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族的后裔今何在?

鲜卑族是我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少数民族,对于从汉至唐及唐解体后的五代十国之间的北半部中国乃至全国时

鲜卑族是我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少数民族,对于从汉至唐及唐解体后的五代十国之间的北半部中国乃至全国时局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鲜卑族一直是该时期历史研究和考古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开始鲜卑与匈奴争雄失败,长期受匈奴统治。在西晋之前,鲜卑人逐渐称雄于蒙古草原上,但一直在蒙古草原。西晋八王之乱后,鲜卑人开始介入中原政治布局,并进入中原建立政权。其中,拓跋氏建立了北魏;慕容氏建立了诸燕(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北燕等等);宇文氏建立了北周。其后隋唐的皇室都有鲜卑血统,并有很多鲜卑人居于国家显要位置。唐解体后的五代十国,很多系鲜卑的支系沙陀族所建。与辽金宋同时存在的西夏也是鲜卑拓跋氏后裔。以后鲜卑才淡出历史,北方开始是满蒙互相争雄的时代。

那么谁是鲜卑的后裔?鲜卑发展的现代民族是哪个?

现在的蒙古国就明确把鲜卑列为蒙古悠久历史的一部分,也就是蒙古族认为是鲜卑后裔。

满族学者朝克提供了有关鲜卑族的三点信息:

1、在清末民初,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他的《观堂集林》中说的"我国古时有一强梁之外族,其族西自汧陇,环中国而北,,,随世异名,因地殊号"这里他举出北方各民族,重要的是"随世异名,因地殊号"。

2、世界语言学奠基人,法国学者伯希和到呼伦贝尔考察,认为室韦和鲜卑是同一民族,北魏自己要汉化语言、服装、风俗,不准留在原地之室韦,用一样的族名。

3、2006年法国遗传学家christinekey_tracqui用2300年前的古匈奴贵族尸体与现在蒙古地区的蒙古人群体,进行r染色体、线粒体、常染色体脱氧核酸分析。结果表明古匈奴人和当代蒙古人为延续世系。2007年又证实匈奴、鲜卑、蒙古高度吻合。

这是证实了王国维,希伯和及我国一些学者理论的正确性。

在我国56个民族,还有就是锡伯族认为是鲜卑后裔,并认为锡伯族就是鲜卑的音转。万科老报王石的母亲就是锡伯族,孔令辉女友马苏是锡伯族,当红女星佟丽娅是锡伯族。

满族虽没有说是鲜卑后裔,但满族和锡伯族使用共同的语言,两个民族大多数姓氏是共同的,由此也可以说,有相当大的比例进入满族。

还有就是有相当部分的鲜卑人在历史上进入中原,并长期生活,现在被列为汉族。现在经统计,鲜卑后裔主要是改了一百多个汉姓,网上可以查到有人编辑的鲜卑姓氏与汉姓对照表,篇幅比较长,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查查,自己是否可能是鲜卑后裔。

现在有些村落已经证明是鲜卑后裔聚集地,比如广东鹤山市、佛山市,有2000余源氏族人,他们认为自己是拓跋鲜卑后裔,在广东省肇庆市,有6000余慕容氏族人。广东肇庆高要白土镇的幕村、大旗村、中岗村都密集分布着鲜卑族慕容氏,这部分慕容氏鲜卑后裔曾申请将他们户口本上的汉族改为鲜卑族,有关部门答复是鲜卑族已经消失,已经没有具有民族特征的鲜卑族,民族识别中没有确认存在鲜卑族,这样申请改变民族成分的登记不被认可。但这些没有影响他们复兴自己文化的决心。

广东霄南礼奎村,经源氏后裔自发的捐款,建立起源贺纪念公园,立起了源贺铜像。

源贺即为广东源氏祖先,鲜卑人,源贺在北魏的北方统一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先后参加过太武帝的西灭北凉、北退柔然、南攻刘宋等重大战役,因屡立大功而被朝廷授以西平公、太尉、陇西王等官爵。

现在这些鲜卑后裔续修家谱,建立宗祠,他们会把自己是鲜卑后裔的观念传承下去。

他们在民俗上,还保持着鲜卑族的特征,比如忌吃马肉。这应是北方马背上民族共同的。他们每天睡觉要头朝北方,表示他们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先,不会忘记自己梦中的故乡。

他们还保留着鲜卑人的传统习俗——每年中秋节都举行烧番塔祭祀习俗。当晚全村人集中吃团圆饭,饭后村民围住番塔载歌载舞,随后开始烧番塔。据悉,“火供”中秋祭祀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源于鲜卑游牧时期,新到一片草原点上火堆驱赶野兽和表达愉悦旷达的心情。

鲜卑后裔不仅修家谱,有的还进行历史考证祖先的足迹。比如源志藩,他根据20年的研究和考证成果,写成了60万字学术著作《鲜卑遗民源氏源流》。2011年3月此书由香港科华图书出版公司出版,主要记述了自己民族变迁、氏族流传、宗族足迹的方式,详细论述了源氏一族的源流。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