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扬州郎,一个贵州郎,上海女孩会嫁哪个郎?

请点击关注与转发本号“古铜映话”,以防失联,我这里还有不少独家的资料等你。

小编得直言,如今50岁以上的上海人,其眼光能送达的范围一直很小。眼光所及之处,西不过南京,南不过温州,北不过盐城。超过这个范围,上海的资深小市民真的搞不清东南西北。见了东北人犹如遇到塞舌尔人,知识积累一张白纸。不怕您见笑,赵本山之前,小编都不知道东北人说话发什么音。反倒是改革开放的今天,人员交流频繁而广阔,上海人才知道,全国还有千千万万个地方的经济比盐城还差。

西到南京,南到温州,北到盐城,在这范围内的人,相互之间都非常了解。因为老一辈移民大多来自于那些地方。耳鬓厮磨,日常月久后难免彼此有点疙疙瘩瘩,还相互看轻。

反倒是此圈外的山旮旯之处,能得到上海人的好感。举例如下:沪上的择偶观最能说明问题。一个扬州郎,一个贵州郎,相同条件下,上海女孩会选贵州郎。为什么?因为大家实实在在地看到了扬州郎在上海从事“三把刀”工作:修脚刀、剃头刀和菜刀等体力活。而贵州人在上海曾经干什么活,谁也没见过。

null

上图:旧时的理发场景。每当你走进理发店,剃头师傅必以纯正的家乡口音,热情的招呼你,这也是小编苏北口音的启蒙之地。

虽然书上告诉你,扬州远远比贵州富,但是小市民没亲身感受。所以王洪文,一东北复员军人,能在上海一下子就找到了本地姑娘。吊跪的是,江浙以外的国人却自作多情,一口咬定“上海人看不起外地人”。其实资深上海小市民真没这个能耐辨别400公里外的人。您看高了他们。

请点击关注与转发本号“古铜映话”,以防失联,我这里还有不少独家的资料等你。

null

上图:1947年上海沐恩堂设立的难民营,因内战逃往上海的北方难民排队领取教会分发的食物。这些内战难民都是北方上流社会的官宦人家,故衣着得体,就是成了逃难的难民也气质不输人,给上海市民留下了不错的印象,后来他们中的大多数去了港台海外。

上海小市民看上海周边的邻居,有新老两种看,以上说的是老派的看法,。

新派的小编不很熟,只能借花献佛,大家一起来听听现在上海年轻人对上海周边的邻居怎么看:

对苏州人(天生有好感):好萌好萌的软妹子。(大美女!)

对杭州人(有好感):娇美性直的软妹子。(大美女2号!)

对绍兴人(好感犹存):小酒店的风韵犹存的熟女老板娘。

对宁波人(仅对发音有意见):大表哥,你声音轻一点。

对扬州人(有点俯视的意味):各种生活技能满满的弱气女仆。

对无锡人(好感):甜甜的软妹纸,太甜了感觉会得糖尿病。

对昆山人(从不认为昆山人是江苏人):苏软妹的弟弟,小正太,跟自己关系特别好。

对常州人(认可的):小表哥你说话文明点(我家祖上……)。

对温州人(有点藐视):土豪啊!

对舟山人(传统的看法):小姐姐你家的海鲜味道不错哟!

对南通人(但心里还是认可的):姐姐你在说什么我怎么一点都听不懂的样子?

对苏北系(传统的看法正在改变):以前是穷亲戚,上一辈有点轻视,现在已经淡化很多了,可以愉快地玩耍。

null

上图:1937年,一位参加淞沪战争的士兵在马路摊位上挑选皮鞋。上海人对国军的军纪一直没有好印象。不似这位彬彬有礼的士兵,大多操中原口音的军人上街后撒野,拿了上海群众的一针一线。买香烟不付钱,吃包子几乎是抢,给沪人留下不雅的印象。

全国其他地方:不好意思,我们很熟吗?

确切的说,当满是九零后、零零后在你眼前晃来晃去的时候,你还说那些传统的地域观念,已经没有几个人可以听懂了。

请点击关注与转发本号“古铜映话”,以防失联,我这里还有不少独家的资料等你。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