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改革的红利!

◎作者 | 查理金融团队 改革开放重塑了中国经济,改变了每个中国人的生活,那些抓住了改革红利的人实现

◎作者 | 查理金融团队

改革开放重塑了中国经济,改变了每个中国人的生活,那些抓住了改革红利的人实现了逆袭的人生。以史为鉴,过去改变了我们的改革有哪些,当前正在改变我们的改革又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去抓改革的红利

过去改变了我们的改革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的序幕,中国经济进入了从计划经济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市场从资源配置的补充作用一直进化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决定性的作用。改革的进程就是市场力量不断发挥的过程,即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相互博弈的过程,从全部的政府计划到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这个过程构成了改革的基本面,使得普通大众能够获得发财致富的机会。中国乡镇企业的常青树万向鲁冠球刚开始只能偷偷摸摸搞企业,后来随着改革的推进得以获得合法身份。改革最初起步于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个体私营企业(家庭作坊)和乡镇企业,农村里的一代能人抓住了机会,涌现出温州模式和苏南模式,正泰南存辉、新希望刘永好兄弟、万向鲁冠球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在农村改革取得突破之后,城市改革开始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先后经历承包制(一包就灵)到股份制再到抓大放小的改革,最终奠定了在上游的垄断国企和下游的中小企业的产业格局,部分城市国有企业的经营者抓住了股份制和抓大放小的机会,获得财富上的巨大成功,娃哈哈的宗庆后和联想的柳传志是其中的佼佼者。允许个人开办企业,允许企业按照市场化进行改革,是一轮巨大的改革红利。

改革也重塑了原有的利益、产业和市场格局,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国企、外企、民企等各方利益的博弈中,影响未来的改革也不断出台,并进而塑造了当今中国的经济格局。这些过往的重大改革有:

1、财税领域改革:任何国家的发展中央地方财税制度都是根本性的经济制度。而上世纪90年代从包税制到分税制的改革奠定了经济的基本盘,就是将容易征收的增值税等大部头归属中央,较难征收的营业税等归属地方,中央再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支持落后地区的发展,奠定了“中央强、地方弱”的局面,虽有营改增等重大改革,但却一直没有改变中央和地方在财税领域的事权和财权对等的原则,地方事权多但财权少,导致地方政府负担过重,财税领域的改革是最重大的改革。地方政府负担过重的另一面是起于1998年政府主导的三驾马车方式对基础设施投资,地方政府不仅要承担公共事务支出的财政压力,还要承担经济发展的投资功能。

2、金融领域改革:上世纪90年代我们恢复了沪深股市、进行了实质上已破产的银行市场化改革,银行成为了中国金融市场的中流砥柱,股市虽然实现了从审批制到核准制的改革,但事实上仍未摆脱审批制的弊端,甚至沦为权贵的割韭菜的场所;银行虽经历了市场化的改革,但仍只是给政府、国企和房地产做贷款的放贷机构,远不能满足市场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基于政府和土地的刚性兑付成了放贷的逻辑。银行和资本市场仍需要进行彻底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住房制度改革:1998年开始的住房、医疗和教育市场化改革拉开了扩大内需的序幕,尤其是《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国发〔1998〕23号)正式印发,启动了房地产市场。房改主要目的是刺激住房消费需求,使其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再经过2009年、2015年的两轮房地产刺激政策,房地产裹挟了政府和经济,依托房地产的土地出让收入成为了地方政府财力的主要来源,老百姓因为房地产而区分为两个阶层,实业企业家纷纷进入房产和金融领域,天下财富尽归房产,经济脱实向虚,直到重新回归“房住不炒”。

4、区域发展改革:深圳特区、浦东新区成为两个时代的标志性事件,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出发成为了仅次于北京、上海的特大城市,超越了对面的香港,成为中国科创中心。从1979年地区生产总值(GDP)仅1.97亿元,人均GDP 606元,到2017年GDP达到2.24万亿元,人均GDP 18.31万元(约2.71万美元),GDP年均增速达到23%。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打开了中国外贸的新格局,从此国企+外企+民企成为推动上海滩发展的三大力量。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到现在不过30年的时间,然而这三十年让浦东新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现在的浦东新区可以说是完全脱胎换骨的一个地区。还有各地的经济开发区和综合保税港区,成为中国招商引资的主战场,通过以市场引技术的方式,中国工业获得了迅猛发展。先后推进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西部大开发等区域发展战略,国家战略在区域内的落地给予了当地人难得的发展机遇,如果你80年代到深圳奋斗、90年代到浦东发展,大概率是会实现自己的财富梦,中国梦的。

5、国际市场改革:在国际化领域,最大的改革红利就是加入WTO,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该组织第143个成员。中国经济开始融入世界,外贸获得迅猛发展,中国产品开始走向世界,经济开发区、保税港区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国企、民企和外企在中国和世界的融合中获得巨大机会。入世后,无论是工厂还是外贸都有巨大机会。中国从2009年起,由2001年的世界第六大出口国跃居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的经济规模,先后超过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即将会改变我们的改革

