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人物】民国乡贤李普生

提示:请点上方 民国乡贤李普生 文/李 晃      余幼时行走中黄信乡间,常听周边老人遥曰:“此子

民国乡贤李普生

文/李 晃

     余幼时行走中黄信乡间,常听周边老人遥曰:“此子乃李普生后代也!”对公满怀崇敬之意。稍长,偶尔听族中老者及父兄聊及曾祖父普生公民国往事,道公本忠孝,倡仁义,救贫济世,闾里共扬,不禁感慨万千。爰特书之,以传后世不忘祖上行谊云。

     曾祖父普生公,讳清修,号族丞,清末新化理学名儒李荫垣夫子之长嗣也。兄弟二人,李普生居长,黄埔儒将李佑民乃次。公生于清光绪十七年辛卯(1891)六月初七日午时,卒于一九五一年(1951)三月十一日申时,享寿六十岁,乃宝庆府新化县永固团高凤村(今属隆回县高平镇中黄信村)人。公自幼聪颖,书法以小楷称道,先后就读于自家私塾青云书室、永固高等小学堂(隆回三中前身)、宝庆府五属联合中学。公一生家道贫寒,以其世居眉山垌上,勤劳俭朴,自号“眉山野樵”。

     民国十六年(1927),公响应民族革命运动,偕晏福生、罗鸣哉等发动群众,成立农民协会。当时新化县农民协会提出“改良农村组织,增进农民生活”、“提高革命民权,建设廉洁政府”、“打倒重利盘剥,铲除土豪劣绅”、“一切权力归农会”、“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等口号;将团防局改组为农民自卫军,倡导农民起义;由特别法庭做出裁决,处决相关豪绅,没收“五逆”财产,逮捕破坏农民运动的赌棍,组织农民进行游行示威,限制地租及高利盘剥。公积极参加,并一一落实。然而,随着长沙“马日事变”形势急剧逆转,力薄乏援,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随大革命之衰而落,然与后期之革命影响亦匪浅焉。

     民国二十年(1931)六月二十四日,白天晴朗酷热,夜半沛然下雨。天将亮时,洪水滥无涯际,车家桥及塘边两处大桥并山口里之大路均被倾摧。当日之猛水巨祸,高平峪千古未有,全镇上下,沿石马江,田、屋、路桥及生命财产,冲毁、淹没、丧亡者不可胜数。由清康熙三年(1663)的翰林学士车万育兄弟四人首修的车家桥,路为通衢,民生之所系也,不能长久耽搁。时公以新化县党部执委坐局永固镇,襄助区政,遂与当地乡贤陈公任庵、彭公孝金等于秋后集捐,兴工两载,克图恢复。山口里大路,继车家桥复修完成后也予修复。

     民国三十年(1941),日倭犯境,家乡沦陷。一寸山河一寸血,公毅然而起,组织地方爱国人士,团结在“湖南人民抗日后援会新化分会”的旗帜下,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誓死不做亡国奴”为口号,唤醒乡党黎民,团结一致抗日。公等利用党报《新化日报》《新化民报》刊登抗日文章,宣传爱国主张,贯彻持久战思想;联合城区学校,举行纪念“九.一八”盛大游行;设立伤病换药处,创办难民收容所和难民学校;成立战时服务团,编撰《战时文选》作为各中学国文补充教材,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邀请社会名流宣传国际形势,日寇侵华简史和抗战建国纲领,激发人民爱国热忱;分赴城乡发起劳军公演,募捐所得,皆汇寄前线,慰劳抗日将士,杯水车薪,然其爱国壮举,令世人钦佩尔。

     此之前后,部分横行逆施之徒抓丁勒索,军风败坏,奸淫掳掠,民不聊生,举国皆然。公挺身愤出,或亲报长官,或文呈上级,敢与横行逆生者搏击,虽则殃及自身,竟无惧惮。公天生朱砂眼,蓄黑胡须,赤脚见官入讼乃寻常事,新化之衙门上官鲜有不悉忠心赤胆的“朱砂眼”、“黑胡子”者。公常为他人诉讼,不计自损,从不受人酬谢,偶有相酬者,必厉色拒辞。其一生为不平之举旨,知者莫不口碑载道。

