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义的浪潮是否会再次席卷全球?

  你见,或者不见,它就在那里。 ○ 民智漫谈 从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再到亚非

null

你见,或者不见,它就在那里。

民智漫谈

从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再到亚非拉殖民地的独立运动,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政治运动,在世界历史进程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而今,民族主义的浪潮似乎再次席卷而来。近几年全球政治热点事件的背后,大多游荡着民族主义的幽灵。

null

中美贸易冲突是“美国优先”的经济民族主义,欧洲民族分离运动是民族认同的撕裂,而中东乱局、欧洲难民问题中也时时可见民族主义的影子。

民族国家是当今国际体系的主要行为体,民族主义作为民族国家的衍生物乃是正常现象。

可是,民族主义的泛滥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全球化与民族主义之间又会产生怎样的碰撞?

民族主义的回潮

民族主义思潮的回流其实并不意外。冷战结束后,苏联解体导致的国家分裂使得民族问题愈发突出,西方世界国内的民族冲突也渐渐浮出水面。

null

近年来,西方国家的民族主义展现出了新的形势。

高呼着“美国优先”的口号,高擎着“让美国再次伟大”的旗帜,特朗普兑现了其参选时的承诺,在国际事务中处处秉持着美国本位的原则任性而为。

在经贸领域,美国挑起的中美贸易摩擦愈演愈烈,不但严重影响两国正常交往,更搅动全球经济形势。

null

在以美国为中心的同盟体系中,美国也频频向盟友发难,引发法、德、韩、日等盟友的不满。

美国频繁的“退群”举动更是令世界大跌眼镜,在国际社会中也引发了对美国退回到二战前“孤立主义”状态的担忧。

null

“美国优先”在行为逻辑上早已突破经贸领域的界限,使经贸摩擦沦为卡尔·施密特笔下不死不休的敌我之争,这是大国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

欧洲亦是暗流涌动,民族主义逐渐渗透进欧洲政治的方方面面。

欧盟内部龃龉不断:难民危机不断发酵,英国脱欧问题悬而未决,部分国家离心倾向增强,右翼政党先后上台;而处于北约与俄国对峙前沿的东欧地区,危机四伏。

同时,欧洲民族分离运动愈发活跃。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独立运动、苏格兰独立公投等问题频发,分离主义思潮不但没有式微,近年来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

null

在欧洲区域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民族主义奏响了迥然不同的音符,推动欧洲朝着分裂、对抗的方向渐行渐远。

西方民族主义回潮的原因

民主政治的低效?

西方的政客为争取选民支持,毫无底线地向“政治正确”妥协以占据道义制高点(尽管政治正确本身并不应因此被大加鞭挞),却在真正的问题面前束手无策。

由此,欧洲难民问题愈演愈烈,英国脱欧久拖不决,“黄背心”运动此起彼伏。而政客只用以一份辞职声明便可以息事宁人,政治恶果终将由社会大众承担。

民主的本意应当是人民主权。然而民主的含义在熊彼特的笔下发生嬗变,投票竞选成为民主的象征。

null

代议制的合法性由此巩固,打着“民主”旗号的精英统治也得以堂而皇之地开展。

看似公平公正公开的竞选本质上是一种对抗性制度设计,而对抗性制度必然引发参选政治人物后果论的思维导向,即以胜选、而非政策的合理与否为最终目的,从而导致一系列政治闹剧的发生。

在对抗性制度的引导下,西方国家必然呈现出政治的非理性、政策的不连续性、思想的分裂性等特点,投射到社会便是秩序的崩塌、信仰的混乱、经济的低迷,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null

民主制度带来的混乱让民众向往一个具有高度同质性的理想国家,因为,在当前的体制下,民众最基本的安全感都无法得到保障。

在如今社会矛盾激化的西方国家,这种政治诉求往往最终导向激进的民族主义,当政府无法满足民众的政治诉求时,民众只好选择自己去争取。

身份认同的混乱?我们是谁?

