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心经》

《心经》是阐述大乘佛教的空和般若思想的经典,经文结构是佛与舍利弗之对谈,其来源出于《大般若经》。

《心经》可以说是般若经600卷的浓缩精华,《心经》最后的咒文则出自于《佛说陀罗尼集经》第三卷,也就是说《心经》是由般若经的精髓,外加密咒真言,合并在一起。

null

印度在8世纪以前,压根就没有《心经》。《心经》由中国人编写后,再回译成梵文,现存梵文本的《心经》文字错乱,概念不清。最初的《心经》原本也没有最后的咒语,是婆罗门教信徒后来强加上去的,非常牵强,内容前后不搭。

我们可以看一下,梵语《心经》rūpān na pṛthak śūnyatā śūnyatāya na pṛthag rūpaṁ完全逐字对应“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虽然完美,却完全不符合梵文的语言习惯,任何稍具梵语知识的人就会知道,如果把梵语的原句详细展开,语序恰好是与这个逐字对应的解释相反,梵语、巴利语都是靠词的性、数、格来表达。

null

梵文版《心经》rūpān na pṛthak śūnyatā śūnyatāya na

pṛthag rūpaṁ,rūpān对应“色”,na对应“不”,

pṛthak对应“异”, śūnyatā对应“空”, śūnyatāya对应“空”, na对应“不”, pṛthag

对应“异”, rūpaṁ对应“色”,稍具梵语知识的人就会知道,这是由中文回译的。

巴利文或梵文佛经行文较多重复,汉语则相对简洁得多。令人讶异的是《心经》的梵语本,竟然跟中文一样《心经》简洁,而意涵却十分牵强生硬,明显是从中文回译过来。翻译通常有2种方式,一种是直译,即逐词对应翻译,另一种是意译,注重意义的准确传达,如果必要,可以不顾及原文的结构成分。

null

《心经》的主旨在阐述一切有情的真心如来藏,包括蕴处界以及诸法等。《心经》认为真心如来藏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难道宇宙还没形成以前,真心如来藏就遍布所有空间吗?这跟事实真相完全不符合。

null

null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