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诚法师:接纳这世界的不完美

null

嘴挑剔、眼分别 、心强求,如果就这样对待世事人生,此心就会历尽悲喜沉浮,烦恼忧愁,难得安宁清净。

明代有一位憨山德清禅师,讲过一首佛偈:“是非不必争人我,彼此何须论短长;世事由来多缺陷,学道求真免无常。”过去很多得道高僧吟出来的佛偈,语言都很通俗,但是道理很深,比如这一首,讲为人

处世的道理,很简单,就是告诉我们不要理会是非,不必争人我长短。为什么不必争?因为世事本就是有缺陷的,再怎么争,它也不可能完美、如意。

处理与人的纷争时,要认识到万事万物本不完美,本有缺陷——而这个认识,也能帮我们解决很多现实生活中的焦虑情绪。

人在年轻时看世界,总是处处看不顺眼,怎么看都是失望。因为脚下的坑会让你跌倒,落下的雨会让你狼狈,夏天的烈日让你大汗淋漓,冬天的寒风让你寸步难行。总有那么一些不完美,不尽如人意,让生活并不是那么顺利。

null

须得等到经历多了,见识深了,要求少了,才知这不完美也是好际遇。路上有坑,提醒你走路多加小心,锻炼你的专注能力和应变能力;天会下雨,水源才不会枯竭,空气才得以被净化;夏天阳光充沛,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果实才能逐渐饱满;冬天寒风起了,雪花也快来了,才有机会欣赏银装素裹的别致风景。

任何事都是一体两面,有缺陷,也有美好。世界本来就有缺憾,没有缺憾就不能称其为“人世间”。不管是要求自己完美,还是要求身边的人与事完美,都是愚痴的想法。悟透了这一点,就不会苛求自己,不会苛求他人,不会苛求生活。

佛教把这个世界叫作“婆娑世界”,就是个“堪忍”的世界。忍

什么?就是忍这世界的不完美和不如意啊。可是,很多人就是不承认,不能忍,希望达到完美境界,希望每个细节都符合期待,最后希望落空了,就成了烦恼。

null

想一想,在碰到以下或类似情况时,你内心的真实想法是什么?

1.当你专心打坐,有人突然和你讲话,请你帮忙。

(1)真讨厌,刚刚进入状态就被打断了,就不能晚一点再找我吗?

(2)帮助别人也是修行,他这么信任我,真要感激他!

2.你刚刚把庭院里的落叶打扫干净,树上又落下一片叶子。

(1)师父一定在为难我,落叶怎么可能扫得完?

(2)地没扫干净,说明我心上有杂念,还需勤勉努力。

3.原计划把一项工作分四步完成,由于执行者疏忽,第二步出了问题,无法继续执行。

(1)都怪他粗心大意,把全部计划都打乱了,一定要严惩。

(2)失误在所难免,谁都会犯错,当下最要紧的,是赶紧制定新方案。

4.孩子一直名列前茅,但这一次考试退步了好几个名次。

(1)他最近太贪玩,耽误学习,看来要禁止他玩电脑,看电视。

(2)他一定也很难过,我该和他好好聊聊,听听他的想法。

5.领导交给你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并要求你做到尽善尽美。

(1)我不能辜负期待,不能出一点差错,不能有任何闪失。

(2)我会竭尽全力,先尽人事,再看天意。

承认这世界的不完美,并接纳它,因为付出一百分的努力,并不意味着一百分的回报。它可能回报给你99分,也可能只有10分。要做到不管99分还是10分,都能接受,都能坦然,这样才能把心安住,遇到不如意不会困扰,遇到不顺心不会焦虑。随缘、随心、随喜,获得随随便便的快乐。

null

随缘生活。生活中总有好坏、善恶,总会有占便宜的时候,也会有吃闷亏的境地,这时就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甚至需要一种超脱、豁达的胸襟,让一切随缘。

随心自在。心要随时感到自在,不起差别之心,看一切人事都感觉自在,如此才能在生活的细处感受到充盈和幸福。

随喜而做。做什么事都要甘愿,充满乐趣和喜悦地去做。

最好还要改变三种眼光。

改变挑剔的眼光。不要总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缺点上。因为注意力会产生两种力量:一种是扎根,一种是生长。它像一颗种子,当你的心、你的念全扎根在缺点上,它就会更加牢固,并且被滋养,会生长。

你可能会越来越厌恶自己,恶念不停,就会结出恶果。

在一次开示中,和尚道:“汝看何处不是佛法?纵目四观,天清地宁,山遥水远,寒来暑往,不紊其序,顺其自然,不可挑肥拣瘦。”不挑肥拣瘦,正是修行的要点。如果你挑剔这个,挑剔那个,对环境不满,对修行条件又不满,心里头满是计较,那就不叫修行。

null

改变分别的眼光。按佛教的观点,众生的意识会随着六尘而起分别。“六尘”就是色、声、香、味、触、法,分别对应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有分别心的心,这个人相貌丑陋,我很讨厌;这个人嗓音尖细,一听就烦;这个人一身汗味,我要躲开;这道菜味道奇怪,我不爱吃;这个人做了坏事,我很反感;这个人思想怪异,绝非同道。

心里有了分别,有了比较,就会起烦恼。和别人比家世,就会生出嫉妒;把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相比,就会生出不满;用标准比对自己的表现,就会生出得失心。

改变强求的眼光。和尚尤其要和年长者说一说这一点,不要再对孩子们过多强求。

现在年轻人的独立性比较差,和父母管束太多也有关系。对孩子的工作,父母要插手,常常要求孩子找体面、稳定的工作,而忽视了这是否是孩子感兴趣的工作;对孩子的婚事,父母也要干预,对未来儿媳妇、女婿的相貌、家世、工作都提要求,孩子把朋友带回来,父母就开始比照着标准来挑剔,孩子若是单身,父母又着急、催促。

做父母的,要多听一听孩子的真实想法,可以对他的工作、婚姻提中肯的意见,但不要过多干涉,不要指手画脚,未来的事业是他去拼搏,家庭是他去经营,不要绊住他的脚。

嘴挑剔、眼分别、心强求,如果就这样对待世事人生,此心就会历尽悲喜沉浮,烦恼忧愁,难得安宁清净。倘若能把周遭的好与坏、美与丑、顺与逆,都看成自然规律的一部分,心与世,同为天地之间的一个存在,归属于同一种自然生灭的规律,当然就无染无碍。

赵朴老在《宽心谣》中写道:“日出东海落西山,喜也一天,忧也一天;恩恩怨怨随风卷,天也无边,地也无边;茫茫四海人无数,早也忙碌、晚也忙碌;人生似鸟同林宿,退也一步,进也一步;功禄财气顺自然,来也罢了,去也罢了;为人处世眼界宽,高也和善,低也和善;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我们为人处世、接人待物,不要挑剔,不要分别,不要强求。若能做到,则心自宽阔、气自顺畅。

选自《世界是自己的与别人无关》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