亨廷顿曾告诫世人:如果一个国家的特性消失,国家就将面临分化和衰落的危险。当一个国家的主体民族不再占有优势,国家表现出的不再是多元主义下的繁荣,而是无中心的无序。

历史证明,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这些煊赫一时的政治体都因错综复杂的民族问题而不可避免地陷入衰亡。

而今,美国和欧洲同样真真切切地面对着这一问题。在这一背景下,欧洲右翼政党的粉墨登场、特朗普修隔离墙、限制移民的排外政策便不难理解了。

null

互联网倍增器下的共同体主义?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社会结构起了一定的解构作用,然而不应忽视的是,人并不会始终保持这种独立的个体状态。

马克思说“人终究是社会动物”,当人在互联网世界中被还原成近似于启蒙思想家笔下的“自然状态”时,人会主动根据自身的兴趣或现实需求,构建起一个个新的共同体。

互联网平台为民族主义的兴盛提供了绝佳的契机。

其一,利用互联网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传播效果好、传播手段多元、移动终端普及的特性,民族主义的队伍在互联网平台上迅速壮大。

这在2015年末赫赫有名的“帝吧出征”事件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null

其二,现实生活中人的种种身份在互联网上都被消解,在互联网上每个网民都是平等的个体。

互联网还原了民族主义诞生之初的平等色彩,作为共同体一份子的自尊被重新拾起。

当现实社会无法提供给民众以归属感,网络民族主义将成为人们的皈依之所。

关于民族主义特性

民族主义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卡尔·施密特认为,政治就是划分敌友,民族主义也明确划分出不同民族间的区别。

这种划分的行为本无可厚非,人类社会也是在对“你的”、“我的”的区分中逐渐产生的。然而这种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维,并不利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

null

泰戈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访问美国的演讲中指出了民族主义最显著的特点——相信本民族是唯一值得追求的目标。

将哈耶克对集体主义的批判用来概括民族主义的特征可谓恰如其分。

“若要用一个信条将某个集团牢牢地团结在一起以便共同行动的话,那么,将‘我们’和‘他们’对立起来,即向一个集团以外的人进行共同的斗争,则似乎是这个信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主义建立在极端本位主义的立场之上,在全球化的时代形成一股强劲的逆流,冲击着整个世界的格局与发展进程。

null

民族主义还带有着天然的侵略性。国际社会本质上是一个遵循丛林法则的社会,是处在英国思想家霍布斯笔下“一切人与一切人为敌”的自然状态。

在这种极端的环境中,恐惧笼罩在每一个民族的心头上,自我保全成为所有民族最基本的考量。当一个民族在主观上判定另一个民族存在着侵犯自己的意图,就要将对方消灭以图自保。

人类历史不断重复着这出悲剧,每一场战争的背后都免不了这种由不安全感引发的侵略性行为。

null

人的认识是经验性的,对历史的记忆往往难以磨灭。民族间的冲突无疑会滋生更加深刻的仇恨,最终演化成民族间刻骨铭心的血海深仇。

“冤家宜解不宜结”,但现实往往是“冤家易结不易解”,当强烈的民族主义意识内化到整个民族的灵魂中,那么国家也难以做出合乎理性的判断了。

尽管法德和解给世界做出了良好的典范,但在客观条件迥异的世界其他地区能否达成类似的成果就不得而知了。

结语

尽管民族主义在当今世界有扩散之势,但我们也应当注意到,民族主义的回潮在某种程度上是保守主义思潮回归的一种反应。

null

从目前的态势看,民族主义思潮总体上仍是可控的,部分国家的民族主义情绪并不强烈,但客观上也加剧了全球政治的不确定性,冲击了多元文化主义的影响力,加剧了社会矛盾和地区冲突。

民族主义作为世界政治中的客观存在,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之视作全球化的破坏者和地区冲突的制造者,民族主义不是洪水猛兽,它就在我们身旁,它自有它存在的合理性。

但我们也不能简单地做激进民族主义的拥趸,要保持一颗理智的头脑理性地看待世界,不盲从,但也不袖手旁观。

                    图源:网络

null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