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保护层控制

一、墙、柱类构件钢筋保护层控制

1、适用范围

适用于住宅工程中柱、墙构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控制。不适用于地下室外墙、 一级防水、二级防水外墙、游泳池外墙等。

2、工艺特点

绘制钢筋间隔件布置图,明确间隔件的放置位置,从而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

3、操作要点

3.1 基本要求

3.1.1 仔细审图,准确确定各类构件的保护层数值,并统计列表。

3.1.2 根据构件类别,按 JGJ/T 219 《钢筋砼结构用钢筋间隔件应用技术规程》和本章节要求绘制各类间隔件布置图。

3.1.3 使用混凝土垫块时,其须有足够强度,设计有要求时按图纸说明制作,设计无要求时比同构件混凝土强度提高一个等级且不低于 C30。

3.2 混凝土墙类的表层间隔件按阵列式放置在最外层受力钢筋处。水平与竖向安放间距不应大于表 17-1-1 所示的规定。

null

3.3 混凝土柱类的表层间隔件应放置在纵向钢筋的外侧面,其水平间距不应大于 0.4m;竖向间距不宜大于 0.8m;水平与竖向表层间隔件每侧不应少于 2 个,并对称放置。

3.4 墙、柱钢筋保护层控制

3.4.1 根据柱、墙边线检查墙、柱纵向受力钢筋的位置是否正确。若位置出现偏差应及时按规定调整到位。

3.4.2 柱、墙的箍筋、拉钩的加工尺寸应准确且绑扎牢固;

3.4.3 柱、墙钢筋保护层垫块自上下两端 100mm~300mm 处开始放置,柱中间部位按本章节 3.3 要求纵横向均匀设置,墙中间部位按不大于 1000mm 并符合本章节 3.2 要求布置。柱筋垫块布置如图 17-1-4 所示,剪力墙垫块位置如图 17-1-2 所示。采用环形塑料垫块,将塑料卡卡在墙、柱横筋上,也可以采用水泥垫块绑扎在柱、墙横筋上。柱的保护层垫块在各面均需设置,且每面每排不少于两个,两个垫块横向距离不大于 400mm。柱保护层垫块位置如图 17-1-1 所示。

null

3.4.4 为保证剪力墙截面尺寸及保护层厚度准确,在剪力墙内使用卡撑式定位件。卡撑式定位件自剪力墙上下、左右两端 300mm 开始设置,中间按纵横向不大于1000mm 均匀放置。卡撑式定位件卡在墙体水平钢筋上。卡撑式定位件根据墙体厚度及保护层厚度设置,墙厚不大于 400mm 时采用水泥砂浆制作,墙厚大于 400mm 时采用Φ14 钢筋制作。剪力墙卡撑式定位件位置如图 17-1-3 所示。

null

null

3.4.5 每层柱子混凝土浇筑前,在柱子上口与梁、板混凝土面以上 20 ㎝和 50 ㎝处设两道限位箍筋,保证柱钢筋的位置准确。柱筋垫块及限位箍筋布置如图 17-1-4 所示。

二、板类构件钢筋保护层控制

1、适用范围

适用于民用建筑中的普通楼板和厚度不大于 1000mm 筏板构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控制。如果采用本章节钢筋保护层控制方法时,其他章节涉及本项内容可以不再作为参考。

2、工艺特点

绘制钢筋间隔件布置图,明确间隔件的放置位置,从而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

3 、操作要点

3.1 基本要求

3.1.1 仔细审图,准确确定各类构件的保护层数值,并统计列表;根据构件类别,按 JGJ/T 219 《钢筋砼结构用钢筋间隔件应用技术规程》和本章节要求绘制各类间隔件布置图;

3.1.2 加强成品保护,合理地安排好各工种交叉作业时间,减少钢筋绑扎完成后工作面作业人员数量;

3.1.3 混凝土浇筑时应按“工具式马道施工”章节介绍内容铺设临时性简易通道,避免钢筋受到踩踏变形;

3.1.4 使用混凝土垫块时,其须有足够强度,设计有要求时按图纸说明制作,设计无要求时比同构件混凝土强度提高一个等级且不低于 C30。

3.2 混凝土板类表层间隔件宜按阵列式放置在纵横钢筋的交叉点的位置,两个方向的安放间距按表 17-2-1 所示的规定。

null

3.3 楼板钢筋保护层控制

3.3.1 板上层筋保护层:按标准化提前绘制分布图,在每个开间内距离梁侧不大于 300mm 处和距离负弯矩钢筋端部 100mm 处放置马凳,中间部分按纵横间距表 17-2-1 所示的规定均匀放置马凳,马凳高度根据板厚设置,马凳须绑扎牢固。

(1) 若上层钢筋通长设置,则中间部分按纵横间距表 17-2-1 所示的规定均匀

放置马凳。

(2) 厚度不大于 150mm 的板,马凳可采用钢制马凳、塑料马凳或细石混凝土马凳,但应符合环境类别要求,如图 17-2-1 所示。

null

(3) 当板厚大于 150mm 时,马凳采用带肋钢筋,直径比板筋提高一个量级钢筋制作。

(4) 板厚≥300mm 时,宜可采用方钢管焊接或脚手架钢管搭设,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经审批后实施。

