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连中“黑枪”,谁是背后的“枪手”

这次拼多多百口莫辩,不只是觉得恶意竞争,更将其对扶贫项目的“暗枪”视作恶意“伤农”。如果事实与网文严

这次拼多多百口莫辩,不只是觉得恶意竞争,更将其对扶贫项目的“暗枪”视作恶意“伤农”。如果事实与网文严重不符,那么网络上有组织的黑拼多多,便不只是普通意义上的发黑文、黑企业,而是地地道道的网上黑势力。


6月10日,一篇题为《拼多多中牟大蒜溢价扶贫遇涨价“落荒而逃”》的稿件,忽然出现在一家央媒网站的食品频道当中。然而,令拼多多扶贫项目部门倍感惊讶的是,这篇严重失实、明显带有恶意攻击的稿件,25分钟前首发在东北某白名单网站的企业频道中。而央媒某网站,只是稿件的“中继站点”。此后不到24小时,全网转载超过100次。这些网站转载时,信源全部标注这家央媒,此中的“食品频道”字样已不再出现。

 文中所指的中牟大蒜,是拼多多与河南中牟县合作开展的、针对贫困户大蒜等农副产品收购扶贫活动。这篇网文,走的是精准“做种子”、精准“洗白”、精准“扩散”的路数。而令拼多多感觉蹊跷的是,这样的“一条龙”手法,在此前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拼多多连续遭遇了3次。前两次分别是——某消费类报纸网站发布的、涉及拼多多在新疆扶贫项目的所谓“拼多多首个扶贫车间难产,配套种植项目遇到资金困难”;首发于境外非法网站、却与湖北楚汉网同名的一家“李鬼网站”,对拼多多与3个国家级贫困县联手推出的“脐橙丰收节”,以“中国脐橙第一村的触网伤心事——拼多多在丰收节扶贫模式被指是商业噱头”为题,发布的虚假信息。两条信息,发稿“流程”同出一辙,其中后一条,不到24小时全网发布转载超过50次。

 6月11日,拼多多副总裁、发言人井然对外发布时认为,拼多多“正在连续遭遇网络上有组织涉黑团伙的恶意攻击”,“我们忙着在明处扶贫,有人一直尾随三省区忙着暗中造谣”。

 拼多多成为一匹黑马以来,被来者不善的网文没少攻击过。这次拼多多百口莫辩,不只是觉得恶意竞争,更将其对扶贫项目的“暗枪”视作恶意“伤农”。尽管拼多多的说词还是单方面的,背后的“暗枪”是否出自有组织的攻击行为、是否属于法治性质的“涉黑团伙”,既有待更多的证据呈现,也有待法治的追诉与认定。但拼多多不到2个月时间,扶贫项目被精准的“暗枪”接连命中,炮制的手法如此老到一致,这是很难排除有组织、有谋划的行为的,即便不属法治性质上的“涉黑”,却也是对拼多多扶贫项目、对健康的市场环境与贫困地区农户,是伤害不小的“黑枪”。

 拼多多定位“新电商”,其实与其他商业形态的机构与平台一样,都有短板,都有需要完善之处。对这些商业形态、包括介入扶贫的项目,全社会都有监督的权利。但监督要基于事实,否则便是恶意攻击。拼多多这次被连开3枪,开枪者究竟有多“黑”,除了通过网络舆论追溯可以查明真相,更可以通过对三省区的拼多多扶贫项目进行客观调查,如果事实与网文严重不符,那么网络上有组织的黑拼多多,便不只是普通意义上的发黑文、黑企业,而是地地道道的网上黑势力。

 很多案件已经证明,打着舆论监督旗号、实际恶意攻击的网络犯罪,并不在少数。从拼多多呈现的连续3个案例来看,背后明显有一股力量在很“专业”、很用力地操纵舆情。其贬损拼多多声誉的目的性,究竟是商业竞争获利、还是职业领薪的“枪手”,有待法治的深度介入。正如拼多多遭遇“黑枪”后所说的那样,当这些不实内容催生出网络稿件、营销机构稿件,被到处转载和散发之后,如果不解释,商誉和信用将会受损;如果一 一回应,则又陷入反复投入扶贫工作和需要反复自证清白的怪圈当中,在社会评价上陷入被动。

这也是很多商业机构共同的遭遇。此前许多案例表明,有些行业、有些机构,常常既是受害者,同时又是施害者。这个“怪局”,既要靠媒体的严格自律与操守来坚守、来破解,让“黑稿”无“洗白”之地;更要靠法治来制约,让网络黑手、黑稿、黑势力,不敢躲在暗中开黑枪,从而严重伤害社会。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