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红老矣?

兜兜转转,在经历了撤档风波后,《妈阁是座城》终与观众见面。除了“第五代”导演李少红的银幕回归,剧本方面严歌苓的保驾护航,更有白百何、吴刚、黄觉、刘嘉玲、耿乐等实力派演员争妍竞艳,都使得观众对本片相当期待。

然而上映后,评分一落千丈,让人大失所望。是熟稔电视剧拍摄后生疏了电影语言?还是空有名号的演员难让角色深入人心?带着这些惊讶与疑惑,影神踏入上世纪末的妈阁(澳门葡语的音译),探寻这座声色犬马、利欲熏心的围城。

null

女性导演,“第五代”,银幕一战成名后又于荧屏满载而归。相似的经历与标签,不禁让人联想起《进京城》的导演胡玫,拍的是电影,拍摄技法却难逃旧藩篱——电视剧般的打光与转场。

而李少红,新版《红楼梦》的总导演,多部电视剧的制片,多重剧作头衔不免让人担心其电影仍旧会水土不服。但在看完《妈阁是座城》后,揭示人物内心的分析蒙太奇、纸币于烈火中幻化灰烬的诗意,以及正反打镜头所彰显的赌场浮世绘,都使这些担忧烟消云散。

null

可惜几个镜头的亮点始终是有佳句无佳章,跳脱电视剧思维的李少红因为缺少足够的把控力,最终落入严歌苓文学叙事的窠臼

严歌苓小说改编成电影的作品有不少,《金陵十三钗》《归来》《芳华》都以凌冽的影像风格、细腻的人物刻画吸引观众。张艺谋、冯小刚很明白电影与文学的区别:一个是画面动态记录,一个是文字静态表述。因此,国统金陵下的末日巷战,十年离乱间的车站追寻,以及草丛运输中的长镜头,便是电影语言的最终宣告。

null

null

再看《妈阁是座城》,大段的文学性旁白原封不动地从原著中照搬过来。

电影旁白仅起介绍与表意作用,它既是对故事脉络的前后梳理,亦是对角色内心的直观表露。而女主梅晓鸥的旁白竟出现类似“我的心如海浪般隽永”“风沙席卷着石砾”等描述性言语。观众想要的,是文字预留的遐想空间被沙海等实物填满后的真实,绝非冗长的赘述。

null

另外,意识流式的文学书写让影片节奏断断续续,梅晓鸥与三个男人各自的关系比重不一,令观者如鲠在喉。对于地产商段凯文与艺术家史奇澜的着墨大于梅晓鸥前夫卢晋桐,从而造成前夫不大重要的错觉,导致卢晋桐的片尾戏份突兀又漫长。

实际上,卢晋桐是左右梅晓鸥对待情感的态度,甚至做起女叠码仔(博彩中介)的始作俑者。若想平衡三者关系,卢晋桐必须以线索人物穿插其中。片中有一段梅晓鸥在赌场拉史奇澜不想让他再赌的戏,而此处梅晓鸥的视角切入前夫一角,交代了她的情感前史,也为她最终难以跳脱的爱情悲剧埋下伏笔。可惜在这段引入后,卢晋桐仅在最后的“葬礼”上出现。

线索人物成了次要人物,三个男人的不稳定关系也成了彼此对一个女人互不干涉的追求,史奇澜多次能与卢晋桐发生争执却巧妙避开,戏剧冲突大打折扣。

null

本片是大女主戏,但在男性角色的强势压迫下,原本细腻的女性情感成了一个不太真实的母系意淫

作为女叠码仔,职业要求是赚钱,从利益出发,可梅晓鸥是个情感输出的圣母形象,哪怕在段凯文这一好面子、重利益的老板面前,她也让搭档猫哥适时制止其豪赌行为,甚至为了情谊将家庭利益陷于不顾,这种全心全意为顾客的“奉献精神”,在增强博彩“职业性”的同时,难掩人物情感的虚假与滥觞。

男人的世界是贪财贪色的功利主义,而女性则完全被塑造为情感上的付出者与利益上的胁迫者。一个本为利益的化身却无半点烟火气可言,这一形象终究难以说服观众。

null

此外,对于赌场环境的过度写实,也让影片在赌博的现实主义与情爱的浪漫主义间犹疑不决,赌场运营机制的过度描绘使长跨度的时间线显现疏离感。

null

说起故事内容,实则是女主梅晓鸥在几个赌钱的男人身上赌爱的故事。

片中三个男人,第一任丈夫卢晋桐是使梅晓鸥情窦初开的人,商界老板段凯文是因为利益瓜葛与梅晓鸥纠缠在一起的人,而艺术家史奇澜则是因肆意的爱欲跟梅晓鸥结为连理,并因其家室的逼迫,再让梅晓鸥在情感的围城中落得一场空。

三者对梅晓鸥不同时期心理的塑造值得揣摩。卢晋桐的嗜赌让梅晓鸥由情转利,从而因利成为女叠码仔,接触段凯文,产生一种情义,又因这种情结识史奇澜,不料在情与利间任意切换的史奇澜让梅晓鸥彻底沉沦。

无论是由情转利,还是后来的情利交织,梅晓鸥与她的男人们都是妈阁中的赌徒,虽说筹码不同,可人生的窘境相同。

null

妈阁下的灯光太过绚烂,段凯文败时也要趾高气昂,史奇澜渣时也要疯癫随性,卢晋桐死时也得善始善终,只剩梅晓鸥一人看着这赌城人流来去自如,枉自嗟呀。

《妈阁》人像诸多却空洞单一,每个角色都太像女人理想化男人的放大,直到失真。女性导演拍女性,再加一个女性编剧,故事讲好了是以小见大,讲毁了便容易由细到腻,甚至矫情。

导演深知妈阁是一座城,却不知电影亦是。无奈城里城外,围住了太多完成度不高的自恋。

null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