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为何“800字的文章”总成考试焦点?

null

众所周知,今天是高考,也是端午节。并且,上午的考试科目“语文”也最具话题性。一方面拉开高考的帷幕,一方面,因“作文”的立意也会触发各种热议。总之,高考撞车端午节,会让这一天显得更加特别。不过,语文考试科目一结束,难易程度暂且不论,关乎作文的热议便会立马展开。

甚至,一些媒体人,作家也会就此介入,借着高考的作文题目,进行快速的创作。其中有缅怀青春的意思,也有感受当下情怀。总之,高考已经不只是考试本身。对于,更多人来讲,它关乎个人命运,也在乎基本表达。总之,高考已经是一个较为重要的“生活节点”。

无论是对于亲历高考的学生来讲,还是对于高考外围的过来人而言,都好像有种很强的仪式感存在。当然,时过境迁,“考试的体系”在细微的变化。但是,对于唯一不变的“高考作文”来讲,却成为最具影响力的“考试焦点”。甚至,对于大多数人的写作能力来讲,在高考结束前,算是达到人生的巅峰。

因为,对于整个“应试体系”来讲,也只有“高考作文”的评分占据很大盘面。所以,每年的“高考作文”,都会触发广泛关注。无论是立意,还是选题的方向,都会引发人们的讨论。可事实上,作为“高考作文”来讲,其实考查的就是学生的基本表达能力。至于,是不是文学天才,压根儿没什么关系。

所以,很多时候,那些真正怀有文学天赋的学生,反而可能在考试中得不到高分。因为,“高考作文”作为卷面中的一个题目,在具体的阅卷过程中,很难做到“逐字批阅”和“综合意见”。从某种意义上讲,只能是“看点给分”,这种时候,谁的表达更贴近主题,谁的基本表达技法更熟练,谁就能得到较高的评分。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版面的整洁程度,也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所以,有经验的老师常讲,高考作文拼的不是实力,而是落实能力。虽然没有标准答案,但是基本的段落行文,修辞手法,还是会考查的。因为,作为在应试体系中,关于语言的综合考核,就是要让文字能变成表达要求的工具,这一点很重要。但是,一篇800字的文章,每一年能触发人们的聚焦,还是值得追问和深思的。

事实上,高考本来是一个严肃的话题,所以一定程度上,需要找一个话题性轻松的介质打开这种局面。而作为“高考作文”,似乎最满足这样的特性。所以,当上午的“语文考试”结束后,“高考作文”的存在感就会取代“语文考试”的存在感,直至下一考试科目的开始。

总之,高考已经不只是考生和家长的事情,它本身所承载的期许,已经超出当事者的范畴。理想,未来,攀升,这些看起来较为向上的词藻,在这一天会显得很落地。因为,无论怎样回避,在现实的壁垒下,考学给个人带来的可能性还是更大一些,这对于所有考生都“无差别”。

当然,800字的文章,可预见性是比较强的。甚至,我们也不期待满分,只要能压住大部队,不给大盘拉分就行。所以,往往高三的语文老师,也不太会集中的,针对性的搞“作文训练”,只是从版面的构成,要素的组成,以及特别的表达方式上进行提点。毕竟,文字表达是个硬功夫,仅靠集训难以达到效果。

不过,对于高考外围的人来讲,除却“高考作文”能间接的参与互动,将自己置身其中,发出自己的声音,至于,别的学科,早已还给老师。但是,作为高考外围的人来讲,在介入高考的话题时,又不能显得太尴尬。所以,“高考作文”就会成为主要切入点。毕竟,门槛低,参与性强。

“门槛低”,是因为十之八九的人,都会基本的表达。好作文写不出,可流水账的日记,还是没什么问题的。所以,对于“作文”来讲还是有一定的“发言权”。因此,“语文考试”还没有结束,人们就开始谈论,这届作文题目的各种琐碎。总之,这已经成为高考的一道热菜,几经风雨,也算不衰。

至于,参与性强,就更为好理解。作为社交媒体的主力军,相信都经历过高考的体验,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都对写作文没什么好感。所以,当每一次回首高考的时候,总会潜意识里充满某种“仪式感”,而这种仪式感里,除却青春的滋味,更多是青春的好恶。所以,“高考作文”自然是众矢之的。

当然,“作文”因存在表达观点的任务,所以“社会热点”,“国家政策”总会成为出题者热衷的方向。因此,对于高考外围的人来讲,更容易以此作为介质,将自己和高考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至于,高考生到底能不能表达出有见识的观点,其实根本不重要。

我们很清楚,“高考作文”的主要目的是为应试,而非为放飞自我,进行个性化表达。所以,这就导致,每一年的“零分作文”比“满分作文”的话题性更强。甚至,就文字功底来讲,可能很多“零分作文”也并不差。但是,作为考试来讲,要的是按要求表达,而不是按意愿表达。

所以,对于“高考作文”来讲,也总是会出现很多分歧性的看法。甚至,对于一些舆论的揣测,出题人可能都会感到意外。不得不说,“高考作文”是个较为丰富的触点。它本身不只是应届考生的一道题目,也可能是生活中的一个追问放大。所以,多少年来,总是热度不减。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