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这样的大人,孩子会更爱写作 | 大猫老师的创意作文课

陈迅喆 青年女作家 新锐教育实践者 出版小说《国王爱上鹦鹉螺》及《大猫老师的创意作文课》《大猫老师的

陈迅喆

青年女作家

新锐教育实践者

出版小说《国王爱上鹦鹉螺》及《大猫老师的创意作文课》《大猫老师的绘本作文》系列书籍,刮起“创意作文”旋风,让无数家长、孩子惊呼:“作文原来可以这样学!”

在南京创立拙原绘本工作室。

提到写作,家长的焦虑总是如影随形。

孩子读了很多的书,但就是不会写。

孩子写文章干巴巴的,一点好词好句都找不着,平常说起话来倒还挺机灵的。

哎,跟他的同龄人比,他一点写作概念都没有!字数也总是不达标。

这次考试作文又扣了很多分!

他呀,就是胡思乱想最在行,文章没有个正形。

●●●

不过,真的是孩子不会写,还是成年人缺乏欣赏好作品的眼光?

今天,我从欣赏、启发、优化三大角度,让每一位大人和孩子,都能在快乐中拥抱写作,更拥抱彼此。

欣赏

首先,我们来聊聊欣赏。

问大人,什么是一篇好作文。

可能会有很多大人觉得,要有好词好句,篇幅要够OK,结构要好看过硬。

当大人这么回答时,其实就把作文狭隘化了。

当我们不再是学生,我们真的可能一辈子不用写作文。但是,人需要写作。因为写作是一种抒发,一种传递,一种舞蹈,它是人与人相连的媒介,所以,当我们期望引导孩子创作时,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我要让他会写作文,还是与写作成为终身的挚友。

如果是后者,请不要早早就用好词好句、篇幅、结构,束缚了孩子。

好词好句、篇幅、结构,这些在未来,都很容易有。

但真情与对写作的热爱,一朝折损,很难再来。

让我们看几篇小朋友的作品,从某些眼光里,它们或许不是好的作品。

但它们,真的不是吗?

《朱老师的课》 孙子墨 二年级

今天有人来听课,校长、主任都来了。朱老师有很大的变化:一是穿得很漂亮;二是说话有改变,比以前说话好听多了。以前说:“孙子墨,这题还能错!上前面来!”现在是:“这是错的,没事,坐。”

我想,如果有人天天来听课就好了!

我对一篇好作品,有这样一个判断,当我读完它时,我的眼前能浮现出这个孩子的样子,对,那就是一个孩子的样子。

当我读完《朱老师的课》,我的眼前出现了一个真真实实的小孩。

但许多所谓的好作文读完后,文章后的那个身影却是模糊的。

真善美,真字当前,一切都很美。

让我们再看一篇作品。这是一篇二年级小朋友的作品,如果以好词好句的标准来要求,这篇文章好像非常平淡,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客人

徐嘉(二年级)

这两天家里敲门声特别多,来我家拜访的客人可真多呀。

每次我去开门,哇塞!不同的叔叔都抱着大箱子小箱子,急匆匆地问:“是金小姐的家吗?

“妈妈,你的客人。”

“妈妈,又是找你的。”

“妈妈,还是你的客人。”

......

客人叔叔扔下大箱子小箱子就走了,每次门都没进来,也没一次和我打招呼。

妈妈开始拆开箱子,大箱子是妹妹的尿不湿,小箱子是我的铅笔橡皮,还有爸爸的剃须刀,妈妈的衣服。

你可知道我家的客人都是谁吗?

对,就是一群忙碌的快递员叔叔。

但我读完后,觉得这篇文章很可爱,就像我刚刚说的,我也看见了文后的小作者。作品发在朋友圈后,很快,这篇作品就被一位编辑采用,发表了。

哈?为什么这样的作品可以发表,发表的作品不应该是华丽的、卓尔不群的、金光灿灿的吗?

