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Cosplay?在复兴中式的“赛跑”中,融创再添“惊鸿一瞥”

艳姐说 1945年,梁思成在他的著作《中国建筑史》上讲到:我们不必削足适履,将生活来将就欧美的部署,

艳姐说

1945年,梁思成在他的著作《中国建筑史》上讲到:我们不必削足适履,将生活来将就欧美的部署,我们要创造适合于自己的建筑。

可惜,并没多少人把这句话听进去,直到70多年后的今天,在经历了深刻的自省后,市场上的中式住宅才渐渐多起来。而在此之前,国内的房企都痴迷于从世界货架上拿下别人的产品,甚至只要标着英文就觉得高级。

当下,民族自信的浪潮已不可阻挡,这使得「复兴中式」成为了一种政治正确。

然而相比于西式建筑,中式的开发难度要更高。

这么说绝对没有贬低西式建筑的意思,只是因为国人对中式更了解,顺理成章的,对这类产品的要求也就甚于其他产品。

正因如此,开发中式容不得任何投机取巧,这注定是一场硬碰硬的产品力之争。

国内的开发商是怎么通过中式展现自己产品力的呢?

目前来看,多数的选择还是「师法古人」。老祖宗的中式建筑这么牛,依样画葫芦就行。

不得不承认,当下部分房企在模仿古代建筑精髓上已做到登峰造极,今时今日,走进一些中式合院,恍惚间,你甚至会觉得自己穿越到了几百年前。

有这样的思维,当然是值得肯定的,但这还不够。

因为即便是能做到1:1复制,那也是古人的东西,中式建筑的生命力没有在延续。

去年开始进军中式市场的融创,选择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式。

在2018年融创首个中式谱系发布会上,融创中国高级副总裁时宇在讲述产品的时代观时提及:

我们中式产品的时代观,就是基于传承之上,洞察时代新意,营造属于当代的东方人居经典。这是我们对于当下需求的理解与回应,也是对自然观与文化观的当代表达。

注意,在这句话中,一共出现了三个「当」。

宜和江南示范区实景图

很明显,融创要做的中式,是能古为今用的中式,其产品力的核心不在于「古」,更在于「今」,只是这个「今」,它有更多的「古」的韵味。简单来说,融创的想法就是,从古典作品中抽取寓意,根据不同项目的气质,赋予其更符合当代人居的形态。

有人可能会问:这种简化后的中式,还能叫中式么?

如果你也这么想,只能说你们实在太小瞧中式的包容性了。

贝聿铭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没人会质疑它是中式吧?但它却足够的现代。

说白了,中式其实是一种审美意向,在不同的时期,它可以有不同的表达。

在这点上,法国人倒是给我们上了一课。

大火破坏了巴黎圣母院的标志性建筑之后,法国总理宣布了一项建筑竞赛和现代设计计划。其中一家名叫福斯特的建筑公司提出了一个有趣的方案,设想用玻璃和钢重建尖顶和屋顶。玻璃和钢,这两种建材听上去很现代啊,和存在了几百年的圣母院会不会格格不入?

宜和江南示范区实景图

关于这个问题,福斯特是这么回答的:

历史上巴黎圣母院也修复过,每次的替代方案都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建筑技术,12世纪的木材在19世纪被铸铁和铜的新结构所取代,这次为什么不能是钢和玻璃?

所以说,融创的探索,绝对是值得激赏的。

在融创东南区域,杭州的宜和园是最先诞生的中式当代产品。在这个项目上,融创做了一些改变,比如将传统中式建筑屋顶用的小青瓦改成了黑熏瓦;用带有中式元素的玻璃栏板代替美人靠;用宽高比等于1的小尺度巷道空间取代原始的坊巷制……

在宜和园小试牛刀后,在宜和江南,融创东南又尝试了新的改变。

宜和江南有什么特别?

看下图你就知道了。

宜和江南示范区实景图

一眼看去,没有人会怀疑这是中式吧?但这和我们平常看到的传统中式又明显不同。

不得不说,融创为中式建筑的进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因为即便是在像杭州这样中式合院开发水准极高的城市,类似的作品也没有出现过。同时,这个作品也体现了融创东南在中式产品研发上的能力,要知道,从宜和园到宜和江南,这中间的时间跨度也才一年而已。

宜和江南示范区实景图

区别于市面上绝大多数中式模仿的是明清形制,宜和江南主打的是「唐风」。

这个看似非主流的做法,其实大有深意。

中国古代建筑的演进是一个不断精细化的过程,时间越接近现代就越复杂,而唐宋时期,中国的古建筑整体上是比较简约的,我们可以去看陈凯歌为拍《妖猫传》造的襄平长安城,无论是皇家宫殿还是普通民居,翘脚飞檐都没有夸张的装饰元素,屋顶的坡度也是很和缓的。

