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法师的早年与晚年

印光法师的早年与晚年 悟前之说,不足为凭,悟后之说,方为指南。我们首先要说,印光法师是晚年悟道的。印

印光法师的早年与晚年

悟前之说,不足为凭,悟后之说,方为指南。我们首先要说,印光法师是晚年悟道的。印光法师晚年悟道,他的晚年便是一位悟道的大师。晚年悟道之后,晚年时的印光法师,便是一位通达佛义的大师,然而,这却不代表他早年的“开示”是人们修行的指南。

印光法师留在世间的许多文字,大都是他悟道之前的书信。晚年,印光法师患有眼疾,他不能再读书与写作,他不得已,放下一切,专心修行,方得悟道。印光法师悟道之后,由于他眼力不及,所以,很少写作,留下的文字便很少。印光法师留下的文字,大都是他悟道之前的文字。印光法师圆寂之后,这些文字便被后人收集起来,当作修行的指南。譬如:

“无论在家出家,必须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或小声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别念。若或妄念一起,当下就要教他消灭。常生惭愧心及忏悔心。纵有修持,总觉我工夫很浅。不自矜夸。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果能依我所说修行,决定可生西方极乐世界。”

——印光法师

印光法师未悟之前的类似的“开示”,在他的《文钞》中是大量的。对此,我们以这一段“开示”为例,稍作评论,以使大家走出修行的误区:

“无论在家出家,必须上敬下和。”

按:“上敬下和”,这是做人的基本规范。做人“上敬下和”,所得的果报,那自然就是人身。然而,依“上敬下和”而行,即使永远地行下去,那也是不能出离轮回之苦的。若是“上敬下和”就能悟道成佛,那么,释迦佛何不在家“上敬下和”,用“上敬下和”的功夫成就佛道?若把自己局限在“上敬下和”里,若把自己局限在人道里,则永在六道,不出轮回。

“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

按:“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这个“忍”,是个什么“忍”?这个“行”,是个什么“行”?若是强忍,若是强行,那么,这个“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那就是个表面的忍,那就是个表面的行,那就是个“表面吉祥内里凶”,那就是个“伪善”。佛法的忍,是个无生法忍,佛法的行,是个无为之行,而不是“练强忍的功夫”,而不是“练强行的功夫”。佛法修行的根本目标,就是直取根源。若人不向根源体究,只在表面上练功夫,则尘沙劫数而不得见佛闻法,而不得见性成佛。

问:如何是无生法忍?

答曰:无生法,就是这个无生无灭的法。无生无灭的法,就是这个自性弥陀,就是这个自心妙体。无生法忍,就是这个自性弥陀的本然之忍,就是这个自心妙体的本然之忍。若能如是而忍,是名无生法忍。

悟前的无生法忍。依方便法,行方便行。譬如,持名念佛,心念耳闻,妄念若起,无心理睬,外境现前,无心随之。一心在佛上,哪有闲心管闲事?如此而行,是名悟前的无生法忍。

悟后的无生法忍。依无生法,行无生行。譬如,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若有粘着,凛然一觉,当下便把这妄念觉破,是名依无生法,行无生行。教下则名倒驾慈航,救度众生。

不行无生法忍,只行强行忍耐,那么,即使千劫万劫,也只是积累业习。是故经中有云:“千劫学佛威仪,万劫学佛细行。不得成佛。”黄檗祖师云:“如今学道人。不悟此心体。便于心上生心。向外求佛。着相修行。皆是恶法。非菩提道。供养十方诸佛。不如供养一个无心道人。”如何是无心道人?如何是供养无心道人?

“代人之劳,成人之美。”

按:盗贼要偷,奸商要骗,光棍要娶,单身要嫁。面对这样的形形色色的人,你又如何代人之劳?人家娶媳妇,洞房花烛夜,你又代劳个什么?“代人之劳,成人之美”,这只是“空想中的善意”而已。着相行善,善亦非善,却成污染,却成障道的恶业。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

按:“静坐常思己过”,此属过上加过。“闲谈不论人非”,此缄口的恶人。

问:惠能大师不也说过“若真修道人,常见自己过”吗?

答曰:六祖大师所说的“常见自己过”,这个“见”,是觉照的“觉”,而不是意识上的“思维”。六祖大师所说的“常见自己过”,这个“过”是心上的挂碍、黏连等,是违背自心妙体之处,是自性众生。譬如,面对他人的诽谤。这时,还见自己过吗?面对他人的赞叹。这时,还见自己过吗?穿衣吃饭,送往迎来,这时,还见自己过否?若也不见,凡夫一个。若能见得,是名修行人。

“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

按:印光法师正写这一段文字时,他的这句佛号,间断了吗?佛号若不断,怎能写出这一段文字?佛号若是断了,那就自相矛盾了。前一句佛号,后一句佛号,两句佛号中间,哪怕是刹那之间,那也是个间断。名号是生灭法,本来无实际,更说什么断与不断?

“或小声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别念。妄念一起,当下就要教他消灭。”

按:如何是妄念?迷了自心,则起心动念,皆是妄念,就连这一句佛号,也是妄念。悟了自心,则形形色色,皆是法音,就连这鸡鸣犬吠,也是法音。

凡夫之人,念佛号时,能不起妄念吗?妄念来时,又不给你打个招呼。妄念要来时,它若是给你打个招呼,你可以不让它来。可是,它不打招呼,冷不防时,突然生出一个妄念,乃至这个妄念又诱发出另一个妄念,乃至妄念不断,如钩锁连环。你岂能无妄念?按照实际而言,能起佛号之念,就能起其他念,这是一个种子起现行、现行变种子的循环往复的现相。慧可大师随达摩九年静修,他依然是“我心不安”,依然是“还有妄念”,世间这些持名念佛的人,早已是浑身落草,早已是妄念纷飞,若想消除,也只是妄念上更加妄念,更说什么“除念佛外,不起别念。”即使印光法师,他也不能只有这句佛号,而无有其他念头。除非他彻悟了心源,将万念变成自心的庄严,将万念变成自心的妙用。此时,正如印光法师悟后所说:“亲见本来,本无所见,无见之见,是名真见。到此则溪声山色,咸是第一义谛,鸦鸣鹊嘈,无非最上真乘。”到得这里,妄念皆成妙用,万相无非庄严,当下即成净土,哪里还有什么妄念?

若不向自心上用功,若不反观自见,而是以妄消妄,试图消灭自己的念头,那么,这消灭妄念的心,正是一个妄心。念起即觉,不压不随,如此用功,则妄念自消,是名真正修行。)

“常生惭愧心及忏悔心,纵有修持,总觉我工夫很浅,不自矜夸。”

按:“常生惭愧心,及忏悔心”。此是无罪而造罪,此是无绳而自缚。

“纵有修持,总觉我工夫很浅,不自矜夸”。此是内心狂傲,此是表面伪善。印光法师悟后有言:“光(印光法师自称)曾见许多日课十万弥陀者,皆虚张声势,以自诳诳人耳。此种习气,染之则徒劳无功,小则无而有为,大则以凡滥圣,非徒无功,其罪有不可尽言者。”)

“只管自家,不管人家。”

按:只管自家,即是我相。不管人家,即是人相。落入我相人相,则众生相,寿者相,则随之而生。试问:既然“只管自家,不管人家”,你为何我是人非?你又为何攻击大愚祖师?

“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

按:若有一个人,站在我们的面前,他的右眼,非常漂亮,他的左眼,非常丑陋。面对这样的人,我们又如何“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难道我们只看他的右眼,不看他的左眼?能做得到吗?若有一个人,刚才还温文尔雅,突然之间,金刚怒目。面对这样的人,我们又如何“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难道他金刚怒目时,还要提前告知你一声?“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真是可笑!

“看一切人皆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

按:当人迷的时候,他见一切人皆是凡夫。当人悟的时候,他见一切人皆是佛。就像一个人,他戴着墨镜的时候,他见一切人皆是墨人。凡夫之人,戴着颠倒镜,他见一切人皆是凡夫。凡夫怎么会“看一切人皆是菩萨”呢?自己若是凡夫,则见一切人皆是凡夫。

既然“一切人皆是菩萨”,那么,又为何攻击大愚法师?既然“一切人皆是菩萨”,那么,攻击大愚法师,就是攻击菩萨。口说他人是菩萨,而又攻击他人,这实在是自相矛盾。

“果能依我所说而行,决定可生西方极乐世界。”

按:“果能依我所说而行,决定可生西方极乐世界”。说此话的人,已生西方极乐世界了吗?若自己未生西方极乐世界,又如何引领他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欲知山中路,须问过来人。若自己不是过来人,又如何引领他人过去?自己不是过来人,又以过来人的姿态说话。自己不是证悟的人,又以证悟的姿态说话。那就是未证言证。未证言证,是个昧良心的人。学佛之人,当胸怀坦荡,不可昧良心。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