我想,原因在于这篇文章的真实和小作者渴望成长的力量。

在成年人眼中,快递员恐怕不会被列入“客人”的名单。但在孩子的世界里,快递员叔叔就是家里的客人。只不过,这些客人找的永远都是“金小姐”,每次扔下大箱子小箱子就匆匆走了,也从来不和我打招呼。

读到这,我们不难嗅出孩子的丝丝失落。

这样的情绪很真实,很可爱,很孩子。

同时,小作者把“客人”的身份一直藏到文末方才揭晓。小小的巧思正在文中萌芽,可爱又可贵。

“怎样才能写出吸引人的文章呢?”

孩子的心里也在数千次地揣摩着、实验着。

但如果大人眼中只有“漂亮”,对孩子小小的慧黠反应迟钝,就会对这篇作品大失所望,甚至生出这样的抱怨——

“我家那个孩子,光会写大白话,一点没有写作天赋。”

孩子努力的心和思考如果黯淡下去,何时才能复返?

在欣赏部分的最后,我想分享一篇一个男孩子的作品。

这篇作品同样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是文章后的心跳,你听见了吗?

文章后的那个孩子,你看见了吗?

日本作家中川李枝子说过:最重要的是,孩子自身总是渴望着成长。他的整个身体简直就是由成长愿望铸成的。

孩子的作品热气腾腾,虽然有许许多多的不完美,但都值得用心相待,而仅仅是用几个简单粗暴的条款,压一下,觉得在模具内,就是好作品,不在,就是劣文那么简单。

启发

在说完了欣赏之后,我们来说说启发。

在我的课堂上,除了运用大师之作启发孩子创作外,我也会经常会用孩子的作品,来激荡出更多的美丽。

比如,这篇来自徐雅玟小朋友的作品。

这篇作品里,雅玟将谜底耐心藏至最后。

当真相大白,我们会不由得为她的大胆创意点赞——原来,她竟将情绪变成两个鲜活的小客人。

在作品中,雅玟还以特别的方式解释了她生气的原因——只因“愤怒”一到她家,就对她指手画脚,火冒三丈的她当然得强硬回击。要是把家弄得一团糟,不好意思,这并不全怪我,要怪就怪“愤怒”这个不速之客。这样的解释大胆而极富童真,令人联想起诗人博赛夫的一首小诗。

难处

玛丽卡上学迟到了,

可这究竟是谁的不好?

她的难处有三条:

第一,我早上起不来,

这得怪被窝把我拉得太牢!

第二,要怪牛奶太烫,

一口两口喝不了!

第三,我总得照照镜子吧,

我的发辫是边走边编的,

到校门口才好不容易把它编好!

钟不等我,都怪它,

钟不等我,是钟不好。

有创意、有童趣,这两位小客人让人印象不深都难。

而用孩子的作品去启发孩子,好处在于,孩子会倍感亲切。不管大师们再怎样理解孩子的心,谙熟孩子的表达,但小朋友们都知道,哦,那是一个大人的创作。

但如果一个真真切切的同龄人的作品放在他们面前,他们的戒备和畏难情绪就会少了许多——她能写出来,为何我不能。

孩子通过这篇作品可以获得怎样的启迪?

1

命题是死的,但创意是活的。

这是一篇请孩子写一写特别的客人的命题。但大家满脑袋都是人的时候,雅玟想到了情绪。而在这样的启发下,孩子的创意客人名单也会被拉长。

2

在客人的场景下,情绪也需要包装一下。

雅玟将快乐和愤怒想象成了两个孩子,这很有电影《头脑特工队》的味道,而且这两个孩子特征鲜明,雅玟用想象塑造起他们的血肉,也让我们越发好奇,这两个客人的来头。

3

引起读者的好奇心

我们之所以能好奇,是因为小作者沉住了气,一直将谜底放在最后一刻才揭开。

这三点,每一点拿出来,都可以让孩子实现创作多米诺——一朵云触碰另外一朵云,一篇文章激发出更多的文章。

1

孩子可以想象更多的虚拟客人,譬如好成绩到我家,坏成绩到我家,分别会怎样。一个创意,首先就赢在了起跑线上。写起来也不会很难,不过是把日常之景,包一层想象的外皮,但味道立刻就跳出来了。

