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梁:地产界的“反常识”房企

在地产下行的时候坚守品质路线,在很多房企选择集权决策的时候选择“阿米巴”放权,在普遍意义的“白银时代

在地产下行的时候坚守品质路线,在很多房企选择集权决策的时候选择“阿米巴”放权,在普遍意义的“白银时代”选择规模扩张,大力进军被很多房企不看好的三四线城市,并最终在地产界,与恒大、碧桂园并列称雄——这,便是中梁骨子里剽悍的“反常识精神”。

作者:地产八卦女

1st

说实话,每逢我说起中梁,有很多朋友还以为我说的是“中粮”。有一些不大关注行情的老地产人,看到地产销售排行榜上节节高升的中梁后,像是潘石屹跑去北京拍地不认识方兴,问:它是什么来头?

然而在江苏、浙江,中梁却是不折不扣的地产老兵。1993年,杨剑凭借自己在地产行业多年的经验与人脉,在温州正式成立自己的公司,此后迅速成为当地地产龙头。2001年,杨剑进军苏州房地产市场,2008年,成为苏州市场第三名。但总的来说,2015年之前,中梁仍然是一家区域房企,浙江的项目占比高达80%。

我们知道,对于温州楼市,曾经经历过如同海南楼市泡沫破灭的过程。当时温州房价连续20多个月下降,中低端商品房价格下降超过30%,豪宅价格遭到腰斩。而在那个时候 ,中梁就已经是温州龙头,但似乎,中梁并未受到楼市泡沫破灭的影响,反而犹如凤凰涅槃一般,在地产泡沫破灭的暗夜里浴火重生,迅速成长为全国TOP20的房企 。

那么,究竟是什么秘诀,让中梁越挫越勇呢?星子怀着疑问,探访了中梁温州大本营的两个项目 :温州楼市泡沫破灭之前的中梁中央公馆 、泡沫破灭之后的中梁·首府。

▲这是温州中梁中央公馆 ,07年建的“老 ”房子,已交付使用近10年,却至今不输任何一家开发商的新盘。它也是2015年温州市首届最美小区评选大赛的“十佳最美小区”。

▲挺拨的外立面,大气的裙带式的建筑设计,绿树成荫的小区环境,到处都是桂花树,红杉树,彰显出中央公馆这个小区内在的建筑品质。

▲这是温州中梁首府。如果说,中央公馆代表的是老中梁,那么中梁·首府就是新中梁代表作。在温州楼市泡破灭以后,2012年面市的中梁首府仍然坚持品质路线,所有楼幢从底到顶都是全石材立面,并拥有高层建筑大型泳池、270°全景户型、阳光全景下沉式SPA、全景客厅、全景卧室等独特设计。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尽管温州楼市从2010年一路下跌到2015年,这种长时间的房价下跌,足以消灭掉人们对于房产市场的信心。当时温州房企也处在整合和兼并的过程,名声在外但缺乏“寒冬抵抗力”的房企不免被整合,但是中梁却度过了寒冬,并且在2016年突然展现强劲的发展势头,快速拿地,从侧面说明了市场对中梁的认可。

对此,中梁控股一位高管在此前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之所以能度过最艰难阶段,高品质是中梁立足的根本。这与当下楼市因为预售价被管控而下调施工和装修标准的现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而到了规模增长的当下,高品质仍然是中梁的独特卖点。目前,中梁已经拥有香系列、御系列、国系列三种主要的标准化产品系,可以迅速制定出设计规划、外立面和户型,确定示范区规划原则,甚至可以细化到项目的部品部件供应。这样极大加快了中梁的周转率。

对此,有朋友问,随着规模化增长,中梁还能坚守初心吗?

我的看法是,虽然中梁的产品是模块化建设,产品去化也一直很快,但是高品质是起家的依仗功夫,这项不会弱。而且中梁自起家之初就知道如何做好产品,知道好产品才能好销售,实践出真知,否则中梁也不会以“价值地产创造者”为己任。

▲每一个中梁的项目门口,都筑了一块厚实的铭牌,上面刻着各项工作负责人的姓名,「这体现了中梁的信心和担当」。

此外,在这里说句题外话:排行前二十的地产商,全国身经百战,自然什么样的产品最能走量和最能稳稳的挣钱,已经门儿清。对于这些房企来说,真正的好产品,最佳的产品策略,是85%复制,15%微创新,好产品其实都是相似的。

