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原创话剧《陶行知在重庆》成功试演 再现陶行知教育救国的感人故事

5月31日,大型原创话剧《陶行知在重庆》新闻发布会在重庆市育才中学校举行。该剧由重庆市委宣传部和九龙坡区委宣传部指导,重庆市育才中学校和重庆大学党委宣传部联合出品,重庆市话剧院友情支持,历时两年精心制作而成。

null

▲主创人员

null

▲试演剧照

null

▲试演剧照

《陶行知在重庆》讲述了陶行知在1939年至1946年期间,在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帮助和指导下,在重庆创办主要招收难童的育才学校,为新中国建国培养栋梁之才;并为维持学校四处奔波,不畏权势,“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以“爱满天下”的情怀推行教育救国的故事。当天晚上19时30分,该剧在重庆市话剧院抗建堂首次试演。

再现教育家教育救国情怀

“陶行知老校长大爱、奉献、求真、创造的精神,是当代社会所倡导和需求的精神,也是一代代育才人赖以传承的宝贵财富。我们希望通过话剧的形式,再现陶老校长的伟大情怀,进一步传播和发扬他的精神。”发布会上,该剧出品人、重庆市育才中学校校长张和松道出了学校对该剧尤为重视的原因。2019年是陶行知创办育才学校80周年,学校也想以这种特别的方式致敬陶老校长。

育才中学历史老师、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周睿是《陶行知在重庆》的第一编剧、执行制作人。她介绍,剧本于2017年8月便已形成雏形,后来得到张和松校长和学校的大力支持。其间,张和松校长把他自己收藏的两本书籍,陶行知先生创作的教育小说《古庙敲钟录》和一套《陶行知全集》拿给周睿研读,希望她能够好好打磨剧本,将其搬上话剧舞台。

null

▲试演剧照

null

▲试演剧照

剧本反复打磨 改稿30次

周睿介绍,为了兼顾历史真实和话剧形式,剧本在排练前修改了15次,多次邀请重庆市剧协的专家进行研讨。排练的过程中,根据舞台现场、导演、演员等的反馈,又与沙坪坝区文化馆的第二编剧李月共同打磨了15次。

剧本修改和排练过程中获得了重庆市剧协秘书长徐冀、夏祖生老师、黄波老师、丁松老师、刘健老师、李伦基老师、邓齐平老师等诸多戏剧专家的热心帮助。

null

▲试演剧照

null

▲试演剧照

null

▲引起共鸣

前来观看话剧的专家纷纷表示话剧用灵动的方式,真实演绎了陶行知在重庆的重要活动,通过戏剧艺术的方式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向更多人传播,是一部很有意义、令人期待的话剧。

专业与业余互动 多种舞台手段协调兼顾

成功的背后是辛苦的付出。在排练之前,剧组特地前往合川、北碚、红岩村,重走陶行知办校之路,参观陶行知纪念馆,全面深入了解陶行知。

而由于演员年龄、专业跨度大,最小的是13岁初中生,最大的是60岁的专业演员,重庆市话剧院青年导演谢莹和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表演系主任黄晟两位导演采取多种舞台手段来协调兼顾。比如最开始的戏中戏,让初中生多做动作,喊口号;而生活戏就让孩子们自然点。两种戏形成反差,反而更加流畅。还有帮助大学生消化他们的人物,采用游戏的方式让他们融入剧中,专业演员也会就大学生的表演方式演戏。

排练过程中,为了照顾育才中学学生和重庆大学师生的学习时间,剧组都是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排练。重庆大学的师生每天从沙坪坝赶到育才中学参加排练,排练至夜里11点。

在众人努力下,首次试演获得成功。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王渝凤/文 毕克勤 通讯员 周邦静 /图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