2

我们的情绪远不止开心、愤怒,恐惧是什么样,嫉妒是什么样,消沉是什么样、孩子可以创作一篇情绪图谱,让抽象的情绪变得看得见。进而,我们还可以去想象,人的一些特点,如果有形,他们的形象又是如何——比如,马虎、实在、冷静等。而当孩子创作出这些片段后,并不要以为创作到这里,也就打住了。有一本书,名叫《当害怕来敲门》,就是让这些特点有形化,并串联起一个故事。

3

至于第三,则是一个非常好用的写作技巧。我们可以利用这篇文章及一些巧用悬念的作品,比如萧袤的绘本《西西》,法国作家安托尼·吉约佩的《狼来了》,还有汉声童话中的《三个近视眼》串联在一起,令孩子更好地感受到悬念之力,让悬念为一个事件调味,这也是很实用,也很高级的写事文的技巧。

用孩子的作品激发孩子的作品,在我的课程和书中都有很多实例。

点击了解详情

用大师之作和同龄人之作结合,令孩子既 get 到深度与美感,也不感到压力和彷徨,文章的泉水,一定会流泻得更加欢畅。

当然,说完以上,家长可能会问,大猫老师,欣赏是可以,但我们欣赏,学校老师不欣赏,孩子打击也会很大。

至于启发,啊,好希望我们孩子的作品也能成为启发之作。可是,那真的好像只是别人家的孩子啊……

我们要欣赏孩子的作品,但欣赏不是盲目崇拜。而且,确实如家长所说,学校这关很重要,让孩子在学校作文上获得信心,也可以让他们更爱写作很多很多。

所以,当我们给了孩子足够的欣赏后,孩子是可以向前一步的。

接下来,我就用两个例子展示一下文章的优化。

第一个例子估计很戳中中低年级家长的心,诶,我的孩子,写作字数不够呀!

这是一篇二年级孩子的日记。

拿到手,我先夸奖了他一番,因为他记录了一个很有趣的事件。

而且我和他说,只要你每天记录一个小事情,一年之后,你就会发现自己下笔会顺滑很多,因为你的脑海里已经存储了大量有趣又牢固的记忆。

不过呢,这篇日记只有一百多字,交给老师一定不合格的啦!老师要求最少也要两百字!

但是,是不是太夸张啦,100多,到200多,要翻倍呢!

没关系,让我们试试嘛!

通过日记,我们知晓,文越在受到课堂上“豆杀包”的启发后,创造出“水惊饺”这个脑筋急转弯。

原文中,文越直接向妈妈亮出问题。而在“丰满”版本中,我们则可以让节奏慢下来,先让读者和文越到课堂上稍坐片刻。

到课堂上稍坐片刻?这是什么意思?

让我们看一看文越日记的新开场:

今天,大猫老师在课上问我们:“你们知道包最怕什么吗?”

“最怕被偷!”我第一个举手。

可是大猫老师却笑着摇摇头,慢条斯理道:“包最怕豆。”

包最怕豆?为什么?

看看同桌,她也困惑地对我眨眨眼睛。

“啊!我知道了!”小A一蹦三尺高,“是不是因为豆沙包?”

见大家都没反应,小A又大叫一声:“豆——杀——包啊!”

这下大家都明白了。

大猫老师笑着点头,我忍不住哈哈大笑。

这一次,文越不急着把场景切回家中,而是先带读者走进课堂,一起聆听这个问题——“包”最怕什么?

于是,读者也和他一同思考,大家的答案可能和文越想的一样,最怕偷,最怕抢,最怕划。然后,在小A独辟蹊径的回答中一起放声大笑。将课堂上的这一片段作为开头,既拉长了篇幅,读者也不会因为一上来就看见“包最怕豆,因为豆杀包”而面露迷惑。

这段文字已近两百字,再把文越的原文拼上,文越的作品就有了绝对能通关的篇幅。

但是,假如我们还想让文章变得更丰满一些呢?