2nd

刚才说了一点中梁项目的品质观。作为地产商,坚守品质和诚信,不仅是中梁立身之本,也是发展之源。尽管成长于温州楼市危局中,但中梁异常低调,长时间未展现激进风格,从而错过了在房地产黄金时代(2015年以前)进行资本积累的时机,但从2016年搬迁总部至上海开始,中梁却再次反常识”,在看似最不可能的时候,选择了规模扩张。

中梁这样做的底气在哪里?从其拍地的速度看,2016 年以平均每周一块地的速度,拿下近 70 块地;2017 年平均以每三天拿一块地的速度,拿下百余块地。中梁似乎有着“源源不断”的拿地资金,这支撑着中梁在2018年提出千亿目标。从克而瑞发布的 2018 年前11月销售排行榜来看,中梁已经完成了全年目标,正向 1300 亿 -1500 亿的更高目标冲刺。

我们知道,房地产开发的本质是钱、人、地三方面的资源整合而进行这样的资源整合需要大量的信用。对于中梁来说,高品质策略,让客户对其有了信用基础,也让其他的商界同行,对中梁刮目相看。

翻开中梁的账本,我们会发现,虽然是做房地产,但中梁仍然有着典型的浙商特征。

例如,大部分浙商都善用资源,习惯于以资本和乡情为纽带联合作战。浙江人大都有自己独特的口音,别人一听口音就能知道说话人的来处,就会打听说话人的社会关系网,这就使得浙江企业家的“熟人社会”极其发达,每个有抱负的企业家,都必须谨慎经营自己在关系网中的人际关系、保持人情往来、树立良好的口碑、重视信誉强于其他地区。而这种关系,使得中梁天然具有金融优势,无论是借钱还是融资,中梁总比其他地产商更容易。

在这种情况下,中梁作为全国少有的走向全国化布局的浙商,融资体系相对其他房企,有着天然的优势。目前,中梁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结构化、多层次融资体系,已搭建五大国有银行和八大股份制商业银行授信体系,与非银机构中信信托、中诚信托、平安信托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也正是因为如此,尽管中梁依靠财务杠杆做大规模,但杠杆率却并不高,其净资产负债率截至2019年底为58.1%,远低于上市房企平均净负债率水平。

3rd

除了善用资本外,中梁这家房企,在战略选择上,也同样称得上是“反常识”典型。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知道,浙商崇尚适者生存,而非大者生存,只要找到细分的蓝海,不愁没有生意。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情况下,浙商群体发展出“纽扣大王”、“眼镜大王”、“皮鞋大王”,甚至连吸管、打火机、低压电器,浙商都占了一席之地。虽然这些行业,看起来低端了一点,做起来苦闷了一点,但浙商秉着“薄利多销、微利是图、赚钱就是硬道理”的原则,仍然在中国商海中打出了一片天地。

▲浙商坚信:风险越大,赚钱的机会就越大。在别人认为是冷门的地方,你会赚到数不清的钱。 没有人的地方水草最为丰美,鲜为人知的边缘经济,夹缝中隐藏着巨大财富。

▲浙江人的商业哲学:“惟利是图”不足取,“微利是图”却能积少成多。生意场上的事情,看大而未必大,看小而未必小。浙江人能挣大钱,也绝不嫌弃小钱,所谓“赚一厘钱也光荣”,浙江人就靠这一分一厘的集腋成裘,完成了他们的商业理想。

正是因为如此,中梁不像其他的地产大佬,先从一二线城市入手,而是反其道而行之,以二三线作为切入点。为什么选择二三线城市?中梁给出的答案是:看中此类城市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机遇;而中梁较强的操盘能力和产品功力,对于这类城市产品品质和生活方式的升级也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这样的做法,不得不让人佩服其眼光——长期以来,三四线城市在很多人眼中,都是没有价值的城市。业界甚至有云:只有大城市,才有房地产。大型品牌房企在此处开发挣点薄利,跟地方上的区域房企抢食,不仅劳心劳力,还很容易导致投资亏损。万科地产项目营销拓展定位理论里的“城市地图”,就特别强调了城市选择的重要性。

