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皆祸害?布兰妮一生都在治疗原生家庭的伤痛

童年最大的恐惧 父母不相信你 最近又有名人罕见的撕开了自己的童年伤疤,而这些伤痛统统来自他们成长的家

童年最大的恐惧

父母不相信你

最近又有名人罕见的撕开了自己的童年伤疤,而这些伤痛统统来自他们成长的家庭,这些痛苦的伤害力远远超过了普通人想象的程度。

艾伦秀的主持人Ellen DeGeneres最近在一档节目中,就出乎寻常地讲述了自己童年的一段往事。

作为被采访者,坐在沙发上面对台下几百名观众,她显得紧张甚至有些胆怯,和她平时在自己节目上轻松幽默的气氛完全不同。

hollywoodlife.com

她讲述这段经历的细节,此前从没有向人们公开过。

Ellen15岁时父母离婚,母亲之后嫁给一位叫Roy的男子。婚后不久,母亲被诊断出患上乳腺癌。一次,继父趁妻子不在家时,闯入Ellen的房间,说想在Ellen身上试一下没有肿块的乳房是什么样的,要和妻子作对比。

Ellen说自己当时还小,感觉到非常害怕。因为根本不清楚乳腺癌肿块之类的知识,对方也是母亲喜欢的人,她就在恐惧中答应了。

但事情并没有因此完结。

之后,继父更变本加厉地骚扰Ellen,让她难以忍受。在采访中,她说直到现在她对自己都很生气,因为当时的自己实在太软弱,连拒绝都不敢说。

一次,继父大声砸门试图闯入Ellen的房间,她没办法只能从窗户逃出。她说自己知道,如果不跑,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可能会糟糕到无法想象,自己的人生可能会被毁掉。

之后很久她都没有把这件事告诉母亲,在她眼中,和继父结婚后的母亲是幸福的,如果说出去了,可能会破坏这个好不容易组成的家。

heightline.com

但母亲对此事的反应让人伤心。

成年后,她将心中隐藏了很久的这段经历告诉了母亲,但母亲对她讲述的故事并不相信。她始终觉得这是一个青春期女孩子对性的妄想,来自于对继父的反感和憎恨。

母亲曾当面质问丈夫,但继父每次都有一套说辞,母亲也听信了他的话。依然继续和他一同生活了18年之久,直到继父去世。

上了大学的Ellen再也没有回家,而是在各地打工。她说自己家的这段经历对她影响很深,自己作为喜剧演员时的很多脱口秀段子,都来自她童年的经历,她想用幽默和笑声来埋葬这段痛苦的记忆。即便是在她成名之后,她也经常将母亲带到自己的工作现场。台上台下母女亲情的背后,那件事依然是Ellen心中的阴影。

很多人以为在美国出现这样的事,父母会被剥夺抚养权,但大多数家庭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其实都隐藏在光鲜亮丽的水面之下。

就在Ellen接受采访后,她的母亲发布了一则声明,说自己很后悔当时没有相信女儿的话,希望这种悲剧再也不要发生在其他家庭中。

评论栏里点赞数最高的一则评论是这样写的:

“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孩子。”

家庭带来的痛,也发生在小甜甜布兰妮身上,但她至今都在治疗自己心中的伤痛。

久未露面的布兰妮今年4月被爆出被送进一家精神病疗养院,从美国甜心天后,到精神萎靡、吸毒、行为乖张的话题人物,她的“堕落”,和她的原生家庭成长经历有关。

布兰妮从小就感受到来自家庭的压力,4岁就登台演出,为了讨得母亲的欢心,曾几天不吃饭,而父亲一直把她当作摇钱树,有传闻说她被父亲软禁长达8年,私生活也被严格监管,如今快40岁的布兰妮手机电脑和电子邮件都被监控,依然被当小孩子一样看待。

今年4月进了精神病院后,有人说是布兰妮旧时精神疾患复发,但布兰妮在法庭上向法官吐露父亲曾强迫她服用药物,在自己试图解除66岁父亲对她长达十多年的财产监管权时,被父亲发现后强行送进了精神病院。

如今,布兰妮的财产依然交由父亲管理。

布兰妮曾在媒体面前泪流满面地说:“这不是没有控制权,而是控制得太多了。我没有冲动,没有激情。”

上月布兰妮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说自己“一切都好”,但后来她又说这一表态违背了自己的意愿。

趁着还没长大

给自己选一对新父母

不仅是名人,普通人一样经历着来自自己出身家庭经历的折磨。但和名人相比,普通人如今可以自主选择。现在有一批年轻人,他们选择离开自己的亲生父母,选择新的父母和家庭生活。

2015年,兄妹俩Nelson和Lauren被社工从他们的亲生母亲那里救出,理由是他们的母亲整天都在酗酒中度过,根本没有承担起抚养子女的责任。

ABC/YouTube

Nelson曾回忆说,小时候母亲给它们留下的印象就是整天醉醺醺的, 兄妹俩每天能吃上一顿饭都算幸运。

他说从早上上学时,母亲就在早餐的果汁里加酒,然后醉酒开车送他们到学校。放学回家后,经常遇到母亲醉醺醺地躺在沙发上,后来因为酒驾被关进监狱。那时妹妹还小,她说自己小时候唯一一次对母亲的记忆就是在监狱探视时,“妈妈就是那个在铁栏杆背后的女人”。

直到12岁和9岁时,他们的住所一直不固定。待在自己母亲身边,显然会更危险。他们向社区主动要求,要离开这个家,给自己换一个母亲,希望能有一个正常成长环境可以生活。

社工给兄妹俩提供了三个备选家庭,每个家庭都有齐全的资料,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一对叫安格伦的夫妇。

安格伦夫妇没有自己的孩子,他们曾经领养过一个男孩,如今他已经长大成人独立生活了,面对空荡荡的家,他们希望能够领养那些处于危险家庭环境中的孩子,Nelson和Lauren成了合适的对象。

这种适用于兄妹俩的“中途换父母”的制度,手续非常的方便,只需要一个星期,兄妹俩就来到了新家。Nelson说虽然不舍得离开原来的家,但是原来的家和母亲他们根本无法面对,为了妹妹,他宁愿找一个新父母。

收养快要接近成年的十几岁孩子对很多父母来说是一件很难的事。他们不仅拥有亲生父母的记忆,对新家庭的适应程度可能会比较慢,父母和子女的那种情感连接也很难出现。

另外从原生家庭中走出来的大龄青少年都面临着一个问题:即便是去了新家,在成年后,他们可能在和两个家庭都没有建立稳固联系的情况下走入社会,可能会对今后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然而这些情况在实际中很少见。

上面这对兄妹很快就适应了新家,今年他们在新家生活了差不多2年。妹妹Lauren说自己有时候会想自己的亲生母亲,但哥哥安慰她只是去了一个新家而已。

一个全新的环境会给那些遭受原生家庭负面影响的青少年带来很多成长中的转机。

比如曾在广西被遗弃,后来被美国单亲妈妈收养的摩根·霍尔德,性格乐观自信,16岁成为世界冠军,被称为用爱浇灌出来的奇迹。

摩根的养母也不是有钱人,甚至为了接送摩根,辞去了坐班的工作,努力工作来支付昂贵的训练费用。由此可见,全新的成长环境里,即便家庭结构的不完整,也不会成为他们成长的障碍,父母营造的环境和正确引导才是幸福的关键。

父母皆祸害?

我们讨论了这么久的原生家庭,看到最多的论点就是“父母皆祸害”,其实更重要的是原生家庭所营造的情感体验才是问题的核心。

“父母皆祸害”出自英国作家尼克·霍恩比的小说《自杀俱乐部》,它直指青少年精神危机的根源——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是个人出生后被抚养的家庭,也是个体情感经验学习的最初场所,美国心理治疗专家默里·鲍恩在治疗病患的过程中发现, 患者和他的家属,尤其是父母之间, 情绪容易互相影响与感染。

由此他得出了一个结论:家庭就像是一个基本的情绪单位, 家庭成员的情绪是相互作用的, 患者的情绪以及产生的心理问题,都和家庭成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可能从你出生的那一刻起,原生家庭就开始产生影响你的成长。一份名为《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与原生家庭相关性研究》的研究数据显示,三岁之前和母亲建立的情感模式,会潜移默化地和日后的人际关系产生关联,和母亲关系相对好的大学生,人际关系也较为乐观正面,反之,和母亲关系不好的,人际关系容易产生负面情况

当不少人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成年之后想要反抗父母带给他们的影响,作出改变,随即便发现了对抗的艰难——原始家庭的烙印,甚至可以像基因一样代际遗传。

心理学家胡佛和因塞尔,就曾研究了强迫症患者的原生家庭, 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强迫症的发生,和家庭特质息息相关。父母对家庭、婚姻的完美主义,个体自身的敏感和消极,都是造成强迫症的重要元凶。

在默里·鲍恩看来, 人们在选择另一半的时候,会倾向于选择那些与自己的分化水平相当的人,于是他们建立的家庭,与自己的原生家庭有着很大的相似性。

这就不难理解,为何有的人明明厌恶自己的父母,最后却在自己的恋爱关系中选择了和父母相似的伴侣,有的人想要建立健康的关系,却重蹈覆辙着父母的劣行

毫无疑问的是,他们急于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原生家庭早已塑造了他们。

就像前阵子热映的黎巴嫩电影《何以为家》中,从贫民窟人们的视角来看,赞恩的父母算不上是“坏”父母,但他们对孩子恶言恶语,让孩子当童工,卖掉十二岁的女儿当童妻,无力抚养孩子却一直在生育,片尾小赞恩说:我希望大人听我说,我希望,无力抚养孩子的人,别再生了。他的母亲却反驳道:我这一生都是奴隶,你还敢批评我。

电影《何以为家》剧照

因为时代背景或社会阶级等客观因素,父母并非一直是主动“作恶”的一方,他们甚至会对子女的不理解自觉委屈,比如在儒家文化浓重的语境中,子女的反抗,就容易被指摘为叛逆、不孝。

由此可见,原生家庭中的始作俑者和受害者,双方都容易不断陷入痛苦、质疑、愧疚、原谅和背叛等复杂的情绪之中,就像一个无限循环的莫比乌斯带。

《离异单亲家庭儿童发展良好教育案例分析》郑丽莉 2013

《原生家庭的代际影响》赵郝锐,童辉杰  2015

《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与原生家庭相关性研究》申艳婷; 郑舒  2018

编辑:Sebastian, shumao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