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亡中“被”改嫁的宋庆龄

1927年9月6日,宋庆龄到了苏联,似乎突然有了一种“世界真奇妙”的感觉。这种感觉在她去美国时都没有

1927年9月6日,宋庆龄到了苏联,似乎突然有了一种“世界真奇妙”的感觉。这种感觉在她去美国时都没有那么明显。充满朝气的精神面目,艰苦但快乐的生活环境,让她充满感动。

宋庆龄受到国宾待遇,苏联政府将她安排在“糖宫”,这是过去俄国糖业巨子的宅第。

为照料宋的生活起居,苏方专门安排了教育人民委员柯伦泰夫人担任接待组组长。柯伦泰夫人是苏联有名的妇女领袖。她英语很好,与宋庆龄交流没有语言障碍。在她的陪同下,宋庆龄参观了红场和克里姆林宫,瞻仰了列宁陵墓,愉快地在苏联四处游玩。

但很快,困难也接踵而至,最难的就是没钱。她富有的娘家人似乎达成某种协议,拒绝给她资助,而孙中山留给她的不过是上海莫里哀路的一栋房子。她从武汉方面得到的微薄津贴已经用完。但她仍不愿向克里姆林宫求援。她到苏联是为了寻求中国革命的出路,并加强与社会主义苏联的联系。但是苏联人并不像她想象的那样,全力支持中国的革命,而是将中国当作一块有利可图的蛋糕。

斯大林和托洛茨基正在激烈的交锋之中,并无意照顾这位客人的需要。而宋庆龄的密友雷娜在长途跋涉中染上了重病,成天昏迷不醒,头疼难忍。开始还能坚持工作,后来却卧床不起。宋庆龄整日守在她的病床边,忧心忡忡。

她很快发现,自己的革命同志邓演达将军因为敦促克里姆林宫澄清对中国的含糊立场或者停止干预中国的事务,而被斯大林通缉。邓演达在俄国朋友的帮助下连夜逃出莫斯科,穿过高加索,越境前往土耳其。几个星期以来,宋庆龄始终没有得到他的消息。

宋庆龄已经筋疲力尽了。两年之中,她由第一夫人变成流亡的寡妇,还要面对亡夫的三民主义被革命叛徒的独裁梦利用的阴谋。但是她没有想到,自己很快又被莫须有的一箭射中。

这天小庆刚从高加索旅行回来,在火车站遇见一个在莫斯科工作的英国人面带笑容地向她高声说着:“恭喜,你是一个好太太!”

宋庆龄有一些尴尬,有一些疑虑,但因为来不及细问,她点点头便匆匆离去。回到房间里,她越想越不对劲,便去找雷娜。

病床上的雷娜已经十分虚弱。她有一头火红的头发,原本总是像火焰一样燃烧着,现在却黯淡缺乏光泽,如同一团燃烧殆尽的炭灰。她有些为难的拉住宋庆龄的手说:“你别生气,最近报纸上有对你的中伤,你要坚强起来。”

宋庆龄紧张地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雷娜把头转向抽屉,宋庆龄连忙打开最上面一层,只见里头整整齐齐的叠着几张报纸。她展开一看,其中一张是英国出版的《每日邮报》,上面登着一则她与陈友仁结婚的消息。另一张是传播最广的《纽约时报》,上面用白纸黑字清清楚楚的写着:“英国驻里加记者援引一条据说是苏联官方的电讯说,前国民党外交部部长陈友仁和国民党之父孙中山的遗孀已在莫斯科结婚。此事将紧跟在蒋介石将军和宋美龄小姐在上海的罗曼史之后发生。”

宋庆龄气得浑身发抖,拿着报纸的手不自觉地使劲攥成拳头,压抑自己的愤怒。雷娜要起身安抚她,却没能坐起来。宋庆龄连忙让她躺好,刚给她掖好被子,眼泪就不能控制的掉了下来。

宋庆龄很明白,为了抬高宋家新的第一夫人的地位,有人想要利用丑闻,把过去的第一夫人踩到脚下,让不明真相的人们鄙视,继而遗忘那个失节的女人,满怀崇敬的对待中国女性的新代表——宋美龄。

但宋庆龄更愤怒的是这样的花边新闻把她和孙中山的名字割裂开来,抹掉她十分珍惜的孙夫人的身份,从而削弱她为捍卫孙中山主义和理想的战斗力量——而这正是她矢志不渝、终生为之奋斗的崇高理想。

严寒的天气加上过分紧张的精神压力,宋庆龄颈上一圈带状疱疹也很快发作,一连几个星期,她忍受高烧的折磨和莫斯科的严寒。等到身体略微有些起色时,她在报纸上读到了蒋介石和宋美龄那盛大而隆重的婚礼。美国报纸纷纷称赞这场婚姻是一场完美的“中美合作”。

她是被遗忘的那个。

11月 21日,雷娜因患脑炎去世。感恩节那天,宋庆龄抱病参加了雷娜的葬礼。来自中国的流亡者们冒着暴风雪,经过数小时的跋涉,穿过莫斯科,前往新建的火葬场。宋庆龄连件厚实的冬大衣都没有,只裹着一件单薄的黑斗篷,在阴冷刺骨、冰雪粼粼的街道上缓慢的走着。苏联外交部借给她的一辆轿车,一直跟在送葬者队伍的后面。好友们都劝她上车暖和一下,她却坚决不肯。只见她两臂交叉,低垂着端庄秀丽的脸,一步一步地走过这个严寒的季节。

透过飘忽不定的薄雾,她苍白的面孔在人群中是种孤独而无声地控诉。而她没有退缩,仍然在提早降临的夜幕中,紧紧跟随她的革命同志的灵柩战栗前进。

等到身体恢复得差不多了,宋庆龄决得是离开的时候了。

在宋庆龄流亡苏联期间,也是斯大林与托洛茨基的分歧达到白热化的阶段。斯大林开始了对托洛茨基派的清洗,宋庆龄目睹了他们内部的互相残杀,目睹了自己的朋友——越飞,在此期间不堪忍受折磨而自杀。几个月后,她才受到斯大林的接见。

1928年春,宋庆龄和陈友仁到克里姆林宫向斯大林告别。小庆已经很了解该怎么和这些人交谈和寒暄了——先感谢再陈述最后表决心。她首先感谢苏联政府对中国同志的友好接待,再谈谈中国当前的局势和任务,最后强调一下在民族民主革命中同中国共产党合作的决心。

斯大林也笑了,问她:“听说你们现在要去德国?”

宋庆龄回答:“是的,也是去考察学习,借鉴别人好的东西,为我国革命所用。”

她有些疲惫,却不改坚决。她从来就不是一个盲从的革命者,却没能找到更好的出路。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