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药品目录的未来演变蓝图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救命药正通过价格谈判等方式被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国内医保药品目录何时能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调整周期过长说明管理僵化、滞后,一些应该淘汰的药品没有按时淘汰,一些需要纳入的药品没有及时纳入,这会影响临床使用。

以治疗结节性硬化症的喜保宁为例,目前在欧洲和北美,该药物均已被列为婴儿痉挛的一线药物治疗方案,但是在国内并没有上市,通过国外代购一盒要花费1200元,还经常会出现用不到药的状况。这个药一直没有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完全是自费,而病情需要终身服用药物控制。

null

医保药品目录更新周期过长的状况还会影响药企研发积极性。一些创新药获批后如果错过医保目录的调整时间,需要等待数年后才能获得进入下一轮医保药品目录的机会,而国外的创新药一般不会遇到产品因无法及时纳入医保而影响终端放量的问题。

国家急需建立一个“做好药、得好报”的机制。未来国家医保目录覆盖范围应进一步扩大至更多领域,以实现“企业定时报批、医保定时评审、达到要求的定时更新”。医保目录若能做到每年一次的常态化调整,将显著改变药品销售增长路径。随着我激励创新药研发、便利新药上市等系列措施的稳步推进,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才能加快面世。

null

为了提高药物可及性,满足临床需求,我国近年给不少进口药开辟了绿色通道,2018年新批准上市的48个创新药中,进口药占了八成。我国的自主创新药也在起步中。截至2018年12月10日,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总计接收申请1500余个,其中抗肿瘤药物的申请600余个,国内药企创新药研发进度驶入快速道。今年,我国将取消部分进口药必须在境外上市后才可申请进口的申报要求,鼓励全球创新药品国内外同步研发,吸引更多癌症治疗药物在我国上市。在提升用药质量降低药品价格的同时,引导企业加大创新力度。

关于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及未来演变,行业专家建议:第一,医保药品目录的动态调整首先需要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再综合性价比、市场应用等得到科学依据,在此基础上进行纳入、退出。第二,由于目前的医保药品目录谈判不是谈目录而是谈价格,而价格又是市场中最容易变化的因素,因此建议不确定“周期”,实行价格监测制度,当价格变动超过一定标准后,就启动协商调价,超过一定范围后,就启动重新谈判定价,快速及时做出反应。当然,这必须与医保支付联动,否则谈判就失去了意义。第三,基本医疗保险的作用在于“保基本”,光靠基本医保本身很难承担起超重特大疾病的支出,因此还应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真正解决患者尤其是重大疾病弱势群体的保障问题。第四,未来也应该参考发达国家医疗保险经验,让医疗保险没有目录,达到“服务内容、人群覆盖、费用保障”的医疗保险全覆盖。医院里医生根据病情的需要,选择药品、技术、设备对患者进行治疗,比如DRG诊断相关分组的支付方式,就可接近于取消医保药品目录。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