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尝试挑战高考作文

每年高考作文题,都给普通人一次评头论足的机会。 作文题好不好写,抖机灵写个高考作文段子,网上取个乐,

每年高考作文题,都给普通人一次评头论足的机会。

作文题好不好写,抖机灵写个高考作文段子,网上取个乐,容易。

真让人自己去写,难

1

我从2019年高考作文题里面看到了什么?

高考作文难写,是真的。

【1】没有任何资料参考:除非你能从前面的语文试卷里获得灵感,否则写作文真的是没有搜索,全靠自己憋,拼肚子里的墨水积累。

【2】有明确时间限制 :作文一般在高考只能分配一个小时多一点点的时间,这基本上意味着只能打腹稿,顶多列个提纲就开写。

【3】要手写,不能涂改 :现在很多人离开拼音输入法很多字都不会写,高考时不但要手写,还要求字迹清楚,不能涂改,等于要一气呵成。

【4】带着心理负担写:和我网上写个推文不一样,今天写砸了,明天再写好一点,还能拯救阅读量。高考作文没写好,很可能决定你去哪个学校,一辈子命运就得到了改变,说心理压力不大,不怕跑题是假的。

另外平时写作,可能不担心用网络语言,口语化,甚至有时候拿价值观开玩笑,在高考作文时,这些都是自己要给自己提个醒的,无形的写作限制还是多。

我身边工作过的人,能在60分钟内靠打字写出800字的人,我都佩服,因为没有几个人,写个东西,慢得像挤牙膏一样。按说职场很多文章,其实是应用场景明确,写作目的明确,写起来也是有套路的,就这样大部分人还是写不好。

而高考作文往往是体裁不限,标题不限,立意不限,看起来自由,其实对于写作而言,越是有明确的约束,反而越容易按模板完成。

所以对于成年人,在职场最擅长完成的文档,也就是各种表格了。如果我的每一个员工,写作反应能力还能保持在高三的水平,我真的很开心。

至于网上现在流行的如何写出10万+标题的套路,说个实话,扣掉大部分猎奇的心理,扣掉大部分蹭热点的话题,扣掉那些公式化的场景触达内心,谁记得去年的10万+?

好文章从来不是比阅读量,而是比生存期。——理解这一点,我从来不敢说我能写。过了一个月,我在互联网上哪篇文章还能不断被转载转发?

冯唐说:好文字有一条金线。

你我更适合仰望金线,但能写好工作中文档,也需要反复练习啊。

2

我从2019年高考作文题里面读出了什么?

先给大家理一下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我发现如果我的孩子去北京,上海考试,要吃大亏。

全国卷Ⅰ “热爱劳动”演讲稿
全国卷Ⅱ 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写作
全国卷Ⅲ 毕业前的最后一节课
北京卷 《2019的色彩》和《文明的韧性》
上海卷 “音乐的中国味”
天津卷 “爱国”的思考和感悟
江苏卷 寻找“中国味”谈思考
浙江卷 假如你是作家如何对待读者

北京题目是《2019的色彩》和《文明的韧性》,上海的题目是《音乐的中国味》。

【1】不同的色彩常被赋予不同的意义。2019年,我们隆重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欢庆共和国70华诞。作为在这个特殊年份参加高考的学生,你会赋予2019年哪一种色彩,来形象地表达你的感受和认识?


这个题目,我觉得还能写一写,但如果一个孩子从小缺乏历史和艺术教育,恐怕对于色彩的感受能力,就容易流入俗套,比如说“红”,说“先烈的热血”。

【2】请以“文明的韧性”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谈谈你的思考。

这个题目,让我觉得有压力,我能写,但是这很拼阅读积累,课外阅读少的孩子,很吃亏。感觉这个题目是柏杨的菜,他喜欢写《丑陋的中国人》,但这样写肯定有问题。

【3】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这个题目,直接让我看到城市的差距,在武汉这个城市,我的孩子自己偷偷听流行音乐,学到的中国味怕也就是“凤凰传奇”了。

这个题目让我做,我直接要挂,或者乱凑。上海人敢出这个题目,也让我看到上海这个城市在人文艺术这种素质教育上的领先,我到今天就没有怎么倾听过不同国家的音乐。当然作为作文,不是要我们写音乐,而是要我们从这个现象中提炼认识事物的方法,比如“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但如果我的开头是这样写: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芬芳美丽满枝桠

又香又白人人夸

让我来将你摘下

送给别人家


刚刚结束的中俄建交70周年纪念大会上,中俄艺术家又一起合奏了这首中国乐曲《茉莉花》。

《茉莉花》这首江苏民歌,可以说是在全世界传唱度最高的一首“中国风”了。这首歌曲先后在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南京青奥会开幕式等重大场面上演出 。张艺谋导演拍上海申博宣传片,背景音乐就是这首《茉莉花》贯穿始终。正因为《茉莉花》在中国以及国际具有极高的知名度,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国歌” 。

有人说中国人之所以喜欢这首歌,是因为这首歌旋律优美平和,符合中国人“以柔克刚”的个性。我想是的,不同的国土孕育不一样的国民性格,带来不一样的偏好,音乐如此,其它领域也是如此。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中华民族的“灵魂“就沉淀成”中国味“,让每一个炎黄子孙为之共鸣骄傲,成为我们民族每一个人奋斗背后深层次的基因,无论你在天涯海角,我们都能感受到文化中相通的血脉。


这让我想起一句话: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


抱歉,虽然有搜索帮忙,但也有点写不下去了,还担心跑题,真是佩服上海的孩子们。

不同城市之间的人文差距,这是我从作文题目里感受到的。

3

我从2019年高考作文题里面学到了什么?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要思考,如何用一道题让不同的人都能切入,而且有话说,还能合理测试出大家的水平高下,这个是最难的。 普通人觉得一个老师好,就是会讲课。 但是在我看来,会讲课不如会做课件的,因为能够结构化自己的讲课逻辑 会讲课的不如会编教材的,说明他的方法可以复制。 而会编教材的不如会出题的,说明他非常清楚怎样的题目能够合理测试出学生的水平。 高考的题目就必须能够测试全国学生的语文水平——这个事情的难度,不是一般的大。没有多年教学经验的人,搞不定。

像全国卷2,题目就很照顾不同的人,毕竟这是应用面最广的作文题目,要照顾不同的孩子。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 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

② 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

③ 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

④ 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

⑤ 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

这道作文题目,有演讲稿,有信,有观后感,有写给同学,家人,功勋人物,有不同历史年代也有对未来狂想,不同的孩子,总能找到自己的切入点。

出题的老师还是很照顾人,我要想想,我怎么才能学到这一点。

嘲笑别人连高考题目出不好的人,其实自己才是业余选手。仅仅是如何组织语言,不要让高三学生理解错题干这件事,我觉得就特别难,从这个角度,上海卷就比较让人纠结。

不过江苏卷也不容易,他们让考生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到底说水是水,盐是盐,老鼠不会爱上猫,还是说五味调和,世界美好呢?我也纠结了一下啊。

但别嘲笑人家出题老师,这个事情难度很大很大,

反正我想起韩寒一个故事,他作为业余台球高手,约了九球女王潘晓婷打球,约定好谁输谁开球,结果那个晚上,他只做了一件事:开球。

别说了,你们今天,敢和高三生,比开卷吗?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