这和当下的审美可说是一拍即合。

具体落到建筑的表现手法上,融创的选择是「删繁就简」。

项目的设计师,来自GAD的张微在阐述自己的设计理念时是这么说的:

我们看中国每一个时期的建筑,它的样式其实都是由建筑材料决定的,梁架、坡顶、斗拱等等,都和当时房子主要的建筑材料是木头有关,而我们现在的材料是钢筋混凝土了,这个时候我们再去恢复原来的东西,没必要,只要保留它的气韵就行。

宜和江南示范区实景图

循着这条思路去看宜和江南,我们会发现,这不是一个为了中式而中式的项目,其运用到的一些中式元素,在保留了其气韵之后,都有非常现实的作用和意义。

比方说屋檐,宜和江南去除了它繁复的装饰,但对它的出檐却做了优化。宜和江南的出檐为900mm,比一般中式合院的出檐要更宽一些,这样做的好处有两点:

1、中国人崇尚屋檐在上,檐下是家,出檐宽度的拉长,会让人在心理上产生室内空间变大的感觉;2、出檐的拉长能起到遮挡的作用,能更好的保证活动空间私密性。

宜和江南示范区实景图

再比如说屋顶上的瓦片,在宜和园变革的基础之上,宜和江南再次创新,结合现代工艺和江南鱼鳞瓦形制,自创了「鱼鳞黑瓦」,这种瓦片在流露出灵动美感的同时,还能降低雨水落在屋檐上的声音。

宜和江南示范区实景图

还有立面,尽管宜和江南用石材、大玻璃代替了传统的白墙,但唐代建筑立面的整体比例,屋顶:斗拱:墙身=2:1:3,却被它传承了下来,这样的比例使得建筑更显稳重大气。

除了活用传统中式元素外,融创之于合院这类产品也有新的理解。

纵观这两年中式合院的发展历史,主要有以下几个课题:

1、 采光面的拓展;2、地下空间的利用;3、庭院的功能化分区;4、宅院之间的互动

而上述的这些课题,宜和江南都给予了回应。

走进宜和江南最新开放的生活体验馆,最大的感受就是敞亮,无处不在的大落地玻璃,使得它就像是一个“玻璃盒子”。

宜和江南示范区实景图

几乎所有的功能空间都做到了开窗,卫生间、衣帽间、地下室等等,甚至是连接一层和地下室的楼梯墙面,都有玻璃!

在地下空间的利用上,宜和江南创新采用了「纳园入户」的下沉庭院设计,通过庭院下沉至地下二层,将地下室西侧的一部分空间打开,实现和地面层一样的使用感。

宜和江南示范区实景图

除此之外,由于这个庭院做了挑空设计,因而它的实际高度接近于4层,超过12米,这样一来,许多空间,如厨房、客厅、主卧、次卧等等,都至少有两面采光。

近年来,合院类产品庭院打造的一个主流趋势,是功能分区,例如营造仪式感的入户院落、有一定尺度的起居院落等等,并根据功能的不同在装饰上各有侧重。

这一趋势被融创敏锐的捕捉到,并近乎做到了极致。

单说宜和江南的生活体验馆,就做到了「九重院落」,总面积超过400平方米!

入户有种着迎客松的「晨曦院」、客厅外是九曲通幽的「荷风院」、雅室推门出去是可修身养性的「翠竹院」、餐厅望出去是极具礼仪感的「倚璧院」……

宜和江南示范区实景图

值得一提的是,在九重院落之外,项目还有一个巨大的「彩蛋」,就是地块中央的天然湖泊,从许多合院住户的二层望出去,湖景和自家院落近乎融为一体,令人心旷神怡。

宜和江南示范区实景图

而得益于上述种种,中式合院开发上的最大难题——宅院互动,也就迎刃而解了。

行走在生活体验馆,几乎每个房间都能推开玻璃门,走到空气清新的室外。突破了深墙大院的传统形制,「人在景中走,如在画中游」的中式意境,终有了一个具象的诠释。

结语

文章的开头,我提过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实际上,在这本书中还有一句著名的话:

如何发扬光大我民族建筑技艺之特点,在以往都是无名匠师不自觉的贡献,今后却要成近代建筑师的责任了。如何接受新科学的材料方法而仍能表现中国特有的作风及意义,老树上发出新枝,则真是问题了。

如此看来,如果梁先生活到今天,他应该会感到欣慰。

关于中国建筑的美好与中国人居的美好,在这个时代得到了恰到好处的交融,建筑文化不应该只是安放于博物馆或书本史册,而是要将其美好再现于生活中间,这似乎才是文化最大的意义,也是融创中国中式产品谱系的研发初心,更是中式产品力该有的体现。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