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能否喝粥

要点聚焦   

    等量的粮食做成饭或是熬成粥, 后者对餐后血糖的影响要比前者大得多,因此,粥对糖尿病患者还是不喝为宜。

null

   许多人平常都有喝粥的习惯,尤其是早餐更离不开粥。这对普通人来讲也许不算什么,但对糖尿病患者就不太适合了,这是因为与吃米饭或馒头相比,喝粥可以显著升高餐后血糖。

   这是由于粥含水分多,而且经过长时间的熬制,米粒中长链的淀粉分解为短链的糊精,后者比淀粉更容易被消化分解,变成葡萄糖被人体很快吸收,从而迅速升高餐后血糖。一般说来,粥熬的时间越长、越黏稠,人体吸收越快,升高餐后血糖越明显。

null

   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I)是衡量食物引起餐后血糖反应的一项有效指标,“高GI食物”在胃肠道消化快,吸收完全,葡萄糖迅速进入血液,升血糖作用显著; "低GI食物”在胃肠停留时间长,消化吸收慢,形成的餐后血糖峰值低,下降速度慢。 大米粥血糖生成指数为69.4。而牛奶血糖生成指数仅为27.6,且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和钙,口感并不比粥差,故早餐以低GI的牛奶、豆浆、酸奶代替粥更科学。

   当然,如果您多年养成的喝粥习惯很难改掉,或者牙口不好,或因发热、胃肠不适或有感染、手术等其他情况,不能吃普通主食时,也可以适当喝点粥,但要讲究科学方法,必要时可与主管医生商量,喝粥前适当增加降糖药和胰岛素的剂量,则更稳妥。

null

专家支招如何减少喝粥对 血糖的影响   

1.多喝杂豆粥

不喝全是精白米的粥,建议在煮粥时加入一些杂豆、杂粮,如赤小豆、玉米、燕麦等“配料”,煮成杂粮粥、杂豆粥,粗粮杂豆熬制的粥增加了膳食纤维或用膳德康缓释餐代替,明显降低升糖指数。需要控制血糖的人更适合喝加入豆类的谷豆混合粥。

2.粥不要熬得太久

粥熬得越烂,糊化程度越高,淀粉颗粒越小就越利于消化吸收,越黏稠的粥消化吸收速度越快,血糖就越难控制。豆粒和米粒的完整性越好,消化速度越慢,血糖上升也越慢。各种杂豆杂粮粥要烹饪得当,不可煮得时问过长或煮得太烂。

3.粥里加点蔬菜、肉末

白米粥容易升高血糖,放入一定比例的蔬菜、瘦肉等,如香菇、海带、芹菜等高纤维食物,就既能减少粥的量,减少摄入的糖分。而蔬菜能量低、含糖少,富含膳食纤维、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本身就有利于控制餐后血糖,对于防止高血压和高血脂也很有好处。

4.减慢喝粥速度

粥是流质的食物,不需要咀嚼,这就导致喝粥时速度都很快。喝粥时间越长,血糖升高的速度就会慢下来。一饮而尽绝对不可取,小口慢咽,就着菜喝,尽量拉长喝一碗粥的时间。

5.空腹不宜喝粥

粥的吸收速度较快,空腹喝粥,容易引起血糖波动,在喝粥前可以先吃一些吸收较慢的食物,如蔬菜,从而减缓粥的吸收速度。研究证明,凌晨2时至中午12时,血糖普遍偏高;到了中午和下午,人体血糖趋于平稳。因此,早餐喝粥会加剧血糖的不稳定性,建议糖尿病人午餐或晚餐时喝粥为佳。

6.先放凉再加热

粥中的淀粉在煮熟之后会完全分解,加快血糖的上升速度。但将粥放凉至室温之后,淀粉会出现老化并形成升糖速度较慢的抗性淀粉,而且再加热后抗性淀粉也不会明显减少。糖友们可以将粥放凉后再喝,肠胃不佳的则可以将粥放凉后再加热食用。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