斯时,镇上有一大地主,仗着儿子为军营高官,鱼肉乡里,欺压百姓。对其行径,乡人敢怒不敢言。公只身前往,径闯数名家丁荷枪实弹看护的府邸,毫无惧色。众人无不为其捏一把汗。公当堂以国法怒喝,佐以家规训斥,促其向善。其虽为县议员,然惮公威严,棒喝之下,幡然醒悟。观其后来发善心修路架桥,未尝不与公上门训诫有关。

     公历任新化县抗日后援会、新化县勒戒所、新化县党部执委(常委)及御史总祠保管等职,既不屑逢迎,亦不私结党羽,然爱民如子,无微不至;一身清廉,账务廉明,家道依然如故,此乃洁身自怡也。公平生不恋膏绸,忌奢侈,衣粗裳,吃谷粑,惯薯蔬,着草履,冠斗笠,俭朴之风,童叟皆知。纵或有讥笑者,笑而答曰:“此祖风也”。公素孝道,高祖父荫垣夫子寿越耄年,举动失知,雇有家人伺候。倘若公在家,必自奉茶汤;晚送寝,早问安;值寝疾,夜不解带者数月。其孝也者,世之罕见。

     公德配袁太君闺字福连,峨眉寨背后清末武秀才华翰公之女,自幼恪遵姆教,堪夸巾帼英豪。公因常年公务外游,孺人内外兼顾,有条不紊。虽生齿浩繁,襁褓羁身,枕戈待旦。囊托屡空,终无怨言,抚儿孙而自乐。和丸教子,妯娌无猜。更以温良待人,舌解纠纷,人皆称颂贤母。

     公膝下五男一女,长子国甫公,官至少校营长;次子燧甫公,在家务农,赡养父母,然其吹拉弹唱,无一不精,乃高平峪远近闻名之民间艺术家;三子财甫公,毕业于中央军校军官班,抗日八年,勇猛杀敌,先后参加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台儿庄歼灭战,负伤两次,因功擢升中校副团;四子炤甫公,亦服役军营;季子煌甫公,英气逼人,正义凛然,颇有公之风范,其壮举县志有载,后入三青团,升少校营长,卸甲之后,执教于隆回县教师进修学校多年;女荣夫。各家子孙繁衍,承先人舌耕者代有其人,亦续三叔历任侯田中学、马落中学校长、高平镇中学副校长。玉鹏兄亦执教鞭,诲人不倦,顺鹏兄任某国企会计,晶兄荣任中校副团,艳鹏、志鹏、亮、志明、成、平、隆阳、志刚、郴鹏等兄弟或商海畅游,或驰骋职场,皆有所成,卓鹏弟自湖南大学毕业后供职于央企,唯余愚钝,仗笔文坛,吟啸诗林,怡然自乐。曾孙辈出,虽不云为玉笋名班,亦可称绳武之辈,斯先人积善余德也。

     公一九五一年惨遭损折,曾祖母抑郁成疾,继于一九五七年寿终。家道中落数十载,世人皆扼腕痛惜。可喜者,公磊落声称,播扬闾里,斯为九泉甚幸!余等后人,自当谨记祖上遗训,克勤克俭,徐图崛起,重振家声!

作者简介: 

李晃,70后,湖南隆回人。作品见诸《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诗刊》等报刊,有诗被中央电视台选播。被誉为“诗侠”。2010年与徐敬亚、王小妮等入选“深圳30年30名诗人”,2017年与北岛、翟永明等入选《诗人文摘》“最受读者欢迎诗人”。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湖南新乡土诗协会副主席。著有《李晃诗选》《李晃抒情诗选》《李晃短诗选》(英汉对照)等多部。主编出版《湖南青年诗选》《深圳青年诗选》等四部。现居深圳。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