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如何让年轻公务员在乡村施展才华?

碧翰烽/文 近来,身边有不少年轻大学生纷纷报考乡镇公务员。在乡镇机关,越来越多的年轻面孔,让基层充满

碧翰烽/文

近来,身边有不少年轻大学生纷纷报考乡镇公务员。在乡镇机关,越来越多的年轻面孔,让基层充满了一定活力,特别是90后一代突然增加了不少。

尽管有一些牢骚或困惑,有一些年轻人耐不住寂寞或清贫,但还是让一些热血青年来到基层,希望能够施展自己的才华,不只是给自己博一个身份,也希望干好一份事业。

不少名人出自基层!

讲大道理可能没多大意思,但关于这样的名人,历史上不胜枚举。一代廉吏于成龙,就是从罗城知县干起的。这片土地人烟稀少,土地贫瘠,盗匪猖獗。变法名相王安石,也曾任过知县。

即便放在现代,有不少领导、学者、专家,都有过基层工作的经历。

不懂基层很尴尬!

别看有的领导职位高,但如果不懂基层,说起话来就可能出洋相、闹笑话。有位省直部门的同志曾讲,有的领导讲话水平,实在不敢恭维,别说什么脱稿讲话,就是照着稿子念,也念得不通畅。

而有些机关面向基层的文件、规定、做法,也常常陷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泥淖,就是因为缺乏对基层特点的了解,完全照着机关的程序与套路进行设计,导致基层水土不服。

比如在机关,笔杆子相对是较多的,所以写起材料不算什么大事。可是到了基层,更多的是干事的,写材料就成了大难事。可有的机关偏偏要基层写材料、整资料,这不是瞎折腾吗?

基层是人生历练的富矿!

可以说,在基层工作,是人生难得的机遇。尤其是今天年轻的大学生,基层可能只是你们的过渡站,一般不可能像过去的基层公务员那样,未来一直会留在基层,大部分人至少可以回到县城。

不管时间多长,基层这个难得的富矿,可得好好抓住。

第一,基层是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最佳平台。社会是个大学校,比你读书的学校要丰富得多、精彩得多、复杂得多。

如果离开基层到得上一层,就可能远离了社会。虽然能够接触社会,却不一定真实,因为你可能被隔离,不能直接接触;虽然能够了解社会,却不一定全面,因为你再也没有整天泡在社会的时间;虽然能够服务社会,却不一定常态,因为你可能没有多少精力与社会再打交道。

第二,基层是一个培养实战能力的最佳平台。从当公务员来说,基层的特点就是实战,就是与群众打交道,如何服务群众、治理社会。而在机关,主要体现的还是文字、协调、综合、领导、指导方面,即便是业务、执法层面,除非是一线干部,才有可能接触基层。

有的人可能能说会道,口若悬河,但要处理具体事情、解决具体问题,却不一定有什么好的办法。尤其有的和群众打交道,容易陷入经验主义、本本主义、官僚主义,导致发生不稳定事件或舆情事件。

第三,基层是一个学会上下融通的最佳平台。在基层,一方面连着老百姓,要学会做群众工作;另一方面连着上级领导,要认真贯彻上级意见。如何实现上下的一致,确保政策落到实处,对于基层来说,还是有一定学问的。

如何历练才不致于荒废?

今天的年轻人,虽然到了基层,却不一定能够好好历练,不一定能够有多大的成长。就我来看,不让基层经历荒废,至少有以下几点值得考虑:

一是要走出机关,扎扎实实进村入户。自己所联系的村,一定要走完全部的农户;自己没有联系的村,也要全部走到。这种走访,什么人都要接触,可以让你看到很多书上看不到的世界。就当是一次旅行,也没有关系。

二要摆脱形式主义的资料痕迹,沉下去做一次深度调研。现在有些调研是走过场、搞形式,做给领导看的。那么对于基层的年轻人来说,是有机会做好调研的。这种调研可以结合自己的工作,或者是自己的兴趣,不妨多去走走干部、群众、单位,你会有很大的收获,这比看材料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三要摆脱文牍主义,积极参与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对于基层来说,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是一件常事,不妨积极参与其中。不仅能够提高政策法律水平,还能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还有一些脱贫攻坚、环境治理等具体工作,不要纠结于形式主义,不妨多到现场去解决问题。

给年轻公务员一个施展的舞台!

对于基层的年轻公务员来说,面临着诸多焦虑,比如晋升难、涨薪难、减负难,责权利不对等。这些问题太过现实,的确难以解决。

但我以为,如何给基层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让年轻公务员可以大展才华,却是能够做到的。

一是下大力气减掉那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年轻公务员可以下沉到一线、到群众,不要让年轻公务员天天泡在文山会海、迎检资料等方面。

二是多一些宽容,多一些放权,多一些鼓励。让年轻公务员可以放心、大胆地工作,不用过度拘束。比如鼓励敢闯敢试,容错试错,不要动不动就问责。

三是多给年轻人压一些工作担子,不要刻意去制造一些工作资历。比如对于年轻公务员不要调动过于频繁,这样只是增加了经历,并不一定增加能力,因为时间短促,是做不了任何事情的。多个岗位的历练,完全可以通过分工方面来实现,不一定要频繁换个什么职位,除非是提拔。

四是对于年轻人的提拔重用,要形成常态化。不要刻意追求结构性,而要注重长远性、常态化培养。如果需要破格的话,应在所有年轻干部中进行挑选,并且以工作业绩作为主要衡量的标准,这个格才能破。而且我觉得对有能力有业绩的年轻干部,其实也不是什么破格,就是正常的提拔重用。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