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游行业研究框架

承续上期文章,本篇聚焦下游行业研究框架,仍整理自投顾年检培训学习资料及平时积累,以供参考。 一、上中

一、上中下游研究体系

1.中国经济的特点是投资驱动,制造业占主导,所以中游应为经济同步指标,下游为领先指标,上游类似滞后指标。从研究角度,下游把握需求,上游盯住价格,中游观察毛利变化。

2.从投资角度,上游随势,中游择时,下游选股,金融打底仓,TMT靠创新。长期的超额收益易出自下游,上游对流动性和周期最敏感,中游波段操作,TMT常出主题投资机会,金融难获超额收益。

3.上游需求来自中游生产,中游需求来自下游订单,而下游消费需求是最重要的外生变量,对其误判导致整个体系的系统性风险。

二、需求研究:下游消费的核心

1.消费品可分为必需消费品、可选消费品、奢侈消费品和消费服务业。零售、餐饮、传媒等消费服务业的收入增长较稳定,类似必需消费品;旅游、航空的收入增长受经济周期、突发性事件影响巨大,可归入可选消费品。

2.人口和收入是驱动消费需求的长期因素,短期需求波动对股价影响更大,收入增长和人口结构变化是驱动一国消费增长的核心因素。整体收入水平重要,收入结构分布同样关键(富裕人群消费能力更强);人口的时间分布(年青人群和老龄化)和空间分布(城镇化)也是重要驱动力。

长期因素能确定方向,质变发生时间难确定。短期的需求波动会改变人们对长期的看法,并引发股价波动,所以把握需求的短期波动对体系则至关重要。

三、短期需求研究的三种方法

从逻辑上讲,可选消费的需求波动大,其固定资产投资对中游行业的拉动明显。研究下游消费的短期需求变动,就是要把握可选消费品的需求变化。不同阶段,三种方法的作用不一。

1.宏观判断给出大致方向,提出可被证伪的假说:可选消费品对经济周期敏感,有一定的金融属性,受货币政策影响明显。宏观应首先对经济周期、货币政策做大致判断,然后据此判断可选消费短期需求的变化方向。

2.微观调研验证宏观判断:微观主体的反应最终导致宏观结果的出现。需要调研微观主体的行为变化和预期变动,验证并修正宏观假设。调研环节通常有销售环节(地产中介、4S店)和生产环节(房地产开发商、汽车厂商)。

3.综合跟踪多个行业,避免行业特殊因素扭曲判断:每个行业的需求波动都有其特殊的影响因素,由此引发的需求波动并不能反映宏观环境和整体需求的变化,所以必须综合几个行业横向比较。房地产需求受政策影响太大,金融属性较强,航空需求受事件因素影响巨大,乘用车的需求变化能够比较真实反映经济周期的变化。

四、下游消费行业的投资逻辑

1.下游消费研究逻辑:自下而上有四个层面。第一层面,借助宏观判断和微观调研给出需求短期变化方向。第二层面,跟踪四大可选消费品的需求变化,对第一层面的判断做修正。第三层面,是可选消费品的供应,需要微观调研产能变化情况,把握从供应到需求的时滞;此外,可选消费的供应是对中游行业的需求,直接影响中游景气。第四层面,是中游行业消耗量,需要通过中游数据反向验证可选消费品产能变化状况。

2.下游消费投资逻辑:自下而上进攻及防御。可选消费品是自下而上进攻,进攻属性明显,牛市中跑赢指数,熊市中跑输指数,这一点与投资品类似,可选消费品应牛市增配,弱市低配。

房地产股票超额收益和房地产销量同比呈正相关,股价波动剧烈,赚钱容易,亏钱也快,关键要关注政策变化。乘用车的超额收益和毛利率最相关,毛利率是结果,由成本和价格决定,价格由需求和供应决定。投资汽车股要踏准供给和需求的时间差,供不应求,毛利率上行是投资最佳时机;供过于求,毛利率下滑是卖出汽车股的时机。

必需消费品扮演防御的角色,超额收益指数和市场指数的走势背道而驰。牛市是卖点,应降低配置;弱市是买点,应加大配置,但要警惕弱市后期必需消费品的补跌行情。必需消费品重视选股,策略分析员的作用弱于行业分析员。

一般而言,防御策略有两种:选择防御性行业和降低股票仓位。在市场下跌初期,投资者不确定环境有多恶劣,往往选择调结构——抛弃进攻性行业,配置防御性行业,此时必需消费品上涨。随着经济继续恶化,预期降到冰点,调结构已不足以规避系统性风险,投资者开始降低仓位,必需消费品则会补跌。■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