课上的“豆杀包”催生出了文越的“水惊饺”,不过,文越究竟是怎样萌发了这一脑洞呢?

回家路上,我都一直想着这个笑话。到家时,看着桌上的茶餐厅外卖单,我看着其中的水晶饺,忽然眼睛一亮。

我赶紧来到妈妈身边:“妈妈,大猫老师今天课上分享了一个笑话——包最怕豆,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豆杀包! 我今天也想到一个有趣的,让你猜猜吧!”

原来,是一份外卖单“激”出了文越的灵感。

加上这段,文章便更为细致,已经可以成为上佳的作品了。

但文越却不愿意把作品交给老师,因为他回想起了“具体三兄弟”(语言、表情、动作),他还想让原版日记中的对话再生动一些。最后,我们看到了这样一篇文章。

到这里,丰满版的日记便落下帷幕。

我们来看下字数,天,居然有近五百字!

这样的一篇日记交给老师绝对没问题,而且还有可能被请上台朗读呢。

生活中有许多饶有趣味的片段,但是,我们并非总有热情和时间在第一时间完成洋洋洒洒的记录。

平日,我们可以像原版的日记一样,简明扼要地记录下事情的主干,让记忆保鲜。

等到正式创作时,你千万别被它们单薄的样貌所迷惑,而放弃这股源头活水。像文越一样,放慢文章的节奏,增添作品的细节,请“具体三兄弟”来做做客,你的作品一定是位健美先生!

先肯定孩子,再给孩子一些方法,带着孩子创造一个奇迹,作为满是生长渴望的孩子,他,为什么要拒绝呢?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个四年级孩子的作品。

我看白雪公主学员 汤博涵 四年级

白雪公主是幸运的,他先遇上了善良的武士(没有在森林里把她杀掉),又遇见了小矮人(给她提供了住的和吃的),最后,王子还救了她一命。可是,白雪公主不能仅靠运气呀!她为什么不学会自救,学会成长?

故事中的小矮人们非常喜欢并努力照顾白雪公主。但是,他们应该教她一些能力,白雪公主或许就不会被王后骗。要是他们发现白雪公主心地善良得过头,那么他们就该每天派一个人在家,保护白雪公主的安全。

故事中小矮人为什么那么信任王子,一下就把白雪公主交给他了呢?难道不怕王子是坏人吗?

故事中的王子见到白雪公主的美貌,就爱上了她。难道不是心灵美更重要吗?要是他遇见了一个比白雪公主更美丽的女孩呢?

讲真,当我第一眼看到博涵的这篇文字时,我惊喜的不得了。我一直觉得,结构、文笔,这些提升起来都很快,但真诚和思想,却不容易。

博涵对深入人心的公主故事提出了自己的声音——

传统故事中的公主总是美丽娇弱,单纯得仿佛一张白纸,单纯的她们总遭到恶人的嫉妒和伤害。但是,别担心,她们一定会转危为安,因为有数不清的好心人等着伸出援手,英俊的王子更会给她至关重要的拯救与保护。

故事的最后,恶人得到残酷的惩罚,而公主和王子永远过着幸福的生活。

这些故事中的公主更像一个漂亮的摆设。你看不到她们的思想与成长。放下书,我们只记得一张白雪般娇嫩的容颜,和逆天的好运气。

但是,生活不是故事,谁要是和这些公主一样,只眨巴着眼睛等待王子捧着鲜花和幸福到来,那十有八九要失望。

而且,博涵不仅犀利审视了“白雪公主”的“傻白甜”,对小矮人和王子也有一番独到的看法。

不过,在欣赏之余,也要正视问题。

博涵的这篇作品不太像一篇文章。假如有一个读后感征文大赛放在他面前,他没法用这篇标着“一二三四”的作品来参赛呀。

那……应该怎么办呢?难道就放弃这篇出色的思考吗?

