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个绿色超级稻品种获认定

近日,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绿色超级稻新品种选育”重大项目在华中农业大学召开项目总体专家组会议。会上,41个水稻品种被认定为绿色超级稻。

近日,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绿色超级稻新品种选育”重大项目在华中农业大学召开项目总体专家组会议。会上,41个水稻品种被认定为绿色超级稻。

会上,成立了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教授为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研究员以及华中农业大学彭少兵教授为副主任的绿色超级稻品种认定委员会。华中农业大学王飞副教授汇报了华中农业大学等五个单位于2014年至2018年在中籼稻作区(湖北省和安徽省)、中粳稻作区(江苏省)和双季稻稻作区(湖南省和广东省)对项目参加单位选送的200余份候选品种(或组合)的相关试验结果。

委员会就绿色超级稻品种分类、品种认定试验过程以及候选品种的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和综合抗性表现进行了质询和评议,并根据“少打农药、少施化肥、节水抗旱、优质高产”绿色理念和《绿色超级稻品种认定办法》认定“旱优549”等41个水稻品种为绿色超级稻。

张启发表示,这是绿色超级稻项目开展十余年来所取得的又一实质性成果,同时也标志着绿色超级稻新品种培育进入新阶段,未来绿色超级稻品种选育在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和病虫抗性的基础上,将加强对稻米品质的改善。

据了解,“绿色超级稻新品种培育”于2010年列入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2014年作为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的重大项目得到科技部的持续支持。该项目由华中农业大学主持并联合全国27家水稻育种和科研单位组织实施。项目围绕“绿色超级稻”的理念,培育兼顾“少打农药、少施化肥、节水抗旱、优质高产”的新品种,实现水稻生产的高效优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战略目标,按主要开展的研究内容设置五个课题,包括绿色超级稻设计育种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平台构建、绿色性状基因聚合与种质创新、绿色超级稻新品种选育以及绿色超级稻高产栽培与田间管理技术。

项目完成了全球3000 余份水稻核心种质资源的基因组变异分析,建立了5000份水稻品种基因指纹数据库和基因组序列变异数据库。搭建了以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基因芯片技术为核心的水稻全基因组育种选择技术平台,建立了绿色超级稻全基因组育种技术体系。鉴定发掘优质、高产、氮高效利用等重要基因并成功应用于绿色超级稻新品种的选育。组装并集成5套“两型”栽培技术模式。

项目完成了全球3000 余份水稻核心种质资源的基因组变异分析,建立了5000份水稻品种基因指纹数据库和基因组序列变异数据库。搭建了以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基因芯片技术为核心的水稻全基因组育种选择技术平台,建立了绿色超级稻全基因组育种技术体系。鉴定发掘优质、高产、氮高效利用等重要基因并成功应用于绿色超级稻新品种的选育。组装并集成5套“两型”栽培技术模式。

项目实施以来,培育出具有绿色性状的水稻新品种59个,通过国家审定品种16个。新品种累计示范推广面积超过1.5亿亩,新增产值300多亿元。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权49项,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权28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1项。出版专著 2 部,绿色超级稻专刊1本。发表相关论文151篇,其中SCI论文79篇;部分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Nat Genet, Nat Rev Genet等国际主流刊物上。制定农业行业标准2项。研究成果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培养研究生152人,培养技术骨干1000多人。此外,绿色超级稻已经走向非洲和东南亚等水稻产区。据不完全统计,在项目实施期间,绿色超级稻品种在非洲和东南亚等 14 个国家累计推广面积达到 3525 万亩。绿色超级稻在生产上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绿色超级稻新品种选育与大面积推广应用已成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一个重要范式,对推动我国绿色品种体系建设,践行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发挥了极其重的作用。(中国日报湖北记者站)

来源:中国日报网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