改革从农村起步,首先是简单的轻工业家庭作坊,进而从轻工业到重化工业,在国内市场实现饱和之后通过进入WTO发展为世界工厂,在工业领域不断升级的同时,通过住房、医疗、教育的市场化改革,打开国内市场,尤其是住房、基建配以金融成为中国新世纪发展的主动力,直到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中国制造的潜在增长力达到极限,直到2015年中国的新三架马车住房、基建、金融也达到极限,在产业上中国必须从世界加工厂成为世界创新地,而在新世纪后崛起的互联网经济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一轮新曙光。我们不再有模仿的机会了,已然是制造业第一大国的我们只能靠自己的创新去摸索工业的未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互联网经济也宣誓了中国在科创领域的巨大机会,当今中国不再有劳动力、资源的红利,但有了资本、科技、人才和市场的红利,互联网乃至数字经济正是对这样的中国红利的一种反映,中国的房地产金融应该让位于数字科创金融,中国经济的巨轮在经历新一轮的转向,而背后必然也要配以影响中国未来的改革举措。

1、财税领域改革:财税领域最重要的改革我认为是房产税改革,就是要通过房产税重建地方政府的税源根基,地方政府要走出税收+土地收入+显性隐性债务的三个支撑模式,要靠房产税为主、地方债为辅的模式,只有地方政府的财政稳了,中国经济才会根本上得以稳健。相应的财政地方专办变为政监管局就是要管住地方政府举债行为,并通过地方债来规范其举债行为。但这项改革是所有改革中最艰难的,也是最根本的,甚至我认为房产税改革可以被认为是这轮深化改革的标志性事件。2018年9月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立法工作会议,会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许安标接受了记者采访。其中,备受各方关注的是房地产税法拟5年内提请审议。

2、金融领域改革: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让金融回归本源成为主旋律。资本市场提升到了战略的高度,金融领域最重要的改革则是注册制的科创板的设立,科创板是由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8年11月5日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宣布设立,是独立于现有主板市场的新设板块,并在该板块内进行注册制试点。从核准制到注册制是一个根本性的变革,必将改变资本市场监管模式,而科创企业将获得资本市场的鼎力支持,或许你还没有实现盈利,但只要技术获得国家支持和市场认可,你就将有源源不断的资本支持。银行将更加注重对民企和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将从注重国企、政府和地产公司中逐渐转身去支持普惠金融和实体领域,而理财子公司的设立,将让银行业务分开为信贷和理财两个业务,走两个不同的逻辑,前者保守,后者可以相对激进,但投资人必须是合格投资人。

3、住房制度改革:2016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此后,与房地产相关的部门陆续出台了与之相配套的政策,涉及到房企融资、购房者信贷等方面。

回归“房住不炒”,压制房产价格,不让资金过渡流向房产,控制房产泡沫将是核心逻辑,稳房价是核心任务。

4、区域发展改革:在新一轮的科创经济发展时代,资源向大城市、大湾区、大区域的集中已经非常明显,中国经济从房产金融转身为数字科创金融的路径也非常明显。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2018年4月13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郑重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雄安新区、海南自由贸易港,推进粤港澳一体化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再加国家中心城市,这些地区承载着国家战略,也是未来政策红利释放的主要区域。

5、国际市场改革:在经济开发区+ WTO的逻辑下,中国开放再进一步,从经济开发区到自贸区、自贸港,区域开放要升级,国际市场从WTO到一带一路倡议,我们要向更广阔的空白市场进军。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根据世界银行PPI数据库统计,2017年“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私人投资额显著回升,达到621.4亿美元,同比激增64.7%。


抓住改革的红利

作为普通老百姓,我们都只是历史的沧海一粟,都是大时代的一员,成功与否在更大程度上在于对国运的把握和理解,国运背后就是改革举措,赌对国运的近义词就是抓住了改革的红利。结合自身,我们又该怎样去把握改革的红利呢?我认为大致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1、最大的机会在科创:中国进入了科创时代,配以资本市场的科创板,科技人才获得了最大力度的支持,无论是投资基金还是资本市场,今后的钱将有大部分流向科技。

2、最大的变局在房产:中国的房地产领域财富已经是美国、欧洲和日本之和,是与美国股市、日本债市齐名的国际三大资本泡沫,而房住不炒的政策定位也不会改弦易辙,市场和政策两个层面都不支持房产过往的涨幅,但还有投资的信仰,是回归炒作还是立足居住,我比较相信回归居住+投资,炒作成分逐渐淡化,更不排除有一段挤泡沫的时期。除了仍要继续发展的粤港澳、长三角、国家中心城市外,我认为大部分城市的房产将逐渐回归平淡。

3、最大的红利在减税:减税将是保持实体竞争力的最重要的手段,甚至是维持实体企业基本利润的最关键举措,这块也是普通大众的红利所在,相应反映出来的其实是实体机会的平庸,普通实业不再有爆发增长的机会,能够生存以获得普通利润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4、最大的市场在内需:作为拥有世界1/4人口的中国,我们目前的人均GDP仅占美国1/6,这是巨大的市场所在,而通过加入WTO,我们的产品在大部分国家市场已经趋于饱和,经济发展要转向内需,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是巨大市场所在,这个也是未来巨大机会所在。

愿我们都能在时代的洪流中顺势而上,实现个人价值,造福家庭和社会:历史的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认清时代,笃定根本,脚踏实地做事,我觉得结局一定不会太差。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