当然不用。

现在,让我们先来看看变化后的《我看白雪公主》。

  我看白雪公主  

·汤博涵·

我有个“白雪公主控”同桌,她的铅笔盒、书包上都是白雪公主,本子上贴满了白雪公主的贴纸,有一次她甚至还穿着白雪公主的蓝色蓬蓬裙来上学!她总学着白雪公主的样子娇滴滴地说话,可我真希望她别是故事里的白雪公主。

每次读《白雪公主》,我都感叹:她可真幸运呀!猎人虽然奉王后的命令要杀掉她,但最终没有忍心。接着,白雪公主遇见了七个小矮人,小矮人让她和他们一起生活。当白雪公主被王后的苹果毒死后,英俊的王子从天而降,用一个吻把她救活了。

可是,这些仅仅是幸运呀!生活可不能仅仅靠运气呀。白雪公主更应该学会成长,学会自救。在森林生活时,她该多向小矮人们学习各种生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她要好好想想为什么自己会到这步境地,明白世界上除了好人外,还有坏人。这样,她才能机智地面对危险,不会又一次中了王后的计谋。请白雪公主想想,假如你无法遇见王子,又或者遇见的王子并不喜欢你,这可怎么办?

故事里好心的猎人、小矮人和王子也应该帮助白雪公主变得聪明和坚强。他们如果能够提醒她做好自我保护,教会白雪公主一些防骗方法,再教给她一些技能,白雪公主即使不那么“幸运”,也可以幸运地过上一辈子。

哇,拿这版《我看白雪公主》去参加读后感征文,就全无问题了。

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做了怎样的优化。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虽说是读后感,但并不用急于捧着书,急赤白脸地亮出观点。请“白雪公主控”同桌娇滴滴地上场,打开整篇文章。这样的女孩,可能每个班级都有,我们就像看见自己的同学一样亲切。对这样的女孩,大家也许非常喜欢她们的天真可爱。也许没什么感觉,但很少会发出这样的呼声:“可我真希望她别是故事里的白雪公主!”

咦,他为什么这样说?如此一来,这个开头充分激发了读者的亲切和好奇,迫不及待想听听他怎么说。

博涵先发出了对白雪公主的质疑,接着给出了建议——假如白雪公主没有“主角光环”护身,她应该学着做哪些,不做哪些。最后,博涵从主角辐射至配角,故事中的猎人、小矮人和王子,除了给予白雪公主关切和幸福,更应该让白雪公主学着成长,学着自立。

如此这般,“白雪公主即使不那么‘幸运’,也可以幸运地过一辈子”,文章以一句耐人深思的话语结束。

完美。

博涵的1234速记思考,非常适合孩子日常的阅读,因为时间紧,我们没法把每个观点都变成洋洋洒洒的作品。

但也要让孩子看见,碎片思维不等于一堆废料,化零为整,加一些巧思、一些润饰,就可以让她改头换面,丑小鸭变白天鹅。

博涵的这次“化零为整”,不仅仅为孩子做了一个范例。也可以用来启发孩子更多元的创作,我在这篇文章的基础上,抛给了孩子2个问题。

1

问题

当不少读者赞美白雪公主的纯真可爱,博涵却对“花瓶”式的白雪公主深感担忧。你是否也对某位经典角色有着别样的看法?期待你独特的声音。

2

问题

试着改编《白雪公主》的故事,让娇滴滴的白雪公主因一个契机获得成长,成为顶天立地的“大女孩”。那么,你会怎样安排新剧情呢?

这些问题又可以勾出新颖有趣有深度的创作。

这样操作,写作便成了真正欢腾的河,童真在左,成长在右,启发开道,一路欢歌。

这些年的写作教学,我有幸遇见了上万的孩子。

每一次遇见,都留下了光。

如果我对他们有何希冀,我忽然想起一首歌词:让我们一起把爱,活成最美最美的钻石。

写作难吗?

是的,有一些难。但当你把它当成你毕生的朋友,生活的一部分,所有的关卡,都会随风而逝,迎刃而解。

欣赏孩子,

启发孩子,

平等地与孩子探讨,

做他们的粉丝,但别做脑残粉。

孩子的成长将会超出我们最美的想象。

谢谢大家。

END

本期责编 李昂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