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加强产科危重症多学科诊治

虽然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我国孕产妇死亡率显著下降,但产科危重症仍然严重威胁母婴健康。为提高医

虽然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我国孕产妇死亡率显著下降,但产科危重症仍然严重威胁母婴健康。为提高医务人员产科危重症诊疗水平,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产科主办的第三届《产科危重症多学科诊治(MDT)及助产技能研讨会》于2019年6月15日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正式拉开帷幕。

这是一场高规模高水准的产科危重症诊疗盛会,即便刚刚经历了北京医耗联动综合改革系统切换的不眠之夜,大会还是吸引60余位产科专家和300余位产科同道。

保障母婴安全是永恒的话题

北京市妇幼保健院刘凯波教授介绍,危重症孕产妇中,出血比例最高,而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危重症产妇的发生率与年龄、血糖、血压、胎数等相关。北京危重症孕产妇上报数量不一致,且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2%),存在一定程度的漏报。刘凯波教授在讲座中指出,在妇幼保健评审中存在的问题是孕期管理不到位、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差、转诊问题、诊断不足、入院处置不足、人员不足、高危管理不到位、必要设备不足等。对于管理策略,刘教授表示,应该加强高危分级管理;优化急诊流程;建立快速应急危重症抢救团队等。

刘凯波教授

MDT助力产科危重症

产科危重症是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是产科医务人员需要攻克的难关。其中及时诊断能为患者争取更多治疗的时间,更有利于患者预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杨慧霞教授在会议上指出,对于胎盘植入性疾病,妊娠期应该及时诊断,超声检查相对廉价并广泛应用,应作为胎盘植入诊断的一线手段,一步法尝试保留子宫的方法暂时可重复性不强,操作者本身因素影响较大,对于病情严重患者,尽早合理性转诊至多学科中心,分级诊疗,确定个体化诊疗方案,改善预后。

杨慧霞教授

妊娠期女性生理机能及免疫系统处于特殊状态,要加强妊娠期疾病筛查与异常结果的管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魏丽惠教授讲道,宫颈癌是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疾病,是发病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筛查的目的在于发现子宫颈浸润癌,筛查以细胞学为主。妊娠期阴道镜检查是安全的,目的是发现和排除宫颈癌。对于妊娠期子宫颈癌上皮内病变(HSIL)的管理,以我国的现状,不推荐妊娠期LEEP/锥切手术。妊娠期宫颈癌的治疗需要多学科管理。

魏丽惠教授

剖宫产术增加产科风险

剖宫产手术在解决难产、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降低母儿发病率起了重要作用,中国的剖宫产率位居世界前列。虽然剖宫产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是阴道分娩的2-3倍,会对母儿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张为远教授指出,剖宫产手术专家共识中胎儿宫内窘迫、胎位异常、瘢痕妊娠等是剖宫产指征,且剖宫产手术不建议在39周前实施,急诊剖宫产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结束分娩。

张为远教授

剖宫产是导致瘢痕子宫的原因之一。瘢痕妊娠指胎儿种植于前次剖宫产瘢痕处,是一种特殊类型异位妊娠,严重影响母婴健康,应该早诊断、早终止、早清除。除此之外,剖宫产女性再次妊娠发生子宫破裂的风险增加。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蔺莉教授表示,应该从瘢痕的形成特点评估再孕的最佳时机。术后2-3年子宫瘢痕肌肉化程度达最佳状态,发生子宫破裂风险最小,当患者无腹痛、异常子宫出血,距前次剖宫产2年及以上,超声示瘢痕处愈合情况尚可时,可进行妊娠。成功妊娠后遵医嘱进行产检,以便及时发现并干预瘢痕妊娠,避免发展为凶险性前置胎盘,对孕产妇造成严重后果。对于瘢痕子宫先兆子宫破裂,应该早识别、早发现。剖宫产后再次剖宫产一般不建议39周内进行,当患者适合进行阴道分娩的情况下,可至足月分娩,有引产指征时谨慎选择引产方法。

蔺莉教授

分娩镇痛 “顺”产保障

分娩的镇痛与孕产妇的恐惧相关,随着科技的发展,分娩镇痛应运而生。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姚兰教授表示,椎管内麻醉操作简单、起效快、运动阻滞轻、副反应发生少,是分娩镇痛的重要麻醉方式。姚教授介绍,分娩镇痛能更好的改善胎儿血流、减少胎儿酸中毒,能够改善产妇心血管代偿和血压状况。虽然分娩镇痛对孕产妇具有一定好处,但中国分娩镇痛的比例不足10%。

疼痛管理应该从镇痛、预防镇痛、预防性镇痛三方面着手,终点是无痛和无风险。

姚兰教授

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 拥有熟练的临床操作技能

为提高医务人员的临床操作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李智教授、何逸雯教授、任茁和魏宏伟教授、曹丽芳教授分别指导学员进行产钳技能模拟操作、臀位助产模拟操作、产后出血模拟抢救、新生儿窒息模拟操作。

产钳技能模拟操作

产后出血模拟抢救

新生儿窒息模拟操作

臀位助产模拟操作

母婴安全关乎千家万户,关乎社会发展。产科危重症多学科诊治从诊断到治疗给予母婴全方位的呵护,更大的保障孕产妇及胎儿的安全。妇产科医务人员专业技能不断提高,群众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健康中国,未来已来!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