然而是随着严厉限购政策的实施,一二线楼市即便有上涨的动能,也被压着动弹不得。政策相对宽松的二三线,只要保持好销售节奏,房企反倒有了更多做大做强的可能。尤其是中梁实行以现金流为中心的运营策略,快速销售、快速回笼资金,再投入到下一个项目,在4个月开盘 、5 个月现金流回正、6 个月资金进行第二次投入的情况下,这种“批发”式的逻辑,货如轮转,靠资金的高效流动,就能带来规模和利润的几何式增长,这跟温商“微利是图”、“蓝海战略”的思维是一致的。

中梁杨剑董事长就曾经对此总结说 :如果布局一二线城市是开大奔,布局三四线城市是开宝马 mini,你开 10 辆大奔,我开 50 辆宝马 mini,我还是大有机会的。

▲目前,除了上海、杭州外,中梁进入苏州、银川、佛山、昆明、重庆、长沙、合肥、青岛、西安、武汉、成都、沈阳等核心二线。2018 年,中梁提出「聚焦长三角,辐射京津冀和珠三角,延伸至一带一路经济带」的布局战略,更进一步深化全国布局。从 2016 年开始走出江浙沪,持续开拓东南、西南、中西部和东北市场。到今年 6 月份,已经布局了全国 23 个省份、百余个地级市。

4th

先理人,后理财。浙江人认为:人才理好了,钱财也理好了。企业最大的资产是人,所以想要赚大钱,得先笼络住人。

同样的,在公司管理上,中梁的“反常识”情结,也仍然存在。

一般我们认为,“集权”比“放权”要好,尤其是对于资金量非常大的地产企业而言。所以我们很多房企,对于上下管控的组织结构非常热衷。然而,中梁的组织结构,采取的是典型阿米巴管理模式,小组织切分,全业务职能下放,划分控股集团、区域集团、区域公司等多级管控架构,总部向区域充分授权,区域作为经营主体,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各个区域被激活,在良好的规则前提下,整个企业如同高铁运行,各个环节都是驱动主体,创造了中梁在土地市场「扫货」、加速奔跑的奇迹。

▲支撑中梁这个体量和速度的大跨步发展,不仅需要战略眼光和决心,更需要资金的保障、管理机制跟得上、团队战斗力跟得上。

「阿米巴模式」由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提出:把企业划分成一个个小的团体组织,通过独立核算制加以运作,在公司内部培养具备经营者意识的领导,实现全员参与的经营模式。目前,中梁一共设置了 12 大区域集团,还会随着企业发展不断增加和调整,在每个区域集团下设多个区域公司。这意味着,中梁已经拥有多个“利润中心 ”。

由此,阿米巴模式带来的最大亮点,除了中梁爆炸式的规模增长,还有力度极大的激励制度。中梁在向区域充分授权的基础上,制定了多层级激励体系,并实行「赛场文化」,将企业利益和员工利益紧密捆绑。可以说每一项激励的力度在行业里都属高水平。

“一个人赚钱没有什么了不起,关键是这家公司能让大家都赚到钱。”我一个朋友说,他是中梁2017届的 [ 新栋梁 ]。

然而,吸引年轻人的其实不仅仅是福利待遇,中梁的培训体系 、企业文化同样引人入胜。在这里,针对不同职能和级别,中梁设置了数十种专线培训,包含区域董事长特训班、事业部总特训班、投资总培训班、融资总特训班、营销总特训班、设计总特训班、法务总特训班、人力总特训班……全方位、全结构、立体式的人才培养,而且频率非常高,整个企业形成了全面学习的氛围。就连高管,每周一,都有一个学习分享会,互相借鉴、推演各大房企的优势和心得。

5th

既敢为人先,也看重人情,这是浙江人对生活的态度,也是以中梁为代表的企业,所具有的独到魅力。

然而,浙江人虽然善于经商,却并不迷信商业。在清代,“宁波会馆、龙游商帮遍天下,绍兴师爷、温州教员走四方”,那时候的浙江人,多的是读书人,从京师大学堂到早期的北大,温州教员是全国最多的。而浙江人善于经商,其根本原因只是因为“以前穷怕了”。

由此,浓厚的乡土情结和机敏、果敢、做大事的天性,已经深入中梁的骨髓之中。而中梁的急速扩张,也是中梁人分角饰演的一场人生大戏。

也许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中梁作为少有的经历过地产寒冬、跨越过楼市周期的房企,在地产销售开始进入瓶颈的当下,中梁拥有足够的经验去应对,这其实是一项很难得的优势。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