。

政策

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纳入政绩考核

“小眼镜”增多,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必须高度重视,不能任其发展。事实上,去年8月,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8部门联合印发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提出到2030年我国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的目标。在今年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也聚焦“小眼镜”话题,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建议。

去年12月,江西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八部门下发了关于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的通知,首次明确,江西将把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绩考核体系。

根据通知精神,从今年起,江西省将每年开展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评议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对未实现年度学生近视防控工作目标或排在后位的市、县(区)进行通报;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三年下降的市、县(区)政府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

针对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江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叶仁荪表示,将签订责任书、制定办法措施,并同步开展托幼机构、校外培训机构、学校采光照明“双随机”抽检工作和儿童青少年视力调查,呵护孩子们“心灵的窗户”。

举措

江西不少学校多种方式给眼睛“减负”

防治近视,重点在预防。许多中小学已经日常开展“三操一间”(上、下午眼保健操,室内外广播操,大课间)活动。南昌市第十九中学副校长杨复元向记者表示,为缓解学生眼部疲劳,预防近视,中小学生自身要注意用眼卫生,加强锻炼、增加营养,学校也应采取各种措施减少学生用眼。

在江西师大附属湾里实验小学日常教学中,教师们都会尽量限制课堂播放PPT课件的频率和时长,为孩子们的眼睛“减负”。此外,还会关注教室采光、通风、桌面照度及黑板照度等情况,给学生提供更健康、舒适的用眼环境。

江西不少学校已经开始采取不同举措保护学生视力,如严禁学生将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要进行统一保管。学校教育本着按需的原则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定期开展视力监测。接收医疗卫生机构转来的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确保一人一档,并随学籍变化实时转移。在卫生健康部门指导下,严格落实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每学期2次视力监测制度,对视力异常的学生为其开具个人运动处方和保健处方,把视力监测和筛查结果记入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加强视力健康管理,将近视防控知识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

治理

近视矫正市场秩序亟须规范

一些近视矫正机构利用家长的焦虑心理,对近视矫正漫天要价,或对治疗效果夸大其词,如“每天10分钟,10天轻松提升视力”“甩掉眼镜”等,还有一些近视矫正治疗机构声称有钱即可加盟,培训几天就能上岗,打着“治近视”的幌子,实则紧盯家长腰包。家长不仅花费了大量金钱,有的治疗甚至还耽误了预防时机,影响到孩子的眼睛健康,近视矫正市场秩序亟须规范。

对此,有政协委员建议,面对近视矫正机构鱼龙混杂的乱象,应建章立制、建立行业标准。尽快填补目前近视矫正康复机构的监管盲区,加强市场准入和动态监管。既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也是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此外,研究建立与眼镜相关的认证制度,严格眼视光产品检测机构资质认定;严格相关领域知识产权保护。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