(5) 板上部通长筋马凳筋平面布置如图 17-2-2 所示;板负筋马凳筋平面布置如图 17-2-3 所示。

null

null

3.1.2 板的底层网片钢筋保护层:在每个开间内距离梁侧 100~300mm 处开始放置垫块,中间纵横间距按表 17-2-1 所示的规定放置。板的底层网片钢筋保护层采用混凝土垫块。板垫块平面布置如图 17-2-4 所示。

null

3.1.3 空调板一般属于悬挑板类构件,仅上部配筋,采用点状布置马凳时,钢筋在绑扎后容易踩踏变形,马凳也容易翻倒。使钢筋受力发生改变,容易出现断板现象。应在板上部筋两端 100~300mm 处使用线型马凳制品如图 17-2-5 所示成品马凳筋(由于钢制表面间隔件仅适用于一类环境,空调板一般属于二类环境,在选取马凳筋材料时应使用带胶头产品)。也适用于其它属于一、二类环境悬挑板上部筋和普通板支座处负筋。

null

3.3 基础筏板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控制

3.3.1 筏板下层钢筋采用细石混凝土制作保护层垫块。规格可为 70mm×70mm×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间距应不大于 1000mm 并符合表 17-2-1 所示的规定。筏板垫块如图 17-2-6 所示。

null

3.3.2 筏板上层钢筋支撑采用方钢、钢管或钢筋马凳,置于底部钢筋上,相应位置底部筋应有垫块,间距≤1000mm。筏板马凳水平面布置如图 17-2-7、图 17-2-8、 图 17-2-9 所示。

null

null

3.3.3 马凳高度=板厚-上下层钢筋直径-上筋保护层厚度-下筋保护层厚度。筏板钢筋马凳如图 17-2-10 所示。

null

3.3.4 对板厚大于 1000mm 的支撑应做专项方案,并经验算、审批。

三、梁类构件钢筋保护层控制

1、适用范围

适用于住宅工程中的梁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控制。如果采用本章节钢筋保护层控制方法时,其他章节涉及本项内容可以不再作为参考。

2、工艺特点

绘制钢筋间隔件布置图,合理安排间隔件放置位置,从而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

3 、操作要点

3.1 仔细审图,准确确定各类构件的保护层数值,并统计列表。根据构件类别, 按 JGJ/T 219 《钢筋砼结构用钢筋间隔件应用技术规程》和本章节要求绘制各类间隔件布置图。使用混凝土垫块时,其须有足够强度,设计有要求时按图纸说明制作,设计无要求时比同构件混凝土强度提高一个等级且不低于 C30。

3.2 梁类构件表面间隔件分为竖向和水平的,梁底为竖向表层间隔件,梁侧为水平表层间隔件。

3.2.1 梁的竖向表层间隔件,放置在最下层受力钢筋下面,当安放支垫在箍筋时,其间隔尺寸应做相应的调整,安放间距按表 17-3-1 所示。纵横梁钢筋相交处应增设钢筋间隔件。

null

3.2.2 梁类构件的水平表层间隔件应放置在受力钢筋侧面,当放在箍筋侧面时,其间隔尺寸应做相应的调整,对侧面配有腰筋的梁,在腰筋部位应放置同样数量的水平间隔件,安放间距按表 17-3-2 所示。

null

3.3 梁钢筋保护层控制

3.3.1 梁底垫块:采用混凝土垫块,对称支于沿梁宽方向两侧阳角箍筋下面,垫块间距大于 250mm 时应增加垫块数量,以确保梁筋的平稳。根据梁钢筋自重情况和间隔件间距要求,距梁端 200~300mm 处开始放置垫块,沿梁长度方向按表 17-3-1所示的规定间距放置。垫块尺寸为 35mm×35mm,厚度为该构件保护层的厚度。梁底垫块平面布置如图 17-3-1 所示。

3.3.2 梁侧垫块:梁侧可采用塑料卡或混凝土垫块。沿梁高度方向在距梁侧模板上口和下口 50~100mm 处两侧对称放置,一般放置两块或两块以上,在腰筋处均放置,在梁长度方向距梁端支座处 200~300mm 开始放置,中间部位按表 17-3-2 所示的规定均匀放置,如果梁侧模不足 200mm 高,可按选用间距梅花状放置,不足 100mm时单排放置。梁侧垫块布置如图 17-3-2 所示。

null

3.3.3 为保证梁上口宽度,无翼缘梁上部沿节点处 200~300mm 开始放置卡撑式定位件,间距不大于 1m,如图 17-3-3 所示。梁宽不大于 400mm 时采用水泥砂浆制作,梁宽大于 400mm 时采用Φ14 钢筋制作。

null

3.4 倾斜度(构件与水平面夹角)大于 45°的构件表层间隔件间距应按表17-3-3 所示取值,其他要求按各类构件要求放置,如图 17-3-4 所示。

null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