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里的先生们

贾植芳先生与夫人任敏。 资料图

“不管我们的眼睛看得见看不见,都没有关系,我们的心里需要这样的信念”

■《星光》

作者:陈思和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刘英团

星星是永恒的,星光是璀璨的。正如当代著名学者、文学批评家陈思和先生所言,“不管我们的眼睛看得见看不见,都没有关系,我们的心里需要这样的信念”。

《星光》是一部厚重的人物专题文化散文集,写作前后跨度超过20年。书中所写人物,从巴金、贾植芳、吴朗西到陈映真、夏志清、章培恒等,作者陈思和先生以温润从容的文字记述了自己接触过的文坛学界前辈和交往较多的同代作家学者。他们在复杂的世界里保持着生命的真实,性格鲜明却又难免印刻着时代的痕迹。

“把‘人’字写端正”

“上星光而倒影,下龙鳞而隐波。”雾霾和风雨,只能遮蔽一时,天空总还是会晴朗,星星总还是会灿烂发光。在陈思和心目中,巴金不是一个属于过去的历史人物,而是一位人生导师,“他的存在直接影响了我在思想、人生、写作等方面的成长”“即使献出我的全部生命,我也难以报答老人的知遇之恩”。

从出版人到复旦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再到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陈思和在复旦大学大师们的耳濡目染中成长起来,而对他影响最深的还是他的导师贾植芳先生。贾植芳先生历经战火、牢狱和各种精神磨难,却不改其刚强乐观,一生坚持“把这个‘人’字写端正”。

提及贾植芳先生,人们总是不由得想起他的哥哥——同处文化圈的贾芝先生。两人同样的血缘、同样的成长环境、同样的教育背景,甚至有着同样的信仰,命运却把他们推向了截然不同的两个方向。在共和国历史的洪流中,贾芝最终载满一身荣誉归于尘土,贾植芳虽最终得以任教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却一生四次入狱。

在《殊涂同致终有别》一文中,陈思和先生不但深情地阐述了贾芝、贾植芳人生际遇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在其看来,“贾芝先生朴素、稳重,更像一个农民出身的干部,而植芳先生却谈笑风生,热情洋溢,说话时不断挥动手杖,有一种老顽童的神态”。

时代落差造成的悲剧命运

“不出卖朋友,难道还需要费心去选择吗?”这是贾植芳先生做人的底线,他看一个人,主要看他有没有人性。“我永远不会把灵魂出卖给魔鬼。”贾植芳先生特别看不起那些“奴在心者”的小人。他说,“我就是倒在地上,也比他们站着高”。

《星光》之中,那些先生们的名字不难唤起读者无限的怀思。陈思和先生饱含深情地写道,“他们的名字就像星光一样,在我们的心里,具有永恒的意义”。

透过《星光》,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贾植芳、任敏这对伉俪身上洋溢着的那种感人的天性和人性。著名学者朱学勤曾说,“真正的知识分子往往是悲剧命运的承担者,他们要提前预言一个时代的真理,就必须承担时代落差造成的悲剧命运”。可以说,以贾植芳、任敏为代表的一代知识分子的经历,深刻地印证了这句话。

“没有先生们,就没有今天的我”

“从胡风追鲁迅,横眉冷对热肠扶颠,聚傲骨良心悲智侠胆为一腔正气;由社会进书房,大写做人中道敷文,融研究创作翻译育人开八面来风。”这幅挽联既是作者陈思成对恩师的追忆,更是对贾植芳先生一生的最好注脚。

在笔者看来,《星光》是一部很精彩、很少见的随笔集,它不但立体饱满地展现了诸多现当代文坛巨擘们的喜怒哀乐,还巧妙地把他们的人生起伏贯穿其中,书中诸多细节生动而珍贵,读来令人感动。

高山仰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用陈思和先生的话说,“没有《星光》里的先生们,就没有今天的我”“他们身上都有一种高贵的品质,是任何苦难、折磨、误解,甚至疾病和死神,都遮蔽不了的,就像夏天夜空中的星星,散发着熠熠的光亮……”

责